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馮小剛:官員為了求自保而寧左勿右 這是最大的腐敗

2016-11-24 09:02:24|來源:人民日報|編輯:趙妍

  

  馮小剛(資料圖)

  核心提示:馮小剛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的幹部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污還厲害。 

  《 人民日報》( 2016年11月24日19 版)

  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是今年最受關注的國産電影之一。這部由馮小剛執導、改編自劉震雲同名小説的電影,從一個農村婦女的離婚案講起,又講到她執拗地一級一級往上告狀,最後卻只成就了一個荒唐。在反腐的背景下,這個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讓人感嘆。這當然不是關於一個婦女個人冤屈的電影,甚至也不只是人情社會走向法治社會中遇到的困頓那麼簡單。用馮小剛的話説,這是一則社會寓言,而這則寓言想説的道理便是,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這才是真正的現實故事

  記者:《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電影,我看小説的時候就覺得拍攝的難度挺大的。一般人都會知道這是個挺敏感的題材,您是怎麼想的?

  馮小剛:小説出版以後我就想拍電影。當時我就想,關鍵是要有個抓手,怎麼來解讀這個故事。我覺得可以緊扣著依法治國這個理念,這是一個關於幹部要不要有擔當的故事。

  現在很多電影是在拍現實,但其實跟現實不發生關係,都是面兒上的東西。《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題材無疑是和我們的現實結合得比較緊密的。我也參加了文藝工作座談會,這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文藝怎麼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記者:對於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讀,最後得出的結論,甚至形成的輿論走向都不一樣。這本小説最吸引您的是什麼?

  馮小剛:我部隊轉業之後在機關裏待過,這麼多年我也跟各級機關打過交道,我覺得劉震雲寫得特別生動、準確,也沒有任何放大。這作品裏沒有任何一個壞人,就像我們最後的臺詞説,各級官員沒有任何一個人想刁難李雪蓮,但為什麼這事越辦越糟?李雪蓮走了還有王雪蓮、劉雪蓮……我覺得這裡頭的東西特別有意思。

  記者:您認為這裡頭最諷刺的點是什麼?

  馮小剛:中國幾千年的人情社會,從人情社會的邏輯出發,李雪蓮覺得法院像個騙子。她為什麼要找領導呢?這也是人情社會的産物,她認為中國的官管著法院呢。

  劉震雲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的觀察有他特別獨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寫困境,這個文學上的反差使作品變得不同尋常。其實看他的這本小説我是覺得處處會心,我捧著這書看的時候,腦子裏各種形象全出現了,覺得這可以拍得妙趣橫生。

  用喜劇的形式包裝嚴肅的思考

  記者:如果從藝術的通感上來講,劉震雲小説的一些處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電影是類似的。雖然有人説您近年來的電影跟之前的賀歲喜劇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樣了,但其實我覺得您之前在拍喜劇、拍賀歲片的時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電影語言的包裝下進行一些很嚴肅的思考。

  馮小剛:其實《私人訂制》裏好多就是這樣,一個司機非常想當一天官,一個導演特別想媚一次雅……嬉笑裏頭還是有很多我們想諷刺的東西。

  幽默這種東西,大家接受起來比較輕鬆一點,可是它裏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劉震雲這個小説從頭到尾很多細節、很多臺詞,非常寫實,但你會發現它整體有一種荒謬感。就像他説的,一個人在前邊兒撒芝麻,一萬個人在後邊兒撿芝麻。這是一個很寫實的故事,這個荒謬感怎麼去表現,作為導演我思考了很長時間。所以最後我覺得應該把它拍成一個圓的。

  記者:拍成圓畫面,我在看電影的時候覺得像是拿著一枚目鏡在看一則寓言。

  馮小剛:沒錯。我把它拍成圓的有3個原因:一是從美學的角度上説,這讓我覺得多了一種可能性;第二,我覺得從這個形式和這個內容來説,圓的東西會和現實有一種間離感,我希望觀眾能感到這是説了一個故事;第三,這個故事非常中國,其他地方不太發生這樣的故事,南宋時期有一些很典型的團扇繪畫,這個故事放在這圓裏頭講,實際上有一種中國山水的意境在裏面。

  記者:您的電影語言、鏡頭語言始終跟演員或角色保持著一種距離,讓觀眾自己去看,自己去想,這種表現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嗎?

  馮小剛:我的依託當然還是小説。小説提供了這樣一個結構和人物關係,我就會按著這個來。

  其實我們看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並不是特別理性地説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別感性的。看到這個小説的時候我就是覺得它幽默,而這個幽默還不是我們過去看的喜劇那樣,要麼是歡樂度比較高的、可笑的,要麼是港式喜劇、上海滑稽劇那種靠誤會法和誇張的表演來搞笑。這個電影的幽默感來自於故事背後的理兒。看完這個電影我會想,這個理兒它怎麼是這樣的,為什麼會這樣,這很有意思。

  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

  記者:這兩年的國産喜劇電影明顯比前幾年多了很多,但還是會覺得看完之後、笑完之後很難再讓人思考一些東西,總體來説還是缺少有分量的內核。

  馮小剛:《我不是潘金蓮》裏講了一個道理,官員不擔當就是腐敗。電影裏這些官員裏哪怕有一個認真對待李雪蓮這事,都不至於走到這一步,但每個人都想推諉,每個人都想怎麼臨時去把這事堵一下,出現問題之後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事對我的烏紗帽有影響”。

  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一些官員在辦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會不會受到責難,就是我們説的膽小怕事,其實説到底這種幹部就是沒擔當。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有的幹部為了求自保就寧左勿右、寧嚴勿松,而我認為這是最大的腐敗,比貪污還厲害。最大的腐敗就是不負責任,而且是用負責任的面目出現的,它的本質是只對自己負責,對黨和國家的事業是不負責的。我覺得很多領導幹部看完這個電影后會有觸動、有思考、有啟示,擔當對於一個幹部的重要性,這是這個電影的重要意義。

  原標題:《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後引熱議,本報記者獨家專訪導演馮小剛——

  幽默背後有道理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