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別對“霧霾耐藥菌”太過恐慌

2016-11-28 15:21:34|來源:東方網|編輯:王瑞芳

  近日,瑞典一項研究中提到,從北京一次霧霾天的14份空氣樣本中檢測出抗生素耐藥性基因。一些媒體把耐藥性基因等同於耐藥菌,從而推論出“呼吸了這樣的空氣,將導致藥物失去作用”。北京市衛計委作出回應稱,細菌的耐藥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藥性的增加不意味著致病性的增強。(11月27日《人民日報》)

  在這篇論文被國內媒體報道後,立刻引發眾多新媒體和自媒體的解讀,多為危言聳聽的“標題黨”模式,一看就知道是在借勢行銷,吸粉和提高閱讀量罷了。對於這種專業性極強的信息,本身就需要由行業專家來分析解讀,做出權威性的判斷和回應。而國內媒體和自媒體的相關專業素養普遍低下,在以往的類似事件裏,已多次暴露出它們的無知和自大,總是誇大其詞、過度闡釋曲解,不僅沒有向公眾傳遞正確信息,反而成為謠言的製造者和傳播者,這次也不例外。

  “霧霾中含耐藥性基因”對人體究竟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因呼吸而引發感染疾病且“無藥可用”,論文作者已經有過相關回復,“這些都是細菌基因,它們使細菌對抗生素産生耐藥性,只有出現在有活性的致病性細菌中時才會成為問題,不會對人類産生直接影響。”應該説這就能夠釋清問題了,但還是受制于專業性特徵,這種解釋不夠通俗易懂,沒有謠言裏聳人聽聞的詞彙有力,並未打消普通人的疑慮,很多人仍然陷入恐慌情緒之中,甚至認為政府部門和專家的解釋,都是在有意開脫責任。

  科學家研究霧霾裏的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只是從一個細微的角度看抗生素與耐藥菌、人、動物的關係,這也是現代科學研究的特點。在科學細分化的當下,每一個領域都有無數人在做研究,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探索發現,以期了解事實,尋找到答案。細菌、基因都是專業性極強的科學領域,普通民眾並不掌握太多知識,容易害怕“細菌”這個詞,加上國內對“基因”的長期“妖魔化”,民眾早就惶恐不安了,當二者一起出現時,很多人更是被嚇倒了。

  須知,細菌在環境裏無所不在,並非所有細菌都會讓人生病,何況人體內就有大量細菌,離開細菌我們甚至不能存活,而基因則是生命密碼,每一個生物體都不可或缺。如果了解這些基礎常識的話,或許就能理性看待“霧霾耐藥菌”問題了,不會被“標題黨”嚇倒,而是仔細分析事實,尋找科學依據和答案。

  顯然,普通民眾最需要掌握的是科學方法,通過適當的途徑,尋找和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從而辨別各種真偽信息,不再陷入謠言、“標題黨”的套路。做到這一點並不難,網絡時代信息和知識的獲取途徑非常多,最簡單的就是通過部分科普網站,比如科學松鼠會、果殼、知乎等,查閱、諮詢專業人士的觀點。只需要花費一點時間,即可擺脫謠言困擾,下次再遇到類似事件,先冷靜下,自己動手科普下吧,別輕易被嚇倒了。(江德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