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社評: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寫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之際

2016-10-28 07:48:52|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新華社北京10月27日電  新華社社評: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寫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閉幕之際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金秋十月,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這次全會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審議通過了《關於召開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這次全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重大部署和制度安排,必將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匯聚起8800多萬黨員、13億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磅薄力量。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觀大勢、定大局、謀大事,以大視野謀劃改革發展穩定,大氣魄治黨治國治軍,大手筆運籌國際國內,把握時代大勢,回應實踐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斐然,民生事業碩果纍纍,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從嚴治黨邁出堅實步伐,國際影響力繼續提升,中國以豪邁而自信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東方。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四年,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勵精圖治、奮發有為,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之所以取得紮實成就、形成大好局面,從根本上講,靠的是黨中央堅強領導,靠的是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實踐檢驗真理,奮鬥鑄就核心。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鬥爭實踐中已經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這次全會,正式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願,是黨和國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這對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凝聚力量抓住機遇、戰勝挑戰,對全黨團結一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對保證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六中全會專題研究全面從嚴治黨重大問題並進一步完善黨內法規制度,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強決心和歷史擔當。為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制定一部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準則、修訂黨內監督條例,是完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需要,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需要,解決黨記憶體在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需要。這兩個文件堅持繼承與創新的統一、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的統一,圍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明確要求,圍繞加強黨內監督作出具體規定,思想性、指導性和操作性強,是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制度利器。

  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都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十分重要的課題,也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中央有部署,全黨見行動。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必須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著力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著力提高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水準,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著力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各級黨委(黨組)要全面履行領導責任,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把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全黨同志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黨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堅決貫徹落實六中全會精神,不折不扣抓好制度執行。以舍我其誰、不辱使命的擔當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務實作風,聚焦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和黨內監督制度不健全、覆蓋不到位、責任不明晰、執行不力等問題,讓黨內政治生活這個大熔爐“熱”起來,使監督的制度優勢充分釋放出來,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有一個堅強領導核心。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續書寫全面從嚴治黨新答卷,切實做好思想理論準備工作、組織準備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識形態工作,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召開,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