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智庫聯合發佈“走向2020新經濟十大預測”
2016新經濟智庫大會在京開幕
國際在線消息:2016年1月16日,以“新經濟·新治理·新智庫”為主題的“2016新經濟智庫大會”在北京隆重開幕。會上,“走向2020:新經濟十大預測”正式發佈,包括貝恩公司、波士頓諮詢、國家信息中心、浙江大學等機構做出的十條預測最終入圍。從最終入圍結果來看,網絡零售、跨境電商、共享經濟成為亮點,智庫們普遍看好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未來前景,並認為互聯網將對中國的製造業、流通業、農村、社會形態産生重要影響。
“新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的新增長引擎,智庫機構則在新經濟發展扮演重要的推動者和觀察者角色,本次十大預測的發佈,將對未來新經濟的發展産生重要的影響。”本次十大預測的評委團成員、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女士表示。
本次大會由國內外知名智庫機構共同發起、阿裏研究院主辦,共有超過40家智庫機構和600余名參會代表到場。從全球範圍來看,這是業內首次召開面向新經濟的智庫峰會,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據組委會介紹,“走向2020:新經濟十大預測”評選活動共吸引了數十家智庫機構報名參與,預測的內容包羅萬象,體現了各家智庫在不同領域的專業優勢和研究特色。最終,經過評委團的嚴格評審,誕生了最終的十大預測。
以下是新經濟十大預測的內容:
1、貝恩公司:2020年中國線上零售市場規模將達10萬億元,“買遍全球”成為現實
貝恩公司預測,到2020年中國零售市場的線上滲透率將翻一番攀升至22%,市場規模總計達10萬億元。母嬰用品勢頭最強,而三四線城市將成為拉動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移動互聯網電商屆時將發展為中堅力量,佔據約70%的線上零售份額。跨境電商飛速增長,有望在2020年達到1萬億總量,使“買遍全球”成為現實。
2、波士頓諮詢:消費馬車發力,未來五年中國消費增量將達2.3萬億美元,近半來自網絡消費
波士頓諮詢測算,即使中國的GDP增速放緩至5.5%,到2020年,中國的消費市場仍將擴大約一半,達到6.5萬億美元的規模。未來五年消費市場所帶來的2.3萬億美元增量,相當於當下德國或英國消費市場的1.3倍,其中42%的消費增量來自網絡消費。
3、DCCI:2020年3D列印市值將破千億,家庭製造成主流
DCCI預計,隨著3D列印技術的成熟及個性化需求的增加,到2020年中國3D列印市場將達到千億規模,觸達全領域,包括生命醫療、航空航天及能源製造等方面。另外,製造難度的下降,製造材料低廉易獲取及製造需求的多樣化都將促使家庭成為生産製造的最常見單元。
4、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e國際貿易”快速增長並佔據世界貿易額顯著份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認為,未來國際貿易形態將出現革命性變化:過去的一般貿易、加工貿易、邊境小額貿易和採購貿易將由於“e國際貿易”的快速增長而改變形態。“e國際貿易”額到2025年左右將達到世界貿易額的30-40%。
5、阿裏研究院:跨境電商將佔中國外貿1/3,eWTO將成國際貿易規則研究談判的新平臺和新機制
阿裏研究院預測,隨著中國互聯網經濟和跨境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 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將佔到中國對外貿易的三分之一,幫助中國從“世界工廠”進一步發展成為“全球貨物和服務的分銷中心”。同時,eWTO理念將創新未來國際貿易規則的研究和制訂,幫助全球小企業和年輕人更好發展,推動建立自由開放、普惠高效的全球電子商務市場。
6、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2020年,互聯網將全面滲透中國農村各個領域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認為,到2020年,互聯網在中國農村將全面普及並滲透到農村的各個領域,農民在家可以方便地購買全球産品,賣自己的産品到全球,並享受到更好的醫療健康服務。城市與農村居民全面對接,定制自己喜歡的農産品並實現透明生産。
7、信息社會研究所:2020年中國以平臺治理為核心的“軟法”體系初步形成,成為業界共同遵守的規範
信息社會研究所預測,2020年,中國以平臺治理為核心的“軟法”體系初步形成,成為業界共同遵守的規範。網絡規範成為獨立於成文法之外的自主性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政府也開始與平臺合作,開展監管的協同創新,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結構向網絡型社會轉變。
8、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2020年共享經濟進入“人人皆可參與、物物均可共享”的全共享時代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認為,隨著寬頻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到2020年,從年輕人到中老年人,從城市居民到農村居民,從中低收入群體到高收入群體,人人皆可參與共享經濟;從無形産品到有形産品,從消費産品到生産要素,從國內資源到國外資源,物物皆可納入共享經濟的範疇。到2020年,在交通出行、房屋住宿、生活服務、教育培訓、醫療衛生、生産眾包等領域將出現10個左右的巨無霸共享經濟平臺。
9、信息社會50人論壇和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人類行為的數據化將會成為人類社會的新紐帶,透明無隱私時代將重現
感測器的滲透,讓工業化時代通過分工、組織、信用、隱私定義的社會紐帶被逐步打上數據化烙印,進而直接影響圈子、平臺、生態的構建。這讓社會紐帶不再建立在個體推薦、組織評價、關係驅動的基礎之上,而是形成日積月累的數據化數字特徵建構。如此,工業時代的組織模式、隱私定義、信用定義,都將被數據化的數字特徵建構所取代。或許,人類將在經過了工業化時代之後再次進入“透明的”、沒有隱私的時代。
10、網絡智酷:社會測量、認知實驗代替抽樣統計,催生多學科基礎理論巨大變革
1978年斯隆報告提出的認知科學,經歷了30餘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傳播學等學科的通識基礎。以社會測量、認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方法,將全面替代抽樣統計的傳統方法,進而催生社會學、經濟學諸學科基礎理論的巨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