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雙11”預警:這5個手勢中有沒有你

2016-11-04 14:56:30|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賈雪靜

 

  “雙11”無疑是一場心理遊戲。行為主義心理學中有“強化”的概念,當人的某種反應或行為受到額外獎勵,以後再次出現該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它不定期,不定額,卻具有較強的抗消退性,讓人們的消費習慣從保守轉變為激進。不過,“強化”的前提是至少一次的如願以償。因此,並非所有人都會嘗到遊戲的甜頭。

  你的理性在路上嗎?

  【出手】11月好像生活在商品目錄裏

  葦杭

  LXH是我的大學同窗。

  開學第一天,一照面發現彼此是同鄉,我們就相約去商店採買了。這幾乎奠定了我們此後多年的相處基調——那就是一起買買買。以至於後來相距2000公里,我們依然一起隔空購物。從大學裏共同購買一隻開水瓶的情誼開始,我們共享各種打折信息,微博裏互相@發現了什麼好東西,還會從同一個代購那裏,挑選同一樣東西。如果換個人,你肯定要回避一下同款,可我們毫不介意,畢竟隔那麼遠,同框機會太有限。這樣的兩個人,如果能湊在一起過個什麼節,那無疑就是“雙11”了。

  我們像學生時代一起做作業一樣興奮!

  通常是剛入11月,我們就會互換清單,看看彼此的功課做得怎麼樣。當然,也會毫不客氣地劃掉對方清單上不合適的東西。最後清單上的剩餘,都是兩人共同圈定的。因為有了互相監督,又是提前做好功課,所以失敗案例不算太多,即使有,也因為戰壕裏躺著你的小夥伴,不算太懊惱。頂多日後想起來的時候,會互相調侃一番,那一年怎麼會發神經,買了這麼一個鬼顏色。

  LXH跟我打招呼的方式,通常是扔過來一個連結,如果我説“挺棒的啊”,她會高高興興地放入購物車,如果我説“不怎麼樣啊”,她則毫不猶豫地斃掉。我也是。但我扔給她的連結遠遠沒有她扔給我的多。那段時間,我們好像生活在商品目錄裏,生活中最大的熱情就是列一個長長的購物清單。

  早些年,我們的list裏最多的是自己的東西,衣服、化粧品、鞋子,女生們好像有無窮無盡的東西要買,一共享,似乎都是自己剛好需要。那種一拍即合的勁頭,就是最佳閨蜜應該有的模樣。然而很多年過去,身在南方的她會抱怨:回南天,塞在床箱裏好幾千塊的包包發了霉,因為家裏實在沒有地方放了!然後是衣服必須疊起來,擠在衣櫃裏,很多衣服自己都忘了。最悲慘的是換季的時候,埋在一堆衣服裏,折騰好幾天。

  近些年我們多買些家庭用品。從掃地機器人、空氣消毒機,到一隻鍋,一個電飯煲,好像要把這一年的用度都攢在這一天。

  10日當晚,我們會早早洗漱完畢,坐在電腦前,等待一個數字的變化。那幾個小時的心情至今想來都是記憶清晰,內心的興奮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分鐘就會多一點。在抵達“如願以償”的路上,我們愉快地談論著最近的生活,彼此的變化,有什麼新進展,選擇了什麼又放棄了什麼。好像所有這些聊天都是底色,只有購物才是正題。如今想來,其實購物才是一個背景一個儀式,平時好幾年也見不上一面,有了購物這個共同的體驗,才能填補一些生活場景裏互不參與的空白。

  我們就這樣現實中並不見面,購物車裏每年聚一次,從2009年到2016年。也從20多歲啥都買的年紀,長到30多歲不再輕易出手。好像該買的要買的,已經在不知道什麼時候早早出手。當然我們還會一起過一些購物節,比如美國的“黑色星期五”,香港的聖誕節,但再也體會不到“雙11”帶給我們的快樂。就像一份熱情洋溢的作業,做著做著它就變少了,到最後走向終場。是的,等這一天終於來臨,我們幾乎到了“沒東西可買”的地步。

  從前盯著的這一件事,最初的時候之所以能夠帶給我們極致的快樂,是因為它已經發酵了這麼久,我們已經期待了這麼久,我們為之做了那麼多準備,所有的快樂都在出手之前。如今我們的購買習慣固定而單一,理論上是把購物的快樂釋放在每一天,實際上,好像也沒有那麼多快樂了。買了就是買了,就是一次購物而已。整體的快樂大於部分之和,這是多麼精闢的道理。

  LXH至今還沒有扔給我什麼連結,我也沒什麼可扔給她的。

  【剁手】豎起休戰旗還是把手插到褲兜裏

  林蔚

  剁,還是不剁?在年復一年的“雙11”全民買買買後,這種特定消費狂熱今年似乎退潮了。至少,在麗莉的辦公室裏是如此。

  要擱前兩年,一個月前大家就開始“深挖洞,廣積糧”了,交換各種折扣情報,蒐集各大論壇的爆款測評,電腦裏購物單不停更改,越改越長。

  雖然被男同事們嘲笑為“集體性剁手儀式”,但女性的購物欲和佔有欲一旦被激發,那真是八匹馬都拉不回來的。“走過路過不能錯過,那種心理感受特別強烈。”麗莉回憶説,“其實也明知很多東西不是必需品,但看別人都買了,心裏就想幹嗎不趁便宜囤點呢。”

  心頭好一件一件地拖到購物車,然後終於到了“關門,打折”,最激動人心的那一刻。訂單一付款,積累了一個月之久的慾望宣泄而出,“呼”地松了口氣。眼不紅了,腦子不充血了,年度盛事咱也參與過了。

  熱情是怎樣慢慢減退的?天差地別的賣家秀和買家秀,佔據了大量空間的日用品,和期待不對等的優惠幅度,非理性消費後積灰的“雞肋們”等等。那些網絡熱傳的笑話也會被大家拿來自嘲。“‘雙11’買的空調,雙12都沒到貨。”

  所以今年,辦公室裏好幾個人都早早豎起了休戰旗。有人提前下單了購物必需品,“都是眼下要用的,不省那幾個小錢了,也不跟你們擠了。”有人高呼理性消費,“沒啥特別要買的,我要牢牢地把手插到褲兜裏,不剁了。”

  然而,風平浪靜下暗潮涌動。前兩天午飯的時候,號稱不剁手的小敏悄悄地告訴麗莉,她幾經思量,還是咬咬牙決定趁機買個鑄鐵鍋。“呵,折完都要上千軟妹幣呢!”麗莉驚呼,“幹嗎要買套餐組合,單買鍋嘛!”小敏恨恨地嘆氣:“單鍋不打折,配餐具才打折。沒辦法這牌子平時都很少搞活動,只有這時候能拿點折扣。”討伐了一通商家的奸詐後,麗莉也適時地甩出了她的珍藏:一個大牌無繩吸塵器。活動當天據説有數百元優惠。好用不?好用,據説能吸走過敏源呢。比海外代購合算不?看,這些是海外報價,加上運費關稅,跟“雙11”價格也差不多。比較價格,查看評價,購物狂們從來都是馬不揚鞭自奮蹄的。

  午餐之後,麗莉的購物車裏多了套鑄鐵鍋組合,小敏則加了一台吸塵器。你還買啥呢?我給我爸買個手機。嗯,我還要給女兒買套游泳衣,半價。兩人盡興而散。

  再過兩天,隔壁辦公室的小黃也把那臺據説超級無敵的吸塵器拖入了購物車。小敏加了一套親子裝和一些限時特價的零食。麗莉呢,她在猶豫來猶豫去,到底要不要趁機把一家三口的牙刷都換成電動的?換吧,他家五折是實打實的,我一個朋友之前買的就是原價呢。換吧,我們家已經都換電動了,説電動的清潔能力更強呢。換吧,我們又不是以前那樣囤紙巾囤菜油,這次可是理性消費啊,確實需要了,確實打折了,我們才入手的。

  圍觀群眾你一言我一語的,麗莉頓時覺得,對啊,就是應該要趁機買電動牙刷啊,以後想買反要多花錢呢。

  這種有便宜趕緊佔的感覺好熟悉啊!麗莉看著電腦嚇了一跳,全是自己不由自主點開的各種折扣網頁。她趕緊把手插到褲兜裏。咦,説好的不剁手呢?

  【攤手】熱鬧是你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沈傑群

  4年前的“雙11”前夜,我坐在台灣某大學的交流生宿舍,一邊刷著淘寶網頁,一邊向台灣姑娘科普“雙11”之於大陸年輕人的特殊意義。嗯,她圓瞪的雙眼令我有些得意。

  那天,台灣姑娘送我一盒巧克力,外包裝印著4個手拉手跳舞的小人,旁邊寫有“11.11在一起”字樣——這是台灣商家對11月11日的行銷,商業熱點依然和情感綁定,主題緊緊圍繞慶祝單身或終結光棍。直到發覺我等大陸學生的眼珠全黏在網購上,那位台灣姑娘才明白過來,“光棍”概念于我們早已過時。商家的促銷價格戰,以及消費者的購物狂歡節,構成了“雙11”的全新內涵。

  “哇!”零點剛過,空氣中陡然迸發一聲撕心裂肺的慘叫,我們倆嚇了一大跳。聲音從隔壁傳來,聽起來不止一個人。我立馬衝出去,敲開隔壁房門,裏頭冒出3張表情複雜的臉。“你們出什麼事了?”“運氣實在太差了!我們居然沒搶到××牌靴子和××牌化粧品!”

  廝殺疾如閃電,1秒定江山。未如願搶到心儀之物,秒殺宣告落敗,隔壁那3個妹子偃旗息鼓,哭喪著臉,一個接一個去盥洗室洗漱。嶄新的11月11日才剛剛降臨啊,可對她們來説,希望之光既已消逝,這個日子便徹底掉入庸常,意義不復存在了。

  台灣姑娘目瞪口呆,沉默許久,才緩緩憋出一句:“‘雙11’真的是節日嗎?我怎麼感覺大家像考試一樣緊張和痛苦呢……”

  “雙11”無疑是一場成功的心理遊戲。行為主義心理學中有“強化”的概念,當人的某種反應或行為受到額外獎勵,以後再次出現該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增加。這種行銷策略付諸商家的節日促銷實踐屢試不爽。它不定期,不定額,卻具有較強的抗消退性,讓人們的消費習慣從保守轉變為激進,熱情日益高漲。

  不過,“強化”的前提是至少一次的如願以償。因此,並非所有人都會嘗到遊戲的甜頭。自打“雙11”與購物節掛鉤,我和周圍朋友共同度過了幾個秒殺之夜,通通以慘淡結局收場。我個人比較關注旅行類産品促銷,年年“雙11”前夕蹲守電腦前,總被網站的滾動廣告撩撥得不能自已,什麼“9元機票”“半價海島自由行”,僅僅是看著那些光鮮靚麗的圖片,眼前已自動播放起自己得逞之後的影像:如何感恩戴德地發一條朋友圈,如何享用白菜價的縱橫四海之旅……唯獨忘記想像,此刻成千上萬隻“餓狼”正如我一般,逡巡在同樣幾隻獵物周圍,垂涎三尺,編織著遙不可及的夢想。

  時辰一到,餓狼捕食,眼疾手快殺進去!最後一秒了!勝利在望!啊,網卡住了……

  經歷了幾輪風吹雨打,有人我心依舊、不改初衷地前行,只盼如願;而有人心灰意冷、大徹大悟,明白最鍾情之物註定難求。我屬於後者。

  某年“雙11”零點秒殺完敗,我洗洗睡了,一大早還得收拾心情上班。白天,辦公室裏裏外外都在交換搶購心得。錯過了零點瘋狂,人們仍不願放棄“撿漏”。午休時間一眼望去,所有電腦螢幕爬滿了花花綠綠的商品圖。鄰座小辛湊過來安慰我:“天涯何處無芳草嘛,你看看××家的秋季套裝、××牌的護膚品也很划算呀!”態度積極的她,為了多蹭一點促銷便宜,一個勁琢磨其生活還缺少哪些配件。我跑進小辛推薦的網店轉一圈,那些商品標價的確舒心,讓我這個路人都萌生了“買到賺到”的念頭。

  但幸好理性及時趕到,一舉擊碎衝動。冷靜想想,刺激我的不過是一個好看的數字罷了,商品本身毫無魅力。既然我從未認真考慮過擁有,又為何勉強購買它們呢?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雙11”秒殺猶如一場“閃戀”,我寧可扎紮實實、痛徹心扉地失去了,也不願意囤下一堆“失戀”的紀念品,任其積灰、褪色、變舊。

  在連續積攢了幾年“失戀”打擊後,我終於決定,正式退出這場遊戲。想佔有的寶貝,想抵達的遠方,隨時出手好了。有願必踐,心無不甘,才是令人呼吸順暢的好光景啊。

  所以,在今年大日子來臨之際,大家仍樂此不疲地爭做“剁手黨”時,我甘做一個“攤手黨”。深表無奈,這個節日我根本無福消受。熱鬧是屬於你們的,我什麼都沒有。

  【手抖】買與不買兩個小人在打架

  斌斌姑娘

  董小姐從來不是個果斷的人,每天出門前能因為鞋子和圍巾的顏色搭不搭、上衣和褲子的長度能不能顯腿長而猶豫半天。然而,猶豫並沒有帶來什麼好結果,妥協後的平庸,有時候甚至不如第一感覺。

  “雙11”將至,同事們都列好了購物清單,摩拳擦掌,只待零點的鐘聲過後,提滑鼠上陣,共襄盛舉。但董小姐的猶豫在購物節前一個月就開始了:買不買——買什麼——買哪一款——買哪家店——多少錢以下買——到底買不買。如此輪迴,能折磨她良久。

  往往到了“雙11”前一天晚上,猶豫還在繼續。只不過此時此刻,時間已經不允許她頭腦風暴。購物車裏的東西已經是想了又想之後的結果,滑鼠在螢幕上游走,董小姐的手在抖。知道的,懂得董小姐內心的糾結;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手出了什麼毛病。

  就説去年吧,董小姐看中了一件模特穿上腳底生風的羊毛大衣。羊毛對不對,歐美范兒有沒有,關鍵還對折!店家一定是個作文高手,用擺事實、講道理、作比較等多種手法有力證明了這件衣服之時髦、划算與搶手。當然,我們董小姐也不是個容易上當的小女孩,光評論就翻了20頁,還只看帶圖的。這麼説吧,如果買是10分,不買是0分,這件衣服就值5分。

  你是5.1分也行啊,可偏偏就是5分。買不買?12點了,明天還要上班,店家説只限前50名,可是衣服好像有點長,而我不夠高……董小姐的醫生朋友曾告訴她,有時候人的大腦並不一定能指揮手,前者的活動更高級,後者的行動更動物性。所以,“滴答”,不知怎麼搞的,一鍵付款已經完成了。

  先不説這件衣服怎麼樣,但董小姐的大腦突然清靜了。本來還有買與不買兩個小人在打架,現在一個小人説“你看已經買了”,另一個説“對啊對啊”。於是,手不抖了,人要睏了,一個秋涼如水的寧靜夜晚降臨了。

  大衣寄到後,果然是有“一點點長”,身高160釐米出頭的董小姐穿不出模特的瀟灑范兒,極簡款式讓同事打趣她怎麼披著浴袍就來公司了。這讓董小姐想起學生時代的考試,每次檢查選擇題,總會有幾道讓她在兩個答案之間猶豫,可惡的是,最後選錯的居多。

  但同事們不知道的是,當右手在那一刻終止了6赫茲的顫抖,董小姐獲得了inner peace(內心的平靜)。匆忙做的決定,有時候是為了讓自己不再忍受匆忙導致的不適感。所以,衣服怎麼樣反倒是次要的。

  只是,這個做法放到有些地方就不那麼合適。

  今年過完國慶節,董小姐的父母就從千里之外的老家趕來,和她擠在一個40平方米的老舊一居室出租屋裏。和她的猶豫相比,爸媽擁有從那個年代繼承而來的風風火火,此行目的明確而緊迫:相親、相親、相親!媽媽已經下了最後通牒:“別挑了,要緊的是過日子。還有4個月,過了30歲,你就嫁不出去了!”

  這句話聽著似乎有點兒耳熟:還有10分鐘,過了12點,你就買不到了!“可我還是想挑一挑。”董小姐輕輕地説。畢竟衣服不喜歡可以退貨,大不了扔了,有些東西沒那麼容易回頭,而且如果不合適,放在身邊也怪彆扭的。想到這裡,董小姐暗暗用左手握了握老抖的右手。

  今年的“雙11”又快到了,董小姐的購物車裏東西並不多。但東西少並不意味著不猶豫,只不過猶豫的對象更集中了。稍有區別的是,董小姐這次手抖的結果是刪除了幾件東西,原因很簡單:這件衣服雖然好看,可是不適合我啊;這個電器雖然便宜,可是沒用啊;這個擺設雖然好看又便宜,可是我不喜歡啊。

  對,就是不喜歡,手抖也還是不喜歡。

  在記憶中,唯一沒讓董小姐猶豫的是一套《金庸全集》,雖然沒打什麼折,她還是果斷下了單。因為她特別喜歡《白馬嘯西風》的結尾: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董小姐也是這麼認為的。

  【接手】轉賣集市:“手賤”之後痛苦找下家

  海梧

  “叮!”一聲短信提示音,劃破午後格子間的沉悶。

  “哇,終於發工資了!有錢了有錢了,大家趕緊血拼啊!”産品部的Grace尖叫起來,扔下做了一半的excel表格,理直氣壯地點開淘寶購物車。

  往常F公司總是每月10日發薪水,可去年11月偏偏推遲了一天才發,害得經營部那幾個姑娘焦慮了一整夜,在瘋狂物欲和殘忍現實之間痛苦掙扎。唉,真不知道老闆怎麼想的。

  但總之,謝天謝地謝老闆,堅強的人們挺過了黎明前的黑暗。“雙11”那天下班時,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滋滋的。

  狂歡後的一週,劇情漸趨單調,主題無非只剩下等待快遞小哥。然而,去年F公司又冒出一道新甜點——“雙11轉賣集市”。當出現失誤消費,又不能或懶於退換商品時,公司職員選擇尋找“下家”接手。

  公關經理阿明那段時間正裝修婚房,她早早看中了一款側吸式油煙機。這款油煙機“雙11”價格比之前便宜了將近800元,而且綜合評估下來,它油煙清潔效果好,樣式大方美觀,和自家裝修風格極搭配。阿明果斷提前付了定金,得意洋洋向周圍同事炫耀,“雙11”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她們這種“裝修黨”,集中火力囤一撥兒“大塊頭”電器産品,可比其他家省下一大筆錢呢。

  半個月後,心心唸唸的油煙機如期抵達。裝修師傅拆開箱子,瞅了一圈,對阿明嘆口氣:“尺寸完全不合適,您買的油煙機根本安不上啊。”阿明猛然醒悟:光顧著蹭便宜和圖美觀了,為什麼沒動手量量尺寸?

  媽媽知道後打電話罵她:“我就説你們年輕人網購不靠譜,便宜沒好貨!”更糟糕的是,這款預購的油煙機不好退貨。阿明左思右想,心一橫:“轉賣吧!”她把油煙機實體圖曬到朋友圈,先繪聲繪色地誇耀了一番優點,再小心翼翼地交待“手賤”經歷。最後,忍痛添了幾個字——“友情轉賣,價格可議”。

  曬了一個多星期,無人問津。每天一睜眼,阿明就一直守著手機。期待、失落、焦灼、悔恨……個中苦楚,甚是煎熬。

  媽媽的責罵電話日益“兇猛”,裝修進度也拖延不得呀。阿明乾脆發動F公司同事共同打聽:問問各家七大姑八大姨!誰家需要一台“很美很白菜價”的油煙機!

  5天后,在進一步降價300元時,“緊箍咒”總算解除了。買家帶人來阿明家,七手八腳把簇新的油煙機搬出屋子,還扭頭朝她投以感激的一笑。阿明恨恨發了一條朋友圈:“雙11,我們裝修黨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漫長的“後雙11時代”,F公司的“轉賣集市”每天熱鬧非凡,亮點迭出。每個人都在眾裏尋他千百度,只為等到一個有緣人,來接手自己的愚蠢消費産物。和阿明相比,其他人的麻煩不算太大,但也足夠攪亂半天心情。

  Grace秒殺了一雙通勤皮鞋,花色頗為雅致,適合搭配秋冬大衣。可Grace收到皮鞋才發現尺碼買小了,鞋子如此便宜,送給同事好了。Grace提著鞋子,站在格子間裏一聲接一聲高分貝廣播:“免費贈送小皮鞋啦,先到先得!”

  女同事們聞聲涌過去,又很快撇撇嘴走人。Grace鞋子尺碼本就比大多數同事小,如今還買了一雙小之又小的皮鞋,真是愛莫能助啊。Grace不甘心,一陣風地奔到樓下其他部門,挨個問哪個姑娘腳小。大家都笑她:不如“削足適履”吧!

  心煩意亂地在走廊裏轉悠著,Grace忽然瞥見公關部新來的實習生,小姑娘看起來小巧玲瓏,似乎有希望!Grace衝上去問:“你鞋子尺碼多大?趕緊試試這雙鞋子。”實習生被問懵了,愣在原地。Grace不由分説把鞋子塞給她:“快試試,能穿就給你了!”實習生哭笑不得地換了鞋,剛剛好。Grace長舒一口氣,笑了,拍拍實習生肩膀:“皮鞋是老師送你的,回去加油工作吧!”

  網站編輯小凱在“雙11”入手4把木椅,用來配家裏的餐桌。快遞小哥“呼哧呼哧”把大箱子扛進門,然後小凱就傻眼了,木椅買高了,餐桌瞬間形同茶几。小凱也跑去朋友圈打起轉手小廣告,吆喝了兩天。同事潑他冷水:除非裝修,哪家還擺得下這麼多椅子呀?

  結果有一天,小凱發狀態説:“不轉賣了,機智的我已經搞定一切。”下方貼了圖,原來他家的餐桌都“長高”了,每條桌腿都踩著一塊厚厚的木塊,仿佛穿上高跟鞋……

  就如推巨石的西西弗斯,當“後雙11時代”完結,F公司一群人回到最初的起點。而經驗值,成了他們唯一的戰利品——“剁手”須謹慎,有錢也莫任性。來年再戰,隨心之前,請先問數字吧。

  (原標題:“雙11”預警:這5個手勢中有沒有你)

標簽:雙十一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