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印度學家大會推動中印文明對話 展望亞洲發展未來
印度學家大會現場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楊偉明、汪萃楊):2016年11月,“2016世界印度學家大會”在深圳舉行。這是繼2015年11月在新德里召開的世界印度學家大會之後第二次世界印度學家大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印度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印度學在中國、印度文學和語法、印度學在世界各國、佛教和世界問題以及印度學和中印文化交流問題進行發言和交流。
大會主辦方之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文化交流部主任馬小明表示,中國和印度是兩個亞洲大國,同時也是世界文化的兩大中心。在中國舉辦印度學家大會對於推動中印之間的文明對話有重要的作用。他表示,“在中國舉辦印度學大會,本身就是中印兩個古老文明相互交流,交融互建的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特別希望通過印度學家大會,能夠促進中印兩國文化的交流,還有兩個古老文明相互的交融互建,另外就是構架中印兩個友好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
馬小明主任介紹,對外友協近幾年在促進中國和南亞交流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舉辦“中國-南亞文化論壇”,到印度、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舉辦《中國漢字展》等。他還特別提到,2017年是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成立80週年,由泰戈爾和譚雲山一起創辦的這個中國學院在促進中印好友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友協想利用這個機會進一步促進中印友好交流。
印度駐中國大使顧凱傑先生高度評價了此次印度學家大會。他很感謝中國人民對外友協和深圳大學組織這樣的活動,也很高興看到這麼多印度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參會,貢獻他們的智慧。他認為,此次大會對於推動中印文明對話和共建亞洲美好未來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他説,“文明和文化,我覺得這是兩個國家應該共同關注的話題,因為我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開展雙邊互動交流了。探究歷史的互動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可以指導我們未來應該如何開展合作,來確保亞洲的和平和發展。”
顧凱傑大使之前就曾在中國工作過很長時間,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曾在印度駐中國使館工作過。他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各方面都很感興趣,也很關注現當代中國的經濟發展。讓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中國高等院校的發展。他認為中國政府在提高大學的基礎設施和研究水準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同時在歷史遺跡的保護和文化傳播方面也有很多成就。
對於未來如何加強中印兩國之間的交流,顧凱傑大使説:“未來需要更多的交流,不僅局限在學生或學術界,而應該涉及兩國間的普通民眾。我們應該促進旅遊交流,不管是印度還是中國的遊客,我們應當展示給他們和他們國家的文明同樣古老的另一個文明,還有其中的特色和多樣化,這對地區文化的發展也有大有益處的。”
他還介紹説,目前中印兩國合辦的“梵天東土,並蒂蓮華:西元400-700年印度與中國雕塑藝術大展”正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此次展覽中來自於印度笈多與後笈多時期、中國的北魏至初唐時期代表性的175件石質雕塑作品和少數銅質、陶泥質造像同場驚艷亮相,堪稱是近年來罕見的中印藝術的盛宴。他歡迎更多的中國朋友去參觀此次展覽,感受歷史上中印兩國的文化交流成果。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學系教授劉曙雄認為,現在我們對印度學的理解比過去更加寬泛了,今天的印度學是更多的人參與研究的學問。他説,“我覺得今天的Indology應該叫India studies,甚至還可以説是South Asia Studies。原來的印度學産生時,印度這個國家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我更傾向於把整個南亞的研究包含在裏面。我們研究歷史、研究哲學、研究文學,都不能把現在的印度和其他南亞國家割裂開來。”
劉曙雄老師説,現在南亞語言的教學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有了很大的發展。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泰米爾語、僧伽羅語、尼泊爾語等語言在中國大學裏開始教授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今天大概有十五所大學裏面開設了印地語專業,八所學校開設了烏爾都語專業,孟加拉語也在幾所學校裏開設了專業。他很高興看到現在很多從事南亞研究的年輕學者成長起來了。不僅僅是在北大,像深圳大學的印度研究中心,就培養了很多很好的碩士研究生。他們有機會去北大攻讀博士學位,之後在不同的學校裏任教,把印度學研究帶到更多的地方。
劉曙雄老師強調印度學在中國的知識的傳承和發展需要一代一代學者不懈的努力。他説:“像中國這樣大的國家,我們和印度打交道,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這些學校培養這些學生並不是數量過剩了,因為知識的傳承是一代一代的,不是多少人學了之後就能永遠保持這種狀態,需要一代一代地傳承和發展,要有新的發現。所以應該是一代超越一代的狀態。”
印度駐廣州總領事唐施恩先生説,他很高興看到中國、印度和世界上這麼多專家學者齊聚在這裡,就印度學各個領域的研究進行交流。他説,“我認為這個交流活動為中國和印度乃至東方共同的歷史、文化方面的遺産進行研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我深信,只有了解自身的歷史文化根源,一個人才能到達成功彼岸。個人成功才能帶動社群、國家成功,才能讓世界更加美好。”
唐施恩總領事認為,這次的印度學家大會是文化的聚會,是探討中印歷史文化遺産的聚會。這樣的話題雖然不是很常見的,也不是現在最熱門的,但是卻為現在蓬勃的發展和即將到來的歷史浪潮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給予了靈感。從這個角度來説,這次的會議不僅是相關的,而且是有現實意義的。他説,“印度和中國通過地理上共同的山脈和河流塑造了共享的歷史和文化。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印中文明在東方世界一起輝煌了數個世紀,兩個文明之間的幾個世紀來的互動和對彼此的影響一直都是很積極的。我們的歷史和文化都要傳達給年輕人,讓他們在生活中也獲得靈感。來自任何文本的好的觀點都會點亮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一員。”
唐施恩總領事説,我閱讀過很多著名的學者、旅行者和僧侶關於兩個地區間文化交流的記錄,中國文化和中國的生活方式曾被印度文化和印度生活方式深深影響過,比如佛教。但這種影響不是單向的,印度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同樣被中國文化影響過。兩個文明長期以來一直和平共處,並積極地互相影響過。我們應當讓這種積極影響在我們的努力下持續下去,加深互相之間的理解和支持,為中印友好合作下亞洲的燦爛明天儘自己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