南京大屠殺展覽首次走進法國 展示歐美人見證的歷史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何雨陽):《共同見證:1937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于當地時間10月22日在法國諾曼底岡城和平紀念館開展,展覽將持續到12月15日。這是法國首次舉辦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展覽,也是南京大屠殺檔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後首次在歐洲展出。南京大屠殺對中國人而言並不陌生,然而鮮有西方人知道這段史實。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亞洲主戰場,南京大屠殺不應該僅僅是中國人民的記憶,也應該是全世界人民的記憶。
在南京,每12秒就有一個生命逝去
法國歐亞傳媒創始人劉偉麗是當天的參觀者之一。她告訴國際在線記者,她在法國生活了二十幾年,因為工作原因,經常週游世界,但這是她第一次看到如此令人震撼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展覽。
“現場有一張圖片讓我淚流滿面,上面寫著:‘在1937年的冬天,在南京,每12秒鐘就有一個人被殺害。’旁邊還有每隔12秒就滴一次的水聲,以示一個生命的消失,在這樣的畫面和情景前,任何語言都是那樣的蒼白無力。”劉偉麗回憶道。
劉偉麗參展用時3180秒(即53分鐘),這段時間相當於265人被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佔南京,並在隨後的6周裏,大肆屠殺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30多萬人不幸遇難。如果以秒來計算,每隔12秒就有一個生命消失。
遭日軍殺害的中國人的屍體堆積在長江岸邊 (法國歐亞傳媒供圖)
南京漢中門外屍體成堆 圖片來源: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網
向井敏明(左)和野田毅(右)在南京進行了駭人聽聞的殺人比賽,並被日本報紙報道(1948年,兩人在中國南京軍事法庭被判處決) 法國歐亞傳媒供圖
劉偉麗説,但是總的來説,西方大部分人都沒有聽説過南京大屠殺,法國的歷史教科書對中國二戰期間的反法西斯戰爭和抗日戰爭只有幾行文字和一兩張照片,總共還不到一頁紙的闡述,對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細節根本找不到。而對於猶太人大屠殺的教科資料和普通教育宣傳,在歐洲則隨處可見,“舉辦這樣的展覽意義非凡。就像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埃利•威塞爾説的:‘忘記大屠殺就等於二次屠殺’。”
據劉偉麗介紹,當天參觀展覽的人以法國人居多,當地人對這段以前不了解的史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很多當地人前來參加展覽開幕式 (法國歐亞傳媒供圖)
“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抗日戰爭,就不可能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南京大屠殺是人類當代歷史中造成死亡人數最多之一,但卻是西方二戰記憶中所不知曉的歷史事件。1937年盧溝橋事變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同年12月13日南京被攻陷,在此發生的南京大屠殺構成了中國記憶中最痛苦的事件。我想向歐洲人民客觀地呈現這段歷史。” 法國岡城和平紀念館館長、法國知名歷史學家格裏馬爾迪在展覽開幕式中的致辭如此描述他的初衷。
共同見證:西方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殺
中法縱橫藝術文化交流協會會長王婧是此次展覽的駐法執行負責人,她告訴國際在線記者,這個展覽準備了5個多月,展覽使用法文和英文兩種語言,設置了日軍在南京的屠殺暴行、歐美人士救援難民、西方媒體早期報道、中外人士共築和平等四個部分。展覽面積800多平方米,共展出270多幅歷史照片、50多件展品和視頻資料。
展覽一角 (法國歐亞傳媒供圖)
據王婧介紹,2010年的時候,因為在南京大學有一個跟藝術相關的學術研討會,所以她跟一批法國專家一起去參觀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我看到法國人現場的反應就是他們對這段歷史真的不了解,但是看完後對我們震撼都很大。加上這幾年日本右翼對於這段歷史要麼否認,要麼遮遮掩掩,所以我覺得舉辦這樣的展覽意義重大。我們希望除了記者和歷史學家以外,更廣泛的普通西方人也能了解這段史實。”
崗城和平紀念館在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擁有大量的歐美觀眾,觸及的觀眾面很廣,所以是一個理想的展覽舉辦地。
王婧介紹,這次展覽是從客觀、中立的史實角度來做的,重點通過當年身處南京的歐美人士的日記、書信、文件、照片以及影像,以原文呈現第三方檔案的方式,展示西方人士共同見證的南京大屠殺歷史。比如展覽中展出了法國神父饒家駒在戰時協助留守南京的歐美人士建立安全區保護難民等圖片,饒家駒神父被稱為二戰東方戰場上的辛德勒。
法國神父饒家駒 (法國歐亞傳媒供圖)
此次展覽以“見證歷史的鏡頭”為設計理念,展出了多幅美國牧師馬吉拍攝的圖片。馬吉于1912年來到中國傳教。南京大屠殺期間,他用一台16毫米攝影機秘密拍攝了日軍在南京的暴行,記錄了日軍實施大屠殺後的現場以及受傷的南京平民在醫院接受救治的場面。
馬吉使用的攝影機 圖片來源: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網
馬吉牧師與難民在一起 (法國歐亞傳媒供圖)
王婧表示,有兩幅照片讓她深受感動,其中有一幅是南京淪陷前一個媽媽抱著一個寶寶的場景,“你能看到,沒有戰爭的時候,人的精神是很放鬆的,是很美好的。後來日軍轟炸南京,有一張圖片就是父親抱著死去的孩子,這個強烈的反差對我的觸動很大。我覺得生命很珍貴,每個人的生命權都應該得到尊重。”
南京淪陷前,一位母親與孩子(法國歐亞傳媒供圖)
南京淪陷後,抱著死去的孩子的父親 (法國歐亞傳媒供圖)
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也出席了當天的開幕式,他説,歷史不會改變,歷史不會被遺忘,歷史可以昭示未來。銘記戰爭的殘酷才能理解和平的寶貴。“今天我們來到這裡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讓我們的後代永享和平。”
正如其中一位法國參觀者在留言簿中所寫的:“深受觸動。感謝主辦方向我們介紹這段慘痛的歷史。為此次展覽點讚,讓祈願和平永駐!”
2014年12月,我國首次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紀念大屠殺的遇難者,也紀念所有在日本侵華期間罹難的人。2015年11月,南京大屠殺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