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給側改革促國企利潤回升
原標題:以供給側改革促國企利潤回升
國企利潤連續下滑,除了受到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的不利影響,還有國企體制機制不盡合理的因素。要實現國企利潤企穩回升,必須從生産供給端入手,通過制度變革、産業調整與品質提升,推動國企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打造國有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財政部日前公佈數據顯示,2015年1至11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0424.7億元,同比下降9.5%。
國企利潤的連續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受到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的不利影響,還有國企體制機制不盡合理的因素。
一是産業佈局不盡合理。由於未能真正建立起市場化的國有資本投資決策機制,當前國有資本投資受人為因素干擾較大。在短期利益驅動下,一些地方政府與國企負責人沒有按照國有資本佈局調整優化的整體要求進行産業結構調整,加劇了産能過剩壓力。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國有資本在某些領域過度投資所産生的問題或許能被增長所掩蓋;一旦增速回調,國際市場發生變化,國有資本産業佈局不合理和在部分領域過度投資所帶來的問題就暴露出來,相關領域國企經營狀況惡化,盈利能力面臨挑戰。
二是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科學激勵機制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國企人員積極性的發揮和經營管理能力的提升,使得國企更易於受外部環境惡化影響而導致利潤連續下滑。同時,由於有效激勵不足,在産業鏈和價值鏈低端、産品附加價值低、競爭能力弱的部分國企,存在不願承擔風險進行創新與産品結構調整的現象,更難抵擋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
要實現國企利潤企穩回升,必須從生産供給端入手,通過制度變革、産業調整與品質提升,推動國企創造新供給,滿足新需求,打造國有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首先,必須加快推進有利於增強國企活力、提升國有資本運營效率效益的制度變革。應進一步推進改革,通過簡政放權,使其市場主體地位更受尊重;優化商業類國企考核機制,加強對商業類國企國有資本長期運營效率效益的考核要求;建立市場化的激勵約束機制、考核機制與用人機制,引導國企按照市場化原則進行投資經營決策;放開市場準入,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佔有與使用生産要素;完善國有資本退出機制,推動僵屍企業、經營困難國企通過合理途徑及時退出。
其次,應以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為契機,打造更具持續發展活力、國際競爭力的國有資本産業佈局結構。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更多生産能夠滿足新需求的新産品,是解決當前結構性過剩的根本出路。有關部門應做好國有資本佈局調整的頂層設計,通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嚴格落實調整要求,適當弱化國企的重化工特徵;應完善非公資本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保障,鼓勵非公資本積極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穩妥地引導國企從競爭性低端傳統産業退出,將騰出的國有資本投向代表先進生産力、能夠更好滿足新需求的産業領域。
最後,國企自身應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強化品牌與責任意識,努力提升産品品質,增強消費滿足感。需求的大量外流表明,我國在高檔優質産品的提供上還存在明顯不足。國企必須帶頭轉變滿足於提供低檔、一般化産品的經營理念,努力為市場提供更多優質産品,為追求品質的用戶開發高檔産品。(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興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