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空巢青年”:一個虛假命題

2016-11-28 08:33:27|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青年的成長與探索,需要物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空間。所以,請不要用“空巢”這樣的字眼來“同情”或“關懷”這樣的青年。如果説“空巢青年”最大的問題是孤獨,那麼請問:“非空巢青年”就不孤獨嗎?成人就不孤獨嗎?進一步説,孤獨是青年所特有的問題嗎?

  “空巢青年”:含混的所指與能指

  據説,“空巢青年”近期正成為一個熱詞。網上搜了下,並未見嚴謹的概念界定,關於其內涵和外延,倒是多見一些文學式描述,如“空巢老人被動如此,不容易改變空巢狀態。青年則很多是出於自己的主動選擇,他們有時也會寂寞難耐,每個夜晚刷朋友圈刷到頭昏眼花,無法入眠,叫醒他們的往往不是鬧鐘,而是快遞員,害怕過節沒人陪寧可加班,但更多的時候是在喧鬧的城市裏享受自由獨處的寧靜時分,因為珍視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不願改變獨居狀態”。倒也有一句話作出了基本表述,即“空巢青年是離開家鄉在城市奮鬥的獨居青年”。

  單從字面上講,“巢”原指鳥或蟻、蜂等的窩。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築巢成家生子,小鳥長大後,遠飛他鄉自謀生路,孤獨老鳥空守原窩,此狀態在自然界被稱為“空巢”。類比到人類社會,子女長大後,分家或外出,剩下年老的父母獨自生活,這種“空巢老人”生活的家庭便成為“空巢家庭”。當下,尤其是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使“空巢老人”成為最受關注的社會現象之一。

  據説,“空巢青年”一詞正是從“空巢老人”變化而來的,其詞義也正相對。在我看來,從“空巢老人”一詞不能演化出“空巢青年”一詞,基本理由有三:

  第一,“空巢老人”中的“巢”既指住房,更重要的是指家庭。而所謂“空巢青年”一詞中的“巢”,僅僅具有住房或居所的含義。

  第二,這種具有自己住房的青年是未婚的,一旦結婚且有住房,那麼,就有了家。從這個意義上講,有住房而未婚的青年的“巢”,不是“空巢老人”意義上的“巢”。

  第三,有住房且結婚的青年,其配偶因特殊原因而長期不在家,這種情形才可以稱為非嚴格意義上的“空巢青年”。

  就常態而言,不該有所謂的“空巢青年”。更重要的是學術方面的原因,筆者于下文詳析。

  獨居:當今青年自我探尋的重要表徵

  相關學術研究成果顯示,現代意義上的青年,作為一種社會群體範疇的存在,是工業革命的産物。此前,人類社會雖然都有成年期之前的人口群體存在,卻主要屬於一種年齡範疇意義上的青年。在人類歷史的早期階段,人們在其生命歷程中進入成年期的時間相對較早。個體出生以後,從兒童少年時期進入成年期之間並不存在青年期這個在當今具有特別意義的時期,而割禮、參軍等儀式便成為個體進入成年期這一轉折的決定性因素。

  工業革命之後,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社會成員需要接受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與訓練,才能具備基本的從業資格,於是,隨著各級各類教育體系及機構的普及和擴展,尤其是高等教育體系及機構的發展,使得具有共同的年齡、生理、心理等特徵的人聚集在一起,成為一種獨特的群體,他們致力於共同的社會活動——系統地接受未來進入社會生活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於是,現代意義上的青年便産生了。作為一種真正的社會群體範疇意義上的青年,而非只是年齡群體意義上的青年,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産物。“青年”這一概念,是社會的一種建構,其內涵與外延也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進程而不斷變化。

  在工業革命之初,早期的或經典的青年概念把青年的本質理解為一種過渡期或準備期,即認為青年是為了將來全面進入社會生活而做準備的一個特殊時期。青年雖然已經不再是兒童,卻也不是成人,青年期是處於兒童期與成年期之間的一個特殊過渡階段。這種青年概念持續了很長一個時期,至少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仍是一種主流性共識。

  進一步發展的青年概念認為,當一個人生理上發育成熟時,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在現代社會中證明一個人進入成年期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主要標誌有:獲得經濟上的獨立地位、擁有自己的重要財産、建立家庭和生育孩子等。在更晚近的社會發展進程中,人們獲得這些標誌的年齡普遍地向後推延了,受教育時間的延長,生理成熟的年齡逐漸提前而結婚、生育的年齡則逐漸向後推延。從而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使得“不完全的成年人”現象成為一個凸顯的問題。這意味著,青年概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在當下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進程的深入帶來了社會生活的巨變。

  第一,生活空間的擴大。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尋找就業和發展機會,這兩個最基本的需要與地域上日益擴大的流動性相結合,使青年離開父母家庭及其所在地的情形越來越多。

  第二,個體化進程的出現。由於追求更加自主的個人價值選擇,以及社會流動性日益加大,青年期與個體化進程交疊。在這種情況下,青年從學校畢業的年齡、結束職業培訓的年齡、進入就業體系的年齡、能夠獨立生活的年齡及其相關方式,都變得越來越多樣化。

  第三,尋找自我同一性時期的延長。社會價值觀的多樣化,生活方式的去標準化,使得青年生存狀況正呈現去結構化的特徵,社會生活中的潛在風險、人生目標的不確定性等,都將導致青年心理的社會合法延緩期的進一步向後推延。

  這一切都會導致在實際行為層面上,獨居成了當今青年探索自我和尋求成長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這種更主動的自我成長,其實質絕不是“空巢”這樣的字眼所能概括和表達的。

  請尊重獨立性更強的當今青年

  當今青年能夠有機會選擇獨居、有條件進行獨居,這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如果青年願意選擇獨居,那一定有著比不獨居更大的吸引力。青年的成長與探索,需要物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空間。所以,請不要用“空巢”這樣的字眼來“同情”或“關懷”這樣的青年。如果説“空巢青年”最大的問題是孤獨,那麼請問:“非空巢青年”就不孤獨嗎?成人就不孤獨嗎?進一步説,孤獨是青年所特有的問題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價值觀及其生活樣式,不要把自身的價值觀及其生活樣式強加給另一代人。不要用中國式的包辦式的溺愛去同情、關懷獨居一代青年,這種傳統方式能塑造出什麼樣的人,國人應該早有共識。

  對於獨立性更強、個體化趨勢更鮮明的當今青年而言,我們各級黨政部門、社會各界應該作為當務之急來做的重要工作主要有,不斷建立、完善、促進青年健康成長所需要的制度和機制,讓發展、成長的機會向所有青年公正開放:

  1.建設對於青年人生道路具有引導作用的價值觀和文化體系;

  2.建立促進青年全面就業的規範化渠道;

  3.建立、完善青年的職業培訓體系;

  4.建立、完善青年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體系;

  5.建立、完善以能力為本、注重德才兼備的人才選拔培養機制;

  6.建立、完善以業績為本、注重德才兼備的向上流動或任用機制;

  7.建立、完善促進青年全面發展的廣泛的社會參與機制。

  綜上,切莫隨意杜撰一些缺少問題意識和實質內涵的字眼來炒作新聞、吸引眼球,這只是一種消遣大眾、消遣社會的方式而已,並非真切地表達一種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大城市奮鬥打拼的年輕人,他們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託,缺少家庭生活。就像“剩女”“蟻族”等詞所指涉的對象未必承認這些屬性一樣,很多人也未必能接受“空巢青年”這個概念。

  “空巢青年”也包括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年輕人。一項調查顯示,64.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邊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託(57.9%)和居住條件差(57.8%)被認為是他們面臨的兩大困境。(田園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