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走近電信詐騙受害者:某高校師生日均被騙5000元

2016-11-15 06:36:41|來源:廣州日報|編輯:杜軍帥

  校園詐騙屢屢發生,面對花樣騙局,學生該如何保護自己?記者近日從廣州警方獲悉,近年來,警方聯合高校不斷通過各種“潮爆”方式將安全防範工作做到校園裏去。今年1月至8月,番禺區分局小谷圍派出所的詐騙警情比去年同期猛降30%,而轄區擁有9所大專院校的從化警方也透露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高校詐騙警情下降15.2%。

  文/廣州日報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岑柏瀚、劉艷、蔡思銘

  數讀詐騙

  今年前4月石牌某高校師生日均被騙5466元

  據天河區分局石牌派出所社區民警戴警官介紹,今年1至4月份,某高校共發生電信詐騙案件26宗,同比上升36.8%。共計經濟損失65.6余萬元,師生平均每天被騙走5466元,相當於騙走了182名同學每天的伙食費。

  被騙事主中,女性佔多數,有17人,男性9人;被騙人員有學生21人,教師2人,其他(職工等)3人。其作案手段有:冒充網購客服,13宗;冒充公檢法人員,5宗;冒充親友或領導,4宗;盜刷卡,2宗;徵婚詐騙,1宗;出售考研試題及答案詐騙,1宗。

  冒充銀行淘寶客服、刷信譽度被騙最多

  據從化警方透露,從化區共有9所大專院校,師生共有10萬多人,在非接觸性詐騙警情中,互聯網詐騙和電話詐騙的佔比分別為56.3%和43.7%。

  在互聯網詐騙警情中,刷信譽、網上購物、冒充關係人三類警情數位列前三,佔比分別為39.4%、29.6%和9.2%。而在電話詐騙警情中,冒充銀行淘寶客服、冒充關係人、假身份(公檢法、郵局等)三類警情數居多,佔比分別為52.4%、21%、14.3%。

  案例一:

  準大學生微博抽獎

  暑期工薪水被騙光

  “覺得挺丟人的,都一準大學生了,還這樣被人騙,自己特別生氣。”廣州某高校一名大二女生小西(化名)講述了她的被騙經歷。高考結束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她開始打暑期工。一天在玩微博時,小西收到一條私信,“官方系統發來的,讓填寫一份個人信息表參加抽獎,姓名、手機號、銀行卡、家庭住址等都要寫。”

  填完之後,小西就沒把這當回事,覺得自己不可能被抽中。誰知次日,她收到了一條私信,告知她被抽中了一等獎。除了8000元現金外還有豐厚的實物獎品,加起來價值好幾萬元。但一看到還需繳納稅金,小西就沒再理會。第三天,她接到一個電話,號碼歸屬地是北京。對方強調獲獎者一定得交近3000元個人所得稅。“當時我剛拿到暑期工的工資,一想到要交錢就説不要獎品了。”小西説,“對方稱不行,這種行為觸犯了法律條例,會帶我回去調查。”

  “我好歹也是接受過教育的 學生,你別想拿這些來糊弄我。”再次表示自己放棄領獎後,小西挂了電話。沒一會兒,她收到了一條短信。“點開看是張傳票,我就有點懵了。這時對方來電,讓我一定要去補交個人所得稅,語氣特別嚴肅。”獨自在家的小西頓時害怕了,於是答應交稅。就這樣,她去ATM櫃員機將一個星期前剛拿到手的3000元工資匯給了對方所提供的賬號。

  一連等了7個工作日,小西都沒有收到所謂的獎品,回撥電話卻發現對方手機是空號。意識到上當受騙後,她趕緊給在外地旅遊的父母打了電話,並將事情反映給了微博客服。“客服説系統出現漏洞,被駭客入侵了,不少用戶都收到了詐騙信息。”小西説,由於覺得這錢被騙後多半追不回來,她便沒有報警。

  不過,經過此事,小西坦言自己的警惕性有了明顯提高,“就當花錢買教訓,吃一塹長一智。”近一年裏,她陸續接觸過四五次電信詐騙,都能從容應對。“上次有人來電説‘你兒子在我手上,趕快交贖金’,我説‘哦,那你給我先找個男朋友吧’,對方一聽迅速挂斷了電話。”

  案例二:

  老教授欲轉賬買藥

  幸被銀行及時勸阻

  今年3月15日,中國工商銀行廣州石牌支行迎來一位70多歲的退休老教授李某。她徑直來到櫃檯前,要求轉賬20萬元。

  “20萬元不是小數目,我們看老人年紀又比較大,怕是遇到了詐騙。”櫃檯工作人員問道:“這筆錢是幹什麼的?認不認識對方?”老人回答説是買藥的。

  什麼藥這麼貴?銀行工作人員覺得情況可疑,一邊勸説老人,一邊叫來了保安和黃經理。經理把老人帶去了經理室慢慢了解情況,同時,通過石牌轄區的警銀聯動微信群,向群裏的石牌派出所的民警反映了這個情況。5分鐘內,民警就趕到了現場。

  客戶經理室裏,黃經理從跟老人的聊天中得知,老人接到一個勸她買保健品的電話,對方幾番“洗腦”,老人決定花20萬元買對方的保健品,以升級為“榮譽會員”。黃經理一聽,老人顯然被騙了,便勸老人不要轉賬。老人一聽,情緒激動,連連説:“你們不用管我!我的錢是我自願存在銀行的,我現在要取出來,即使損失也是我自願的,我的錢不關你們的事!”

  無奈之下,經理請來了銀行行長、其他同事一起幫忙相勸,民警也耐心勸阻,老人都不聽。最終,民警找到了老人的女兒,請家屬到場幫忙勸説,老人才終於放棄轉賬。

  分析:

  為何大學生屢屢中招被騙?

  為何大學生屢屢中招被騙?“大學生涉世未深,分辨能力不強,想法天真。”資深警官分析,缺乏社會經驗和辨別能力是大學生容易上當受騙的重要原因之一。許多純真的孩子才剛剛走出象牙塔,從未認識過“人世險惡”,更不知道騙子們層出不窮的花招。他們有的利用大學生氾濫的同情心,有的以熱心積極的形象示人,致使同學們輕信了騙子的謊言。更有許許多多因為過於自信而疏忽大意的同學,在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騙子的圈套。

  在資深警官看來,大學生易被騙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其有了一定的獨立想法和自主支配的金錢。在剛剛步入大學生活的時候,很多同學對第一次拿到這麼厚厚一沓生活費、學費愛不釋手,想法多多。其中,不少人交完學費以後,興衝衝地去聚餐、購物,錢包空了,發家致富的夢想化為泡影。一些同學有著賺大錢吃海鮮的夢想,卻不曾想,這又給了不少騙子可乘之機。想賺錢,急功近利,常常讓一些人奮不顧身地往坑裏跳。而對使用金錢沒有觀念又容易讓另一些花錢大手大腳的人成為騙子的目標。

  應對:“教會學生防範電信詐騙是當務之急”

  開設安全教育講座最給力

  小谷圍派出所駐華南理工大學社區民警周泓更為大家熟知的稱呼是“大學城周Sir”。“大學城周Sir”的社區警務工作從博客、到微博、到直播、到每年數萬新生入學聽到的第一堂風趣的安全教育課,始終在以學生群體最易接受的各種“潮爆”方式,將安全防範工作做到學生心底裏去。

  “我們先來做一道腦筋急轉彎的題目:小紅在淘寶網上買了一支色號為17的名牌口紅後收到一條客服短信,希望用QQ和小紅交流退換貨事宜。請問:馬雲會怎麼想?”講臺上的周Sir詼諧幽默、遊刃有餘,“笑點”“包袱”貫穿講座全過程。段子雖然好笑,但背後周Sir著實用心良苦:“教會學生防範電信詐騙是當務之急,這種案子易防難破,一旦‘中招’損失巨大,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們知道並且記住這些招數,避免上當。”

  近年來,非接觸性的電信詐騙層出不窮、手段不斷變化,讓人防不勝防。為避免學生被詐騙,周泓在課件上下了很大功夫,將針對學生群體高發的“網購訂單異常”“節目中獎”“淘寶兼職刷信譽”“冒充導師”等種類的案例,一一總結展示,還通過“寶寶們,讓我們一起吶喊:‘安全賬戶’,是騙子!”等現場互動,想方設法向學生們宣傳防範電信詐騙的知識,樹立他們的防騙意識。

  在周泓看來,開設安全教育講座是最給力的,相當於給學生打了一劑免疫針。從2012年開始,他“承包”了大學城8所高校新生首堂安全教育課的任務。每年開學季,周泓為新生上課都要講30場以上,而且一場的聽眾動輒幾千人。

  多家高校共建微信工作群

  與其他明星、“網紅”圈粉的目標不同,周泓“圈粉”的目的只有一個——向更多的師生宣傳安全防範知識,減少和避免他們被傷害的幾率。在“大學城周Sir”效應的帶動下,整個小谷圍派出所的社區警務工作也是有聲有色。社區民警中隊的14名民警,經常聚在一起對高校的治安防範想點子、出主意。

  據小谷圍派出所教導員陳耀泉介紹,近幾年來,派出所將“大學城周Sir”作為社區警務的品牌,針對大學城治安特點,不斷加強整個轄區安全防範教育和群防群治工作。年初,派出所建立了“大學城高校安保聯盟”微信工作群,把各高校的安保人員納入進來,形成各高校安保力量的聯動機制,更有效地打擊違法犯罪。多方面的努力,令該所社區警務工作在宣傳教育、防範管理等工作中涌現出諸多亮點。

  中大社區民警林Sir,每天在微信群裏發送當天的詐騙警情,經過層級推送基本覆蓋到每個同學;由他創新組織的“中大安防志願者”已有150人的規模,每天在飯堂、圖書館、球場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廣工社區民警陳Sir定期作客學校廣播臺宣傳安全知識,還與“校園安全協會”等社團合作,指導學生維護學校秩序、開展安全宣傳。

  連結:容易讓學生中招的三大騙局

  騙局1:入校購置物品

  幾乎每一年,都有人來到寢室推銷電話卡,耐心又耐心地向你介紹“充200送200”的話費業務,也幾乎每一年,都有人樂此不疲地上當受騙。

  一些流動的小攤點,宣稱能包攬移動、聯通、電信的所有業務,充的話費和送的話費還都是一次性到賬。當你交完錢後,立馬會收到一條偽基站發來的“400元充值成功”的短信息,讓你更加深信不疑地認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這時候,騙子還會好心提醒你,快給爸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告知一下自己的新號碼。他們事先在卡裏充好的幾元甚至幾分錢話費就發揮了大作用——等你興衝沖和爸媽通完電話之後,騙子們早已不知去向,或是拉著你做他的活廣告,好為他推銷更多的電話卡。幾天后的清晨,你和你的同學發現彼此的電話都停了機。

  也許是因為偷懶不願意自己出門辦卡,又也許是人好貪小便宜的本性使然,種種因素疊加起來,就讓騙子屢屢得手。同學們可記住了,要想不被騙,一定要在正規網上平臺、營業網點、代辦網點辦理電話卡和話費充值。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上門推銷的“內褲耳機鞋墊襪子”、“平價名牌奢侈品面膜口紅……”當你遇見這些看似便宜實則為三無産品的廉價、劣質推銷貨時,一定不要因為一時糊塗而因小失大。

  騙局2:軍訓手機關機時

  新生入校的一節必修課,想必是讓家長們都憂心的軍訓了。軍訓期間,大部分學校要求學生完全遵循軍事化管理,手機都將關機或者上交。有些學校軍訓,跟外界失聯了一個多月,這就給騙子們行騙創造了良機——掛念著你的親人們一旦接到你的任何消息都可能信以為真,然後就被騙子們牽著鼻子走,匯款、轉賬,都由著他們來。

  更何況軍訓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確實很容易出現各種突發狀況。如果家長接到電話稱自家兒女在軍訓期間身體出現了問題需要醫藥費,更多的人第一反應是著急和擔心,而不是懷疑來電人的身份。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同學們在上交手機或關機時一定要與家長打好招呼。家長也要在孩子入學後及時與輔導員或班主任取得聯繫,存好緊急情況下應該聯繫的人的號碼,不給騙子可乘之機。

  騙局3:網絡購物或兼職

  資深警官透露,此類騙子的套路大致如下:在你網購之後會給你發短信或電話,稱産品品質有問題或缺貨,要給你退款。然後,他會熱心地指導你操作,讓你輸入銀行卡號和驗證碼,並把驗證碼告知對方。接下來你就會發現,原本應該用來退款的銀行卡,反倒被扣了錢。此時,騙子會聯繫你,告訴你剛剛操作失誤,重新操作一次會把貨款和扣款一起打還給你。急於知道真相和拿回錢財的你便很容易被牽著鼻子走,於是你的銀行卡又一次被劃走了錢。

  不止如此,當前學生遭遇的電信網絡詐騙中,網絡刷單詐騙、低價購物詐騙最為普遍。他們宣傳通過虛擬購物的形式幫人給網店“刷單”提升信譽,比如刷100元很快就返還110元。嘗到甜頭以後,錢就越刷越多,最後就落入了騙子佈下的陷阱。實際上,騙子用的是釣魚網站,以幾百元的“餌”釣上了你這條大魚。

  (原標題:廣州警方聯合高校安全講座進校園 派出所建立高校安保聯盟防範詐騙)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