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和平安全的互聯網家園(鐘聲)

2016-01-14 09:15:52|來源:人民日報|編輯:谷士欣

  現實呼喚新的治網理念與模式,構建新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迫在眉睫

  一段時間以來,伴隨世界範圍內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日益凸顯,國際社會關於網絡戰的討論此起彼伏。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在題為《能阻止網絡戰嗎?》的文章中,以核威懾與核戰爭類比網絡威懾與網絡戰爭風險,提出阻止網絡戰遠比阻止核戰爭更為複雜艱難。英國《泰晤士報》提出,如果説海軍力量界定了19世紀的國際關係,空中力量塑造了20世紀國家軍事對抗的話,那麼網絡力量將是21世紀戰爭的關鍵因素。

  網絡戰之所以倍受關注,同一些大國加速制定網絡作戰規則有緊密關聯。僅以美國為例,2014年10月,美國對外公開首部《網絡空間作戰》聯合條令,從頂層設計上統一了美軍網絡空間聯合作戰概念、機構職責、聯合程式和方法;2015年4月,美國的《國防部網絡戰略》明確將“網絡威懾”作為戰略目標,白宮同年12月向國會正式提交《網絡威脅戰略》文件,進一步突出“網絡威懾”對維護國家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提出美國政府將採取“整個政府層面”和“整個國家層面”的多元性方法,以懾止網絡威脅。一系列條令與文件的出臺表明,美國對網絡戰的重視已達到空前高度,可以説是完成了發動網絡戰爭的全部準備。美國《外交政策》網站直言,或許沒有哪個國家安全問題比網絡安全更加具有21世紀的特點了,但就解決這一問題而言,如今幾乎所有美國國家安全表態首推的方案都是20世紀屢試不爽的威懾法。

  “能阻止網絡戰嗎?”結合約瑟夫·奈將互聯網與核能的類比,不禁聯想到60多年前當人類進入核時代,愛因斯坦曾發出的警告:如果人類想繼續生存,就要換一種實質性的新思維方式。這一警告對於網絡空間的治理依然具有現實啟迪性。面對新情況,新威脅,新挑戰,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秩序已很難適應,現實呼喚新的治網理念與模式,構建新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迫在眉睫。必須堅持同舟共濟,互信互利,擯棄零和博弈,贏者通吃的思維,不能追求所謂絕對安全,自身的安全建立在他國的不安全基礎之上,將網絡空間軍事化、開展網絡軍備競賽,甚至利用網絡技術優勢威脅遏制他國發展的行為,不僅無法真正保障自身的網絡安全,反而將網絡空間推向了各國角力的新戰場。

  面對世界範圍內網絡犯罪、網絡監聽、網絡恐怖主義等層出不窮的現實威脅,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各國應攜手努力,和平利用網絡空間、堅持用非武力方式解決網絡分歧,互不攻擊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應平等協商,加強對話交流,推動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制定網絡空間國際反恐公約,健全打擊網絡犯罪司法協助機制,共同維護網絡空間和平安全。

  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變革進程正在全面深化。中國提出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的“四項原則”以及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呼籲國際社會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網絡空間的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唯有所有國家切實擔負起應盡的責任並付諸行動,才能讓人類共同的互聯網家園遠離戰爭、和平安全。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