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面對人民幣新低還能保持淡定嗎

2016-11-15 08:20:15|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自今年10月起,人民幣正式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這標誌著人民幣正在走向“儲備貨幣”和“可自由兌換貨幣”。人民幣已成為一種重要貨幣,其價值變化不能單憑對美元的匯率決定,對目前人民幣相對美元的貶值,沒必要惶恐不安。

  自美國大選結束後,美元強勢明顯。受美元走強影響,14日,離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跌破6.85關口,這已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7連跌,同時也創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六年新低。

  一段時間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下行,這不免引發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種種擔憂。出國留學、旅遊的人會擔憂成本上升,喜歡海淘的人會擔憂還能不能愉快地“剁手”了,而外貿出口企業則擔憂會出現難以承受的匯兌損失。除了這些微觀層面的問題,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宏觀層面憂慮則是,可能加劇金融市場的波動,加速資本外流。今年年初的股市暴跌令人記憶猶新,在熔斷機制的裹挾下,股市一個月內的跌幅超過20%。年初那次罕見的股市調整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大幅走低,匯率不穩引發市場對資本外逃的擔憂,股市因此加劇下滑。

  然而,來自外匯市場的信息顯示,面對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走弱,央行此次的表現很鎮定,並沒有明顯的干預跡象。同時,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雖然持續走低,但是A股卻是絲毫不為所動,主要指數連續上漲,不斷創出年內新高。一年多來,人民幣歷經了四次較為明顯對美元的貶值,其中發生於2015年8月和今年初的兩次,都同時伴有國內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而面對發生於今年6月和最近的後兩次匯率下跌,國內資本市場則顯得愈來愈淡定,甚至對負面影響完全忽略不計。

  面對人民幣的新低,管理層及市場為何還能保持淡定?其實,本輪人民幣下行,主要是受美元上漲的因素推動。目前,人民幣對美元是在貶值,但人民幣對歐元、日元等貨幣仍相對穩健,人民幣對英鎊的中期走勢也屬強勢。本輪人民幣對美元走弱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外部,人民幣下跌是對國際匯市行情變化的正常反應,因此不必過度恐慌。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已經連續數月企穩向好,在經濟增長穩健的前提下,目前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仍保持基本穩定,並沒有明顯的貶值情況出現。因此,當前也不必擔心人民幣匯率波動,會通過資産價格傳導對實體經濟造成負面衝擊。

  此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低引起一些人擔憂,這種現象並不奇怪。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巨大,這讓很多人存在著經常性、條件反射般的人民幣貶值擔憂,甚至在去年還引發了持續的購匯潮。為了打破市場各界對人民幣匯率變化的過度解讀和過度反應,央行一直有意引導市場,逐步改變只關注人民幣對美元雙邊匯率的習慣。去年底,有關部門發佈了人民幣匯率指數,把參考一籃子貨幣計算的有效匯率作為人民幣匯率水準的主要參照係,此舉就旨在幫助實現人民幣與美元脫鉤以及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的目標。

  自今年10月起,人民幣正式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這標誌著人民幣正在走向“儲備貨幣”和“可自由兌換貨幣”。人民幣已成為一種重要貨幣,其價值變化不能單憑對美元的匯率決定,對目前人民幣相對美元的貶值,沒必要惶恐不安。中國經濟基本面逐步向好,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依然穩健,國家外匯儲備充裕等,種種因素都決定了人民幣沒有趨勢性貶值基礎,未來人民幣匯率會在雙向浮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穩定的支撐。(樊大彧)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