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一帶一路”推動“絲路小語種”發展 非通用語迎來新機遇

2016-11-23 09:10:1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聰):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逐步形成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得到“一帶一路”區域國家的積極回應。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教授劉曙雄教授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非通用語帶來了新的機遇。

  劉曙雄教授強調,“一帶一路”倡議是一項以經濟建設為主導,旨在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的事業。加強語言文化融通,增進理解互信合作,應該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之一。“一帶一路”建設的社會根基在於民心相通,民心相通的基本保障在於語言互通。他説:“南亞的語言如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僧加羅語、泰米爾語、尼泊爾語。這些語種在開展‘一帶一路’建設時,是一定會被使用並且發揮作用的語種。比如我們強調語言文化相通,要民心相通。英語當然可以溝通,但是百姓還是用母語溝通更方便。所以這些語種就迎來了發展的機遇。我國‘一帶一路’的倡議也受到這些國家不斷地響應,客觀上就提出了對語言人才的要求。”

  國之交在於民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特點鮮明,涉及語言多種多樣,其中絕大多數是我國人才儲備相對較少、學科建設相對薄弱的非通用語。“一帶一路”建設迫切需要一支各方面能力突出的非通用語人才隊伍。對此,劉曙雄教授表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這是南亞地區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最大的兩個項目。這些項目的展開,會給地區相關國家帶來很大的利益,需要很多的投入,人才的投入,智力的支持。現在許多的在校生,很有可能未來就會參與這些工作。如果我們不做這樣的準備,等這些項目發展後,人才會非常緊缺。”

  2015和2016年,教育部發佈文件,要求加強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推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計劃,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展開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國家的這些要求,也激勵了各大高校對於非通用語專業的發展。劉曙雄教授説道:“教育部的文件要求,2017年要實現與我國建交的所有國家的主要語言的全覆蓋。實際上就是實現在中國大學裏面至少教授97種外語。這些工作主要由各外國語大學承擔,而北京外國語大學擔負了最多的任務。目前北外已經開設了80多個語種,進步很快。”

  劉曙雄教授表示,我國高校非通用語專業經歷了2個蓬勃發展時期,一個是上世紀50-60年代,新中國外交的展開對非通用語人才的大量需求催促了非通用語專業的建設。另一個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在高等學校建設了9個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促進了非通用語專業的發展。而如今,中國高校南亞語言文化人才培養,既是中國印度學和南亞區域研究的基礎性建設,也是為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