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德國校園暴力襲向教師:14歲男生勒住老師脖子

2016-11-22 10:13:16|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顏觀潮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道 德媒稱,校園內發生爭吵,原屬正常;然而,越來越多的爭論轉變成暴力攻擊,老師甚至也成為攻擊對象。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1月20日報道,去年,這些案子被送上法庭:一名14歲男生用鞋帶勒住自己老師的脖子;一位母親暴打自己孩子的一名女老師;一名15歲男生對4位老師拳腳相加。它們都發生在校園裏。但它們是個別現象嗎?

  “不是!”教師聯合會主席貝克曼(Udo Beckmann)在接受德國之聲的一次採訪中發出這一警告。受教師工會委託進行的取名為“針對教師的暴力”的一項Forsa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德國國內,每100名教師中就有6名教師受到過學生的暴力襲擊。這意味著,估算起來各級各類普通學校中,有4.5萬名教師成了受害者。相關調查報告的基礎是對約2000名教師的一項有代表性的問卷調查。

  貝格曼表示,使他深思的是,有的小學生就對教師施以拳腳, 而這種攻擊性、無禮和語言粗暴化源起于家長,而且,常常還是在孩子面前。

  報道稱,對很多教師來説,威脅、侮辱、謾罵,或集群排擠(Mobbing),以至心理暴力,在德國已屬日常現象。貝克曼指出,問卷調查中,涉及“對教師施暴”問題,有三分之二的教師要求校方應更多關注,提供更多保護,這是他最大的憂慮,因為,“這是個令人警覺的信號,教師們感到孤獨無助”。他指出,心理暴力並不會隨著放學就結束:有2%的教師稱,曾成為網上“集群排擠”的目標。貝克曼擔心,實際比例可能要高得多,而這一問題的嚴重性還會增加。

  根據教師聯合會提供的數字,全國範圍接受調查的教師中有57%的人表示,對教師施暴是禁忌話題。光給教師提供相關培訓無法解決問題,因為,這些培訓只提供如何應對、如何避免事態激化的建議。貝克曼指出,重要的是,要能向教師們提供法律和心理上的諮詢和幫助,因為,很多當事人會産生絕望情緒,患心理疾病、無法工作。他指出,誹謗現象不只停留在教師、學生和家長中間,而且還會擴展至更多群體,使受害教師的社會處境加倍艱困。

  作為教育界工會組織,教師聯合會代表了約14萬教育工作者的利益。為這項問卷調查,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巴伐利亞和巴登-符騰堡等州作了較大的州際抽樣試查。數天前,教師聯合會北威州分部剛就社會上人們的交往形式及語言的粗魯化現象提出過警告,並表示支持巴伐利亞州教師們此前發出的一項呼籲。

  相關的問題不僅涉及學校。在公共服務領域,暴力現象也在增多。語言粗魯化、一旦得不到所希望的東西就對服務人員施暴的趨勢明顯加強。

  報道稱,在一份呼籲書中,巴伐利亞州教師們指出,"我們正經歷一種攻擊情緒、仇恨的語言、蔑視和歧視、人格侮辱、訴諸語言和行動的有意中傷和排擠"。呼籲書強調,這種粗魯化也影響到了青少年。根據神經學家們的認識,在攻擊性語言和攻擊性行為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

  (原標題:德國校園暴力襲向教師:14歲男生勒住老師脖子)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