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羅馬尼亞電影節在京開幕
國家新聞出版與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在開幕式上致辭
電影節開幕影片《去巴黎》海報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娟 李昕、Nina Felicia Gherman):2016羅馬尼亞電影節于11月14日晚在北京開幕。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李國奇、中影海外推廣有限公司負責人谷國慶、羅馬尼亞駐華文化參贊魯貝安、羅馬尼亞國家電影中心主任安卡·米特蘭、副首相顧問西蒙娜·塔娜塞斯庫及羅馬尼亞電影代表團成員出席了開幕式。
李國奇副局長在開幕式上致辭,首先對羅馬尼亞電影節的舉辦表示祝賀:“很高興與羅馬尼亞電影人相聚北京,共同出席2016羅馬尼亞電影節開幕式。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對遠道而來的羅馬尼亞電影代表團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羅馬尼亞電影節的隆重開幕表示衷心的祝賀,向為此次電影節付出辛勤努力的中、羅雙方各有關機構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與羅馬尼亞國家電影中心於2014年簽署了《羅馬尼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2014-2016年互辦電影展的諒解備忘錄》,確定在兩國互辦電影節,強力助推兩國在電影方面的交流與合作。2014年,羅馬尼亞中國電影節在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克拉約瓦、阿拉德三個城市舉辦,放映了影片《十二生肖》、《一代宗師》、《北京愛情故事》、《龍門飛甲》、《飛越老人院》,受到了羅馬尼亞觀眾的熱烈歡迎。
羅馬尼亞國家電影中心主任安卡·米特蘭在致辭中説:“這份文化合作協議的落實開始於2014年,當時在羅馬尼亞首次舉辦了盛大的中國電影節,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著名演員成龍,章子怡出席了電影節。這場重要的活動持續了11天,在三個羅馬尼亞的重要城市展映了5部中國電影。而今年,本著相互性原則,我們非常高興和榮幸地將當代羅馬尼亞電影的一小部分展現給中國觀眾。”
1949年10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羅馬尼亞就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兩國建交68年以來,遵循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雙方成功保持併發展了傳統觀友誼。無論在何種政治制度之下,兩國政府都十分注重發展雙邊關係,保持政府間和政黨間的高層互訪。同時,雙邊在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從未間斷。李國奇説:“中羅關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羅友誼廣泛植根于兩國人民心中。在本月初中國總理李克強會見羅馬尼亞總理喬洛什時強調,中羅應豐富人文交流,共同推動中羅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根據中羅雙方2014年簽署的《互辦電影節的諒解備忘錄》,2016年,羅馬尼亞電影節在北京隆重揭幕,並將分別在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先後展映五部優秀的羅馬尼亞影片。這五部影片分別是:《去巴黎》《雪山之家》《卡門》《鐵軌邊》和《基拉•基拉麗娜》。其中,《雪山之家》是第69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入圍影片,並代表羅馬尼亞出征201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這些影片題材多樣,類型豐富,體現了當代羅馬尼亞電影的製作水準和藝術水準,是羅馬尼亞影片中票房與口碑俱佳的優良之作。李國奇説:“這些影片生動地反映了羅馬尼亞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通過這些影片,中國觀眾將有機會進一步增進對羅馬尼亞和當地文化的了解,從而進一步促進中羅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在67年之久的雙邊文化交往中,450部中國電影得以在影院和羅馬尼亞觀眾見面。而在社會主義時期,大量的羅馬尼亞電影,也通過老一輩翻譯家和藝術家的通力合作,走向中國的千家萬戶。以羅馬尼亞為代表的東歐電影,至今是中外電影交流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安卡·米特蘭説:“過去中國觀眾通過八十年代羅馬尼亞電影人的作品,比如利維烏·丘列伊導演的電影《多瑙河之波》和塞爾玖·尼古拉耶斯庫導演的作品《最後一顆子彈》,認識了羅馬尼亞電影,而如今我們想讓您了解羅馬尼亞電影的當代作品。”
開幕式前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開幕影片《去巴黎》導演謝爾班·馬裡內斯庫,主演多雷爾·維尚、發行商分別介紹了開幕影片《去巴黎》及此次電影節的情況。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導演謝爾班·馬裡內斯庫提到,西方觀眾更青睞具有真情實感的中國表達:“有一次我在巴黎,看了一部中國影片,名字我不記得了,但是我非常喜歡那部影片,因為它讓我感覺到那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新聞發佈會上,中羅雙方表達了合作拍攝影片的意願。
結束在北京的展映後,羅馬尼亞國家電影中心主任安卡·米特蘭女士、副首相顧問西蒙娜·塔娜塞斯庫女士率領的22人電影代表團隨後將在上海和西安參加電影節活動。活動從11月14到24日,為期十天。李國奇説:“我相信此次羅馬尼亞電影節的成功舉辦必將進一步促進中羅兩國電影領域的合作與發展,為推動中羅兩國電影産業的共同繁榮發展、為中羅全面合作夥伴關係譜寫新篇章。最後,預祝‘2016羅馬尼亞電影節’圓滿成功,預祝羅馬尼亞電影代表團訪華取得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