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年,“習式反腐”漸入佳境
【治國理政地方談】這三年,“習式反腐”漸入佳境
反腐沒有休止符。事實證明,“習式反腐”絕不是政治秀,三年來,“習式反腐”震撼中國,漸入佳境,這一場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和事業的反腐“革命”仍將繼續。
歲月的年輪已悄然走進2016年,習近平掌舵中國這艘大船,已經三年了。中國在不知不覺中經歷改變,“習式反腐”成為三年來改革最搶眼的一招。以前不會發生的事情現在經常發生,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蘇榮等“大老虎”紛紛落馬,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魔咒,三年來,累計超過14萬人因違反八項規定被問責,扭轉了“法不責眾”態勢。
腐敗是社會毒瘤,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致命風險。回顧三年反腐歷程,“從嚴治黨”,鐵拳反腐力度空前,沒有“鐵帽子王”,沒有“丹書鐵券”,超百虎入籠,一個個老虎、蒼蠅被打落,海外“獵狐”大網不斷收緊,紅色通緝令上的名字正一個個被劃去。從光碟賀卡月餅這樣的小事到打翻老虎這樣的大事,“習式反腐”是政治生態的重建,是對人心的滌蕩,也是對社會風氣的重塑,讓全國全社會感受到了變化,看到了希望,樹立了黨的權威,贏得了群眾信任。
2013年,習近平提出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2014年,習近平談及反腐時再次強調,要以猛藥去疴、重典治吏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2015年1月,習近平強調,保持高壓態勢不放鬆,查處腐敗問題,必須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不得不説,習近平加大反腐敗鬥爭力度,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果斷和決心,掀起一陣陣反腐“風暴”,管黨治黨的籠子越扎越嚴,“習式反腐”漸入佳境。
也許,曾經我們還為一個個“老虎”落馬而歡欣鼓舞,“打老虎”也一度成為公眾茶余飯後的談資,而今公眾對反腐消息已不像最初那般震驚,落馬官員也很難再掀起波瀾,因為反腐漸漸成為一種習慣,人們心中早就樹立“習以為常”的心態。手若伸,必被捉。這一情理正回歸正常軌道,老百姓的平常心,恰是常態化反腐的最好回應。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腐敗”是種慢性病,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抓一抓就好轉,松一松就反彈。事實上,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下,“不敢腐”已初見成效,接下來還要向“不能腐”和“不想腐”邁進,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黨內兩大法規,以道德為“高線”,以紀律為“底線”,進一步紮緊了管黨治黨的“籠子”。中央著力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使之成為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黨方式。因此,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防微杜漸、治病救人。清除了腐敗土壤,還要在陽光下翻土、暴曬,才能重塑綠水青山的政治生態。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治國必先治黨,治黨離不開制度。十八大以來,從創新執紀方式抓早抓小,到修訂黨內法規明確紅線,全面從嚴治黨正朝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方向堅定邁進。信任不能代替監督,管長遠的還是要靠制度,要不斷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科學規範權力的邊界,讓權力清單明明白白,讓權力進入制度的籠子,使制度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嚴格制度執行,強化權力失責的追究,緊盯管錢管物管人的重點部門和崗位,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斷剷除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把政治生態建設“抓常、抓細、抓長”,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沒有不能打破的慣例,沒有不能改變的傳統。三年來,習近平主導下的反腐“不一樣”,推動了中國政治“常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構。“風清氣正政治生態”是我們的追求目標,要實現這樣的跨越,既靠制度建設,也靠思想改造,要全力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用改革的思路和法治的思維建章立制,紮緊制度的籠子,清除幹部思想灰塵、匡正幹部行為,立破並舉,點中要害,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剜除破壞政治生態的毒瘤,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弘揚新風正氣、滌蕩歪風邪氣,打造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態,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駕護航,為“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
反腐沒有休止符。事實證明,“習式反腐”絕不是政治秀,三年來,“習式反腐”震撼中國,漸入佳境,這一場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和事業的反腐“革命”仍將繼續。(南方網鄭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