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WISE-LIFE中國教育論壇:與世界教育創新的對話

2016-11-07 19:45:5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WISE-LIFE中國教育論壇圓桌論壇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鐘磬):借“中國-卡塔爾友好文化年”之契機,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首次登陸中國,與中國民間教育智庫——21世紀教育研究院攜手,2016年11月5日在北京聯合主辦了以“創新促進公平”為主題的“WISE-LIFE中國教育論壇”。論壇上,有世界教育“奧斯卡獎”之譽的“WISE教育項目獎”為2016年度的6個獲獎項目頒了獎,WISE首席執行官斯塔夫•伊安努卡(Stavros N. Yiannouka)、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突尼斯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和信息通信技術部長斯利姆•凱布斯(Slim Khalous)、中國駐卡塔爾前大使高有禎、英國低成本創新專家查爾斯·利德比特(Charles Leadbeater)等等在內的全球20多個國家近600位創新領袖、教育決策者、辦學者、專家及行業權威人士就各國在教育創新方面所做的探索、努力和研究進行深度對話。

  世界教育:創新在哪?

  本屆論壇主題為“創新促進公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教授在論壇上表示:“論壇讓我重溫了參與卡塔爾WISE的經歷,再次看到,為了難民營中的女性、兒童等,用各種低成本方式來鼓勵教育創新,把‘創新’和‘公平’這兩個概念緊密聯繫起來,這是WISE非常特殊的價值!”

  世界教育創新峰會(簡稱WISE)是2009年由卡塔爾王室的謝赫·莫扎·賓特·納賽爾殿下倡議創立的,是為激發創新思維、辯論和行動而創辦的國際性、跨領域平臺。2016年獲獎的6個項目分別為:“圖書館無國界”機構為難民群體設計的多媒體移動教室——“點子盒子”(Ideas Box);目前服務於乍得難民營、蘇丹達爾富爾難民的低成本、可複製的學前教育“小漣漪”(Little Ripples);為扭轉黎巴嫩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趨勢而針對農村青年就業的“教育促進增長及價值創造”(Education for Growth and Value Creation)項目;在加拿大、美國開展的讓每一個人都能學好數學的“JUMP數學”(UMP Math);在巴西實施的為學生量身打造個性化學習平臺的Geekie項目;幫助印度北部十幾萬女性以電腦化快速識字而獲得教育,改善生活品質的Tara Akshar識字項目。

  WISE首席執行官斯塔夫•伊安努卡指出:“‘創新促進公平’是運用全球化視角探索本地需求的重要機會。”教育公平這意味給每一個學習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優質教育機會,彌補缺點,釋放潛能,有效填補城鄉之間、階層之間、民族之間、男女之間等鴻溝。

  中國的情況也是如此,城市與城市、城市與農村之間也都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6100多萬留守兒童及流動人口等弱勢群體,他們的教育需要用創新思維來解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提出:“教育創新並不是人為的標新立異,而是為了改變現實,創造未來。我們應善於利用技術,以更大規模地解決教育的重大問題,但不應把創新與技術等同起來,更不能以技術為前提。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文化。我們固然需要互聯網、智慧手機和iPad,但更需要汲取自主、開放、個性、互動、非行政化、去中心化、去權威化、公眾參與、信息公開、資源共享等互聯網思維,使它們融入現行學校和教學,從而産生革命性的效應。”

  教育創新:需要“快”還是“慢”?

  在論壇上,全球最大的低價連鎖學校橋梁國際學院創始人梅嬉蝶(Shannon May)博士分享,自己10年前在遼寧一所鄉村小學做教師時發現,要讓孩子在學校裏能建立自信,得到充分學習,教師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需要受到積極的鼓勵,還需要得到輔助。否則,很多孩子學不好,到初中就退學了。並且同樣的問題在世界各地都需要解決。因此,梅嬉蝶開始啟動橋梁國際學院的項目,採用工程系統技術,用低成本的“掌中寶”給教師展示在世界範圍內所做的同一個課的教學和研究結果,遠程給予教師具體指導,以達到大面積改善教師教學的目的。梅嬉蝶博士的“工程思維”為低成本供應規模化有品質的教學提供了新視角。

  在認可和肯定“工程思維”的同時,來自上海苗苗閱讀公益機構的創始人周洋先生針對中國的具體情況,也提出自己的觀點:用標準化數據推動教育的變革,可以得到非常快速的發展,用“標準化”的方式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快速複製,但是,人本主義的教育是人對人的一種影響,包括教師對教師、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緩慢的過程,因此,工程式的“快”與人本主義教育的“慢”兩者可能存在哲學上的矛盾。周洋所推廣“苗苗閱讀”項目,就選擇了“慢”,針對每一所學校的個性化需求,為打工子弟學校量身定提供不同的閱讀支持。

  獲首屆“全人教育”教師提名獎的浙江省溫州市籀園小學科學老師陳耀也認為:目前,中國的教師不缺乏技術,技法培訓也不難,但是,缺乏的是踏踏實實做一件事的“心”。因為教育是緩慢的,所以才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説法。陳耀老師認為,教育最需要影響的是家長,自己正在推廣的“一千零一夜家庭實驗室”計劃,就是通過學生的改變來影響家長,但這是非常緩慢的過程。目前正在雲南楚雄擔任“美麗小學”校長的原北大附中校長康健也有同感,康健校長認為,教育在本質上的很難“拷貝”的,另外,要懂得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道”,教育實踐是“器”,中國的鄉村教育不應該跟著“城市中心”的價值走,應該根據鄉村的優勢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教育創新:“未來的學習”是什麼?

  在論壇的“21世紀核心素養以及面向未來的學習”議題中,全球教育領導力與前沿學習總監瓦萊麗·漢諾(Valerie Hannon)女士指出,目前全世界都存在相同的矛盾:一方面企業無法找到有適當技能的年輕人來填補崗位空缺;另一方面,年輕人的失業率進一步增加,2008年經濟危機時,包括著名大學畢業生失業率達到30%到50%。另外,計算機、機器人技術迅速發展,將會大幅度減少未來社會的就業機會,據牛津相關的研究,64%現在美國的工作崗位,未來20年都會受到機器人的威脅。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21世紀核心素養才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著名教育改革家李慶明校長認為,核心素養應該包括:第一是對生命的認識和態度;第二是人文素養;第三是“學習力”的培養,觀察力、想像力、批判性思維等等,還包括信念和信仰的建立,這些因素將影響孩子的一生。對於“未來的學習”這一命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曾曉東指出,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教育機構在改善兒童的家庭成長環境方面非常無力。兒童由於居住的區域不同,生長的家庭不同,由於兒童的母親教育水準不同,兒童的成長環境和素養發展及心理髮展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因此,教育改革和創新以及“未來的學習”,需要納入家庭與社區的因素,教育要進入家庭和社區,才有可能讓孩子接受全方位的教育,讓精神成長打下良好的根基。

  據悉,此次WISE-LIFE論壇還發佈了集萃全球教育創新精彩範例的三輯WISE案例書中文版和21世紀教育研究院“LIFE 教育創新”項目的案例書《為生活重塑教育——中國的教育創新》。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