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的“問需式”脫貧法寶秘訣

2016-01-14 11:36:08|來源:南方網|編輯:杜軍帥

 南方網訊(記者 王瑭琳)在日常生活中,比較誰更富有是常有的事,而擁有12個貧困鄉鎮,258個貧困村,23.18萬貧困人口的貴州省畢節市的主城區七星關區,“比窮”卻讓群眾點頭稱讚,“問需式”扶貧精準扶貧工作令群眾拍手叫好。

  為了讓全區實現省級“脫貧摘帽”、實現全面脫貧,七星關區推出 “一市五金多套餐” 精準扶貧模式。其中,“一市”指建立免費苗木超市。“五金”指建立大病醫療抵墊週轉基金、産業發展扶持基金、精準扶貧風險兜底基金、小額貸款貼息基金、壯大産業發展擔保基金。“多套餐”指精準扶貧多套餐。旨在著力解決幫扶誰、誰來幫、怎麼幫等問題。

  但到底“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才能更好地實現精準脫貧?

  帶著問題,日前,筆者跟著其他兄弟單位深入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的腹地貴州省畢節市,走進七星關區,體驗“一市五金多套餐”問需式扶貧法寶秘訣,感受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秘訣一:“比窮”方式辨真貧

  為了確保真貧的精準度,七星關區在精準扶貧“四看法”基礎上,探索了“四看三公開,兩議一公告”精準識別法。

  據畢節市政協黨組書記、七星關區委書記宮曉農介紹,“四看法”和“比差法”兩種方式的結合,既有優越性,也有民主性,是讓群眾自己通過“比窮”方式確定貧困戶,對真正的貧困戶給予政策扶持,群眾心服口服,社會認可度高,解決了政策支持對象精準透明的問題。

  秘訣二:問需式扶貧模式

  七星關區根據貧困農戶的情況、致富意願、致富能力等個體差異,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問需式”原則,讓貧困戶自選扶貧項目、因戶施策。

  長春堡鎮埡關村農民張祥印笑著對筆者説,他們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條件制定的養牛、養雞、種蔬菜等“套餐”,方便得很。在還沒有參與這項扶貧政策之前,他是年均純收入只有5000多元,入不敷出的貧困戶,自從養了牛仔之後,每年預計有4萬多塊的收入呢。

  “一定要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把扶貧政策落實到實處。每家每戶根據自身不同情況實行不同的脫貧計劃和扶貧措施,這樣才能讓老百姓真正的脫貧。”宮曉農説。

  秘訣三:撬動資金帶動致富

  撒拉溪鎮興隆村興聯蛋雞養殖場也是這項扶貧模式的受益者。通利益共享、村民按股分紅等方式,由區財政貼息、鎮村兩級給貧困黨員和群眾擔保貸款,該養殖場得到了1000多萬的産業發展扶持資金,還一併得到産業發展擔保基金的擔保,追加200多萬元投入發展。

  養殖場負責人説,目前養殖場飼養蛋從去年的20萬羽迅速增到78萬羽,日産蛋撻50多枚,直接送往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而養殖場的迅速發展,也讓在這裡打工和入股的貧困戶真正的走向了脫貧的道路。據悉,目前養殖場共帶動勞動就業200余人,留守兒童的數量由126人減少到60人,空巢老人的數量由21人減少到11人。

  這也證明了七星關區利用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起到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積極作用,創新了扶貧開發資金投入模式,在確保投入有限的資金下,能最大的發揮經濟效益。

  據筆者了解,自2015年8月份以來,七星關區已發放小額貼息貸款1.32億元,需貼息2640.2萬元;精準扶貧産業發展資金已發放525萬元,産業發展擔保資金已擔保貸款4100萬元,扶持了26個養殖場,帶動上千戶貧困群眾參與發展。

  宮曉農表示,“兩年來,3千萬資金撬動了3.6個億的産業投資,産生24家産值千萬的商戶,帶動1千多戶貧困戶。從目前的情況看,項目跟上,資金跟上,服務跟上,我們有信心讓全區23.18萬貧困人口在2018年實現全部脫貧。”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