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裔教授間諜指控被撤銷 嘆每天活在壓力中

2016-01-13 10:08:38|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鄧晨曦

  原標題:美國華裔教授間諜指控被撤銷 嘆每天活在壓力中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道美媒稱,華裔教授郗小星的間諜指控撤銷後,他正逐漸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為了避免發生更多類似事件,郗小星呼籲學術界和美國執法部門之間更加緊密透明的溝通。由於大批外國出生的科技人才效力於美國,郗教授的學生表示,為國家安全而採取的措施可能對美國在全球的學術領先地位産生一些負面影響。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月12日報道,起訴書中説郗小星從一家美國公司購買被稱為口袋加熱器的設備寄回中國,從而在中國謀取功名。還列舉他在2010年間的電子郵件中,提出幫助中國建立一個世界級的薄膜實驗室。

  郗小星説:執法部門幾乎完全不了解,科學研究是如何進行的,大學是怎麼運作的。他們會問我,你有中國學生嗎? 當然有了;有中國訪客到你的實驗室嗎? 當然有了;你會和中國方面的人交換樣品嗎?當然,我們就是這樣做研究的。

  天普大學物理系博士生伊萊·蓋蘭説:“在我認識他的所有時間裏,他一直在強調道德,確保你的工作是誠實的, 儘量減少任何利益衝突, 他被控這樣的事情,令我難以置信。”

  和伊萊同期進入實驗室的八個研究生中,算他在內只有兩個擁有美國國籍。他給記者介紹他實驗室的設備和研究項目時,並不避諱攝像機的拍攝。

  伊萊説:“其實我在許多會議上展示過這些研究成果,美國物理學會三月份的會議,還有兩年一次的應用超導會議,面向國際觀眾,所以這裡沒有任何是限制級的。

  伊萊説:“現在,至少在我的物理學領域,要想只在美國,或只和來自美國的成員做研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

  並不只是物理學科,美國科學基金會報告表明,2011年外籍學生獲得全美56%的工程類博士學位,51%的計算機科學類博士學位。美國高校的自然科學及工程類學位有三分之一由外籍學生取得。而這其中,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們又以26.9%的份額,常年位於留學生之首。該報道還稱90%以上的中國博士生決定在畢業後留在美國繼續研究或者工作。

  郗小星的辯護律師蔡登博格,曾經做過七年聯邦檢察官,他説:我認為是綜合因素,和他們的族裔肯定有關係,事實上他們正和在中國的人溝通,在郗教授的案子裏,再加上他正接觸的技術,儘管它並不是受管制的,我們的政府可能認為,這是可以得到經濟利益的,因為他研究超導技術,有些人會覺得這是非常有利可圖的領域。

  近年來,美國政府被中國駭客襲擊,商業間諜案不斷,美國政府對此類案件的持續監察在所難免。奧巴馬在2015年九月份的商業圓桌會議上談到:“中國政府或其代理人直接從事工業間諜活動,並參與竊取商業機密,從公司竊取私人信息,我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有侵略性的,必須停止。我們正在準備一些措施,讓中國了解,這不只是一個令我們稍有不適的問題,而是會嚴重損傷雙邊關係的,如果不解決,我們準備了一些應對方式來引起他們的注意。”

  郗小星辯護律師蔡登博格説:他們認為華裔美國人經常是肇事者,或為肇事者所用,幫助犯下這些針對美國的罪行。因此,檢察官身上有巨大的壓力,來針對華裔美國人提起訴訟。

  郗小星辯護律師蔡登博格説:如果他們是法裔加拿大人,或英國人,或來自斯堪的納維亞,案子會就此了結,不會有進一步的調查。因為那些人不是在雷達範圍內。

  經濟間諜活動構成的威脅不容忽視。但郗小星案之前,情況類似的陳霞芬案也以撤訴告終,美國檢方的辦案方式並非無懈可擊。郗小星案檢方讚恩梅梅格爾的發言人回復VOA問詢時,只表示撤訴的原因已經在九月的法庭文件上公佈,據該文件顯示,司法部稱“注意到新增的信息”,但政府有權再次提起指控。據紐約時報等媒體推測,很可能是獨立專家的宣誓證詞説服了檢方,種種跡象表明檢方對作為證據焦點的口袋加熱器技術做了錯誤的解讀。

  郗小星説:“沒有什麼敏感的,這一切都公開的,沒有經濟價值,有沒有軍事價值,我自己也疑惑。為什麼會成為這樣一個大問題。”

  天普大學發言人雷蒙德·貝茨納説:“他的職位從始至終都沒有變,被指控前,他是終身教授,他現在還是;在案件之前,他是物理系的過渡主席,現在他依舊是物理系的過渡主席,工資沒變,待遇沒變,他的職位也一直沒有變化。”

  雖然職務和待遇沒有變化,但郗小星卻覺得很難回到跟從前完全一樣。

  郗小星:“肯定會不一樣,這個經歷對我的家人和我的影響太強烈了,我們每天還生活在這件事留下的壓力中 。顯然是比還在被起訴中要好得多,但現在也絕非輕鬆。所以每天我越來越感恩,但我知道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