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美國比多疑的美國好打交道

2016-01-14 08:04:05|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瑞芳

圖片默認標題

  美國總統奧巴馬12日晚最後一次發表國情咨文,以非常樂觀的口吻講述今天及未來的美國。美國總統的國情咨文通常是用來遊説國會支持其內外政策的,在“跛腳鴨”時 期則更多用來為美國社會鼓勁打氣,對執政成績“自我表揚”。由於在明年初告別白宮之前不再有發表新國情咨文的機會,奧巴馬這一次的樂觀調子達到他執政7年 來“之最”。

  這位總統強調美國是地球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的軍費支出比其後的8個國家軍費加起來還要多。他説:每次遇到重要國際問題,“世界並不指望北京或莫斯科起帶頭作用,他們會找美國”。奧巴馬還斥美國經濟衰退之説是誇誇其談,稱那些唱衰美國的人是在“兜售小説”。

  奧巴馬的這番談話不能全視為吹牛,他説的很多是實情。作為中國人,我們很願意美國領導人、最好整個美國主流社會都保持這樣的樂觀。美國依然最強大,它並沒有出現絕對意義上的“衰落”,我們就是這樣看美國的。美國人如果能夠保持這樣的自我認識,再好不過。

  奧巴馬還談及,對美國威脅最大的不是邪惡帝國,而是失敗的國家。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則是美國“最直接的威脅”。這應當説是相當清醒的認識。

  已經有一段時間,美國社會裏總能聽到“美國衰落”的議論,瀰漫著不自信甚至悲觀。這導致了美對中俄等其他大國疑慮和警惕的增加。美國人總覺得中國“傲慢了”,看中國什麼都像是在“挑戰美國”,懷疑中國“要制定規則”,要把美國“擠出亞洲”,等等。

  出於這種戰略上的多疑,美國尤其過度解讀了中國與南海國家圍繞島礁爭議的意義,中國在南海上的一舉一動都被視為北京欲建立霸權的信號。此外美國人眼裏的中國攻勢無處不在,從非洲到拉美,中國都想對美國的領導力“取而代之”。

  如果美國社會能夠更樂觀自信,了解中國的困難以及美國仍將長期保持的優勢,他們的危機感就不會那麼誇張,與中國打交道將更為從容。那樣的話,我們就會面對一個心態更健康,也因此更容易交往的美國。

  然而客觀説,美國的全球影響力比其巔峰時期下降了,其對世界的領導力有了更多缺口。這不是因為它自己的力量萎縮了,而是因為世界的變化太大,中國等新興國家走在了變化的潮頭。

  世界變化帶給美國社會的心理陰影顯然多於興奮,這大概是奧巴馬大擺美國強盛指標的原因所在。美國已很強大,競爭力全球第一,卻不時對中國的發展憂心忡忡,這種心理建立在很不健康的邏輯上,需要美國社會自省。

  這種邏輯就是,美國僅僅世界第一是不夠的,它還應當第一得“沒有第二”,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大國,不需要競爭,無衰落之慮。中國從科技競爭力到軍事實力都與美國差一大截,中國只是有總的上升趨勢,美國社會就因此有些“慌神”,這種思維方式顯然屬於舊的零和時代。

  奧巴馬説道,中國經濟調整使美國感到了“逆風”。無論這是不是真“逆風”,十幾億 人口的中國有一天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只要世界不出現顛覆性動蕩,中國社會不“睡著了”,這一幕總會到來。它不會實質削弱美國的強大,也不應被視為早晚要出 現的國際政治“分水嶺”。卸掉因這個預期而生的包袱,美國未來幾十年將會輕鬆很多,世界也會平靜得多。

  如果奧巴馬的樂觀是偽裝的,我們希望它在美國社會里弄假成真。“中國威脅論”一直有美國人在喊,“中國崩潰論”是它的畸形變種。而更為自信的美國會發現中國是夥伴。兩國或有共同走出大國政治歷史陰影的希望,創造大歷史的轉捩點。至少這值得一試。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