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佛堂:創新基層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新模式

2016-01-13 10:00:09|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作為改革最前沿的浙江,同時也是互聯網發展最領先的地區,如何以“互聯網+”理念實現對社會各領域的智慧監管,以大數據雲共享的思路實現基層治理新方式,浙江義烏的市場監管局佛堂監管所創新搭建了一套基層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的新模式。

  一網四平臺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義烏佛堂以“互聯網+”基層食品網、信用監管平臺、移動監管平臺、電子監管平臺、預警維權平臺的食品安全智慧監管模式,打通了生産、流通、餐飲全程全域監管鏈條,解決食品安全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的頑症,讓這項改革走在了前列。

  佛堂市場監管所近期查處了兩起食品安全案件,一起是流動車輛給一家超市配送預包裝麵包上的標簽未標注QS標記及QS證編號,一起是消費者懷疑自己購買的兩箱某品牌白酒為假酒。這兩起案件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完全得益於 “互聯網+移動監管平臺”、“互聯網+電子監管平臺”。

  “互聯網+移動監管平臺”依託無線網絡、GPS定位、移動終端等互聯網技術,全面升級綜合監管平臺,通過移動終端對企業違法行為現場取證、實時上傳,實現第一時間發現案源,還可隨時查詢轄區食品生産經營單位主體信息、電子地圖精準定位。

  流通環節通過“互聯網+電子監管平臺”將經營主體納入電子監管,建立了統一格式和內容、銷售與進貨憑證合二為一、關聯使用的“一票通”電子監管系統,為食品裝上了“電子標簽”,讓食品品質源頭可溯、流向可追、問題可控。在佛堂的大型商超可以發現,這裡的商戶都在顯現位置亮明“票、證、照”。佛堂一家批發商負責人表示,過去進貨往往是哪家便宜進哪家的,現在“票、證、照”不全的再便宜也不會進了。截止6月底,全年共上傳電子監管臺賬1290份,使用率從33%上升到100%。

  在生産環節,以“互聯網+信用監管平臺”健全生産企業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科學開展企業信用評價和管理,對守信企業、基本守信企業以激勵與幫扶為主,對失信企業、嚴重失信企業建立懲戒與淘汰機制。

  一套標準化的工作規範

  在常態化的日常監管中,佛堂所逐漸總結出一套標準化的工作規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網格化監管方式,大大規範了執法程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精準打擊。

  佛堂所如今總結出一套被稱為“四查四看”的可以推而廣之的標準化監管工作守則,並要求一線監管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工作規範進行日常的安全檢查。在這項工作規範中,涵蓋了對主體資質、證照、特種設備登記、安全隱患排查、食品藥品信息監督、標識標記辨識等各個方面,可謂大而廣,細而詳。

  佛堂鎮全域81名網格員與市場監管所14名網格監管員全都納入到基層食品安全網,責任區塊實行一對一,運用“互聯網+基層食品安全網”將鎮街人員熟悉社情民情、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的優勢與專業執法隊伍有機結合。這樣就解決了聯村幹部和執法人員“看見的沒權管、有權管的看不見”的難題,為保障食品安全建起了“千里眼”、“順風耳”,消除監管死角和盲區,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網絡。“互聯網+基層食品網”在基層佈下“火眼金睛”,彌合了監管“縫隙”,打通了監管執法“最後一公里”。

  為充分發揮新媒體短平快的優勢,依託“佛堂市場監管所”微信公眾號搭建便民服務平臺和舉報投訴平臺,今年又增設了風險預警、微信維權版塊,把服務搬到了市民的指尖,搭建起監管者、經營者、公眾三方之間的聯繫紐帶,實現市場監管與群眾的“微距離”。新華網發(吳劍波)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