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國大選暴露科技暗黑一面
資料圖:11月6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選民在一處投票站填寫選票。
參考消息網11月15日報道 美國《連線》月刊網站11月7日刊登題為《2016年大選暴露科技非常非常暗黑的一面》一文。作者為伊西·拉波斯基。文章摘編如下:
此次美國總統大選過程揭示了技術進步的深層暗黑弱點。它向我們證明:能把世界各地陌生人連接起來的通信工具也能用來散播毒氣室迷因和死亡威脅。它向我們證明:把海量事實和信息推送到我們指尖的平臺能同樣輕而易舉地破壞基本真相。它向我們證明:我們最隱秘的通信在心懷私怨的人面前不堪一擊,網上民眾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我們都隱藏了些什麼。而我們大家都是有所隱藏的。
通過這次大選,我們見識了在依賴這一創新事物時會發生的種種意外後果。自從我開始為《連線》雜誌報道政治新聞就有人問我:科技刊物為什麼要報道政治?問得好。但考慮到電郵伺服器、俄羅斯駭客、推特噴子和維基揭秘如今在美國選舉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倒是要反問:我們怎麼能不報道呢?
推特噴子的興起
推特噴子早在唐納德·特朗普之前就已出現,但特朗普獲得候選人資格使他們成為矚目焦點。他們長期游離在邊緣地帶,今年走到舞台中央,肆意騷擾那些不支持特朗普的人。他們不無自豪地採納了希拉裏·克林頓用來形容他們的“爛貨”一詞,而且名副其實。
對保守派作家戴維·弗倫奇來説,這意味著大量照片被篡改從而讓他的女兒看起來像個奴隸。對近來收到大量反猶評論的作家貝薩妮?曼德爾來説,這意味著要求買一把槍自衛以防備這些暴力論調。
弗倫奇在為《國民評論》雙月刊撰寫的專欄文章中説:“每次大選都會吸引一批傻瓜、怪胎和瘋子,但特朗普獲得候選人資格使他們獲得了武器。”
據反誹謗聯盟統計,去年8月至今年7月,推特上共有260萬條反猶評論,其中高達60%是針對記者的。雖然這種情況可能很容易被理解為反猶情緒增加,但調查還顯示,僅1600個推特賬號就發出了其中68%的評論。
從某種意義上講,特朗普招募極右翼代表人物——比如極端保守網站布賴特巴特新聞網的前執行總裁史蒂夫·班農——加入其競選團隊的做法確證了這種行為。談到圍繞特朗普獲得候選人資格一事的種族主義言論,普林斯頓大學美國歷史學教授內爾·歐文·佩因特表示:“這是特朗普促成的。它本是一股地下潛流,特朗普在地殼上戳了個洞,於是它就滲出來了。”
但還不僅僅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初選期間,所謂的“伯尼鐵粉”(伯尼·桑德斯的忠實粉絲)對桑德斯的批評者和希拉裏的支持者大放厥詞,表現出厭惡女性的傾向。
推特噴子或許在任何一位總統候選人的支持者當中都只佔一小部分,但遺憾的是,他們最為聒噪。
此次大選充斥著數字死亡威脅和恐嚇戰術,它證明:網絡上的兩極分化不僅會破壞政治宣講,而且會是十分危險的。
後真相政治的時代
此次大選還證明:儘管互聯網讓傳播信息和知識變得更容易,卻也讓破壞真相變得同樣容易。在互聯網上,所有觀點都是平等的,即便它們是謊言。
當然,媒體的分裂跟這很有關係。過去曾經有一小撮報紙和電視臺對新聞進行審查以便去偽存真,但現在,無數出版物、社交媒體專家和惡作劇網站以假亂真混淆視聽。
康涅狄格大學哲學教授邁克爾·林奇指出:“面對矛盾説法就可以有各種理解。如果你讓人接受互相矛盾的信號,他們就會開始忽略與其本人看法不一致的東西。”
這種情況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但今年尤甚,人們對所謂主流媒體的可信度失去了信心,只有14%的共和黨人表示信任媒體,而2015年的這個數字是32%。
這就使得政治宣講變得非常困難,因為政治合作本就艱難,若雙方連對基本事實都無法達成共識,那就難上加難了。
社交媒體似乎雪上加霜,它們讓人很容易落入“回聲室”,傳播他們自己眼中的真相。“嗡嗡喂”新聞網站對兩黨臉書網頁的分析發現,頁面分享虛假或誤導信息越多,其帖子就傳播得越快。文章內容越不準確,在臉書網站上可能就會越受歡迎。一想到社交媒體是僅次於有線電視新聞的美國主要政治新聞源,這就愈發讓人感到不安。
多年來,這讓危險的陰謀得以在網上擴散。
臉書和推特如今都在想方設法阻止虛假信息在其平臺上傳播,它們不想成為互聯網上真相的唯一仲裁者。
標題黨選舉
此次大選讓政治和娛樂之間已然模糊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今年有一位真人秀明星競選總統。特朗普知道該如何指揮電波——以及網絡。
正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首席執行官萊斯利·蒙維斯所説,全國人民集體關注特朗普對CBS和其他媒體來説“好極了”。據統計,在包括《華爾街日報》網站和《紐約時報》網站的美國十大新聞網站中,與特朗普有關的內容佔38%。就沃克斯等網站而言,這部分內容佔了近60%。
不過這不僅僅是因為特朗普知道如何讓自己上新聞。問題還在於,媒體本身變得既是信息獲取渠道也是娛樂渠道。在臉書上,突發新聞報道和有關候選人背景的長篇文章與朋友的生日帖文和婚紗照混雜在一起。
媒體的整體經營模式現在有賴於“脫穎而出”。像“現在這是新聞”網站這樣的媒體新貴著眼于吸引千禧一代停下來看一段新聞短視頻。標題變得有點更加聳人聽聞,有點更加誇張,簡短的報道拐彎抹角,內容歪曲。
永遠別用電子郵件
説到那個私人電郵伺服器,此次大選彰顯了無論是政治家還是普通公民的隱私是多麼容易被大規模洩露!不僅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是今年夏天大規模駭客活動的受害者,維基揭秘網還曝光了希拉裏競選活動主席約翰?波德斯塔多年來的電子郵件,它們都是被俄羅斯駭客竊取的。
無論新聞界是否有責任和義務報道失竊電子郵件(希拉裏陣營認為它沒有),這一泄密事件提醒我們:我們都暴露無遺。大多數人都把自己的通信交給了科技公司保管,但科技公司從來都不可能提供真正的保護讓駭客不能獲取我們的信息。
為此,我們屏住呼吸,希望波德斯塔的遭遇永遠不要發生在我們身上。然而此次大選之後,我們知道,它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特別是有政治見解的人。
作為關心自身隱私的人,這非常可怕。作為一個有賴於自由、公正選舉的國家的公民,這就更可怕了。
推特長短的注意力
不過,同樣可怕的是,人們很容易忘記——即便並不原諒——重大醜聞。初選期間,每次特朗普説了令人不快的話就會有人希望他輸掉。但他始終沒輸。
在大選中,我們看到了差不多同樣的情況。在民調中,特朗普屢屢從挫折中反彈。看看今天的新聞吧,各大媒體頭條關注的都是希拉裏的電郵醜聞。
公眾已經形成了只有推特長度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最新轟動事件總是會壓倒前一個。或許事情向來如此而只不過今年的醜聞格外多,但結果是一樣的:沒人能集中注意力。特朗普充分利用了這一點。開始有人談論他在辯論中的糟糕表現?他立刻跳出來與環球小姐較勁。開始有人談論他有性騷擾女性傳聞?他就對全世界説大選會受人操縱。
當然,這向來是人的本性。但不難看出,儘管技術在很多方面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但它事實上也會讓這些本能變得糟糕。
(原標題:外媒:美國2016大選暴露科技暗黑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