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尋烏80後農民工返鄉創業 “分享經濟”思維引領果農致富

2016-11-23 16:20:0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百香果

尋烏縣西河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瑞平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熊珊):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推動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這對於一直找機會回家創業的林瑞平來説,有挑戰,但也是一個機會。

  林瑞平,1982年出生於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菖蒲鄉西北部的坪光村。在農村裏出生和長大,父母都是農民,高中畢業後,林瑞平就去到了深圳打工,也是在深圳的時候,他開始接觸互聯網。基於互聯網+農業的利好政策,並依託尋烏多年的果業種植優良傳統,林瑞平計劃返鄉創業,通過電商賣臍橙和百香果。

  他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要耐住寂寞。原本一部筆記本電腦,一間辦公室,一疊文件的珠三角白領就要成為一把鋤頭,一方山田,一堆農科書籍的贛南新農人。除了要耐住寂寞,第二個挑戰是,要去學習很多農業相關的專業知識。為了給客戶提供口感更好的百香果,他特意去到廣西種植百香果的地方進行市場調研,進行技術交流。通過交流,他發現施用農家有機肥之後,長出來的果蔬更甜更有營養價值,可是有些種植戶基於農家肥採集困難、施肥麻煩等因素選擇了化合肥,但他的觀念不一樣。現在他的很多回頭客,也正是因為覺得他的百香果口感更好,甜度更大而再次購買。第三個遇到的難題,就是土地徵收了。因為如果要流轉幾百畝規模的地,就關係到數量比較多的農戶。在得到鄉政府的支持後,再加上公司越做越好,量越做越多,口碑做了起來,這方面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除了挑戰,林瑞平覺得更多的這是一個機遇。首先,當地政府相當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父輩種樹,兒子結合互聯網+創新行銷模式來創業,作為“創一代”的林瑞平,響應了大環境下的號召,也適應了市場競爭的需求。其次,菖蒲鄉正在大力進行農業轉型,不只是只有贛南臍橙“一果獨大”,還在同時嘗試進行其他果種的種植。據尋烏縣菖蒲鄉鄉長甘榮坡介紹,百香果的皮厚,耐運輸,儲藏時間長,年輕人喜歡吃,在網絡上好推廣,而且,這個果種是當年種植當年收益,收益效果很好,所以很多地方開始轉型種植百香果。第三,合作社或者承包土地的老闆把本村就近貧困戶吸納為果園工人之後,一方面,可以解決一部分當地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改善他們的生活;另一方面,通過在果園管護百香果,農戶可以學習到實用的技術,第二年就可以在自己的果山上種植百香果。目前林瑞平的百香果基地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農戶們明年自己去種植百香果的願望都很迫切。

  因為買家需要承擔快遞費、包裝費、損耗費等,直接從林瑞平這裡買到的水果價格不如水果攤上的價格合適,但大家還是願意買,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主要有:首先,客戶能直接從農戶手上買到正宗的農産品,他們吃起來更放心;其次,直接跟農戶購買減少了中間的購買環節,摘下來直接可以到消費者的手上,這樣的水果更加新鮮,所以大家願意買。而且,林瑞平很懂得互聯網時代的分享經濟,比如,他會每天堅持記錄果樹成長日誌並上傳圖像至朋友圈,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記錄果樹的點滴,讓行銷有了人情味兒。同時,他也注重線下活動,組織活動,讓粉絲們體驗親自採摘的樂趣。

  生意越做越好,作為農村微電商領跑者的林瑞平現在是尋烏縣西河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同時是贛南臍橙“橙就你”和百香果“偶滴神啊”互聯網品牌創始人,現擁有自主農場臍橙種植面積1000余畝,年産量500萬斤,百香果種植面積500余畝,年産量80萬斤,一年的營業額在2000萬左右。2016年,林瑞平被選為政協尋烏縣第十三屆委員。

  談到公司以後的發展,林瑞平計劃將微博、微信這些新媒體和報紙、電視、雜誌這樣的傳統媒體結合起來,進行有效整合。互聯網+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信息傳播得非常快,購買過程中各方面的時間都可以減少,也可以迅速打造出一個品牌。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準備將家鄉的水果出口到國外,擴展出更廣闊的市場。

林瑞平的百香果基地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