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網絡司法拍賣方興未艾 競買人參與競拍需理性

2016-11-22 15:44:52|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吳倩):近年來,網絡司法拍賣逐漸取代傳統的拍賣方式,成為互聯網時代司法拍賣工作發展的一種新趨勢。與此同時,網絡司法拍賣到底賣些啥?哪些拍品最受關注?競買人在網絡拍賣過程中需注意哪些風險點等一系列問題也備受大眾關注。22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就網絡司法拍賣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解答。

  網絡司法拍賣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過互聯網拍賣平臺,以網絡電子競價方式公開處置財産的行為。作為強制執行程式中處置財産的一種新措施,其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增加了參拍幾率,促進標的物拍賣價格的最大化,最大程度保護當事人的利益。同時,網絡拍賣實現“零佣金”,這既減輕當事人的負擔,又提高財物處置的公開度、透明度、變現率。

  據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數據顯示,從開始試行至今兩年多來,該院共計拍賣96件標的物,成交67件,成交金額逾6.17億元,為當事人節省佣金308余萬元。其中,生活用品成交率、溢價率最高,競價最激烈;房産佔比重最大。北京三中院審委會專委張賢昌:“首飾、玉器、皮包等生活用品類拍品成交率為87.5%,均為一次拍賣成交,平均溢價率為972.27%,成交率及溢價率均為最高,且競價最激烈,網拍效果非常理想。房産佔全部拍品總量及總價值的16.9%和97.17%,在全部拍品中數量最多、價值最高。”

  張賢昌表示,儘管房産關注度最高,但大額房産由於要求一次性支付全款,一些資金有限的競買人無力參加網拍,導致受眾有限,房産首拍成交率、溢價率較低。為破解付款難題,北京三中院率先建立房産網拍按揭貸款機制,有效提高房産的成交率和溢價率,“對於無抵押權房産,結合工作實際並從儘量減輕買受人競買成本的角度出發,設計了先過戶抵押後放款的工作流程。對於有抵押權房産,結合工作實際並從保護抵押權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出發,設計了先放款後過戶抵押的工作流程。目前,已經完成3例無抵押權房産和1例有抵押權房産的網拍貸款業務。”

  2015年3月,北京三中院成功網絡司法拍賣一被執行人所有的公司股權,完成首次首例無形資産網絡司法拍賣。對於這類資産的網絡拍賣情況,北京市三中院執行庭法官陳恒也進行了介紹。她説,“股權拍賣流程和普通標的物拍賣相比沒有特別的要求,但對於股權過戶問題我們會在拍品上拍前與股權過戶機關進行核對,確保上拍股權順利過戶,其他要求包括上網發佈公告、競買人資質我們是按照評估報告要求進行發佈。除了股權外,還有土地使用權,包括商鋪和商業用房。”

  作為一項新生事物,網絡司法拍賣在實踐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一些競買人因法律意識不強,對於小額拍品跟風報價完成交易後出現“悔拍”或遲延支付現象較為突出。北京市三中院執行三庭負責人張亞東表示,在網絡司法拍賣過程中,競買人一定要理性競拍,無論是“悔拍”還是遲延支付,當事人都將承擔相應法律責任,“‘悔拍’行為在直接侵害當事人利益的同時,也影響了司法權威,耗費了司法資源,是一種擾亂正常司法秩序的行為。因此,必須要給“悔拍者”以相應的法律制裁。遲延支付拍賣價款的行為是一種違約行為,更是一種有損拍賣目的實現的行為,因此,凡是依法競拍的買受人如不能按照拍賣公告的要求嚴格履行相應義務,均會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據了解,為進一步規範網絡司法拍賣行為,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出臺關於人民法院網絡司法拍賣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司法解釋,並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