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南海“小陽春”可期,東南亞仍需聚力

2016-11-07 13:50:14|來源:環球時報|編輯:梁生文

  最近一段時間,東南亞國家領導人接連訪華,與中方攜手排除干擾,推進多個領域務實合作。西方輿論場因此形成了一種“東南亞國家正在普遍傾向中國”的擔憂。筆者認為,這種局面的出現與其説是“杜特爾特旋風”對東南亞地緣政治氣候帶來的擴散效應,不如説是東南亞國家基於自身整體利益而在對外政策上做出的自我修正。

  東南亞國家已深切體會到:一味對抗不是辦法。自2010年7月23日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河內講話”始,到2016年7月12日所謂“南海仲裁案”謝幕止,過去6年間南海從風平浪靜到風起浪涌,美日外部勢力的插手、菲律賓阿基諾三世當局的配合可謂“功不可沒”,不僅對南海和平穩定局勢帶來重大影響,也嚴重干擾了區域合作發展進程。這與南海區域內國家謀發展、求合作的整體意願是背道而馳的。

  很顯然,爭鬥代替不了發展,爭議的喧囂退潮後,發展依然是硬道理,那種寄望于從南海對抗中擴大利益的做法實乃本末倒置。現如今作為美國盟友的菲律賓對華政策大幅轉向,不願再做美遏華制華的“馬前卒”,其背後的戰略反思與抉擇不可謂不深刻,東南亞相關國家焉能不明?

  同時,東南亞一些國家逐步醒悟:緊跟美國不是長法。東南亞地區因其戰略位置突出,向來是大國角逐之地。美國長期深耕東南亞地緣板塊,厚植戰略資源,充當東南亞一些國家的“保護傘”,始終主導著東南亞地區事務。伴隨著美國綜合實力的相對衰弱以及中國的快速崛起,東南亞地區自冷戰結束以來形成的戰略格局正面臨重構。

  特別是未來10年,無論是按照購買力平價還是名義GDP計算,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都是大概率事件,由此也將給東南亞乃至世界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所謂的東南亞國家“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的既有格局勢必重整。是一味抱定中國巨人的“威脅”還是順勢把握中國近鄰的“機遇”?東南亞國家只要不隨美國霸權的步調起舞,其實不難做出戰略決斷。

  有鋻於南海地緣政治大環境的變化,南海局勢有望步入“小陽春”,未來一段時期南海地區保持總體穩定是可期的。但指望東南亞國家踐行明確的親華疏美路線也是不現實的,這其中必有曲折與反復。出於現實利益及戰略利益等綜合考量,東南亞國家會最大程度地尋求在中美之間的戰略平衡,左右逢源從雙方獲取最大利益。

  對中國而言,這既延長了我們在南海方向的戰略機遇期,同時也要求我們有更高超的外交運籌水準。綜合來看,我們面臨的機遇遠大於挑戰,當務之急是緊緊把握“南海仲裁案”翻頁的有利契機,加快與東南亞國家推進以海上務實合作為重點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通過打好“經濟牌”撬動區域傳統安全格局,進一步夯實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共同利益基礎。(劉峰 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客座教授)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