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辭職賣小面 開連鎖店1年收入200萬

2016-01-02 11:29:39|來源:大眾網|編輯:渠鴻儒

圖片默認標題

  説起蘇州美食,其發揮到極致的鮮甜、清淡、原汁原味聞名天下。不過,近一年來,蘇州市民卻被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味覺體驗征服——重慶小面。而這,全都歸功於在蘇州市閶胥路開重慶小麵館的張順。就是這個從小不沾麻辣的張順,在去年五六月份來渝旅遊時,偶然吃到重慶小面,從此便深深著迷。回到蘇州後,張順辭去電視臺記者的工作,開始籌備創業。去年10月,張順的麵館開業後迅速走紅,隨後被評為“蘇州最好吃的30碗麵”。僅1年時間,營業收入就高達近200萬元。前天,央視財經頻道還對他進行了專訪報道。

  緣起 吃了重慶小面傾心不已 將“重口味”帶回家鄉

  28歲的張順是江蘇無錫人,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此前是蘇州電視臺的新聞記者,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雖然張順創業的想法醞釀已久,但直到去年五六月份,他在重慶吃到一碗重慶小面後,創業才真正落到了實處。

  記者辭職賣小面:“第一次吃小面,我真的被驚艷到了!”張順昨日告訴記者,此前,他的意識裏幾乎沒有“麻辣”這兩種味覺。在重慶旅遊的四五天中,他按照小面50強的榜單四處尋覓,體驗了不同風味的重慶小面。

  回到蘇州後,央視正在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2》也介紹了重慶小面的飲食文化,這也堅固了張順賣重慶小面的想法。“當時,我做了一番市場調查,發現蘇州還沒有一家正宗的重慶小面。”張順坦言,蘇州的麵食文化十分深厚,甜湯麵幾乎是當地人的最佳早餐。那習慣了“小清新”的蘇州人,能否接受這樣一碗重口味的麻辣小面呢?

  抱著這樣的顧慮,張順與一些朋友反復討論,最終認為可以嘗試一下。“既然我能被它驚艷到,為什麼其他蘇州人就不會呢?”之後,張順果斷辭去記者工作,並託人找到一位小面師傅,專程跑到重慶學手藝。“從調料的搭配到油辣子的製作,我花了10天時間學習,回到蘇州後就與姐姐一起籌備起開店事宜來。”

  挫折 開業第一天員工跑路 麻辣味一度不被看好

  經過3個月的精心籌備,2014年10月,張順的重慶小麵館正式開業,取名為“牛魔王重慶小面”。不過,張順的經商之旅,未能順風順水。

  記者辭職賣小面:“很多老蘇州人都不相信,以麻辣味為主的重慶小面能在當地吃得開。”張順説,類似的質疑聲一直不絕於耳。更讓他沒想到的是,開業第一天,自己的挑面工就突然跑路消失,使得本就忙碌的第一天亂成一鍋粥。“沒辦法,我只能自己臨時充當挑面工。”

  當天,挑了幾百碗麵後的張順,雙手被磨起了血泡。“疼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不過我仍堅持了10天。”張順説,這10天時間裏,他每天清晨5點起床,忙到次日淩晨2點才休息,“那段時間真是累得不行。”

  更令張順生氣的是,開業十多天后,一位50來歲的蘇州大媽撂下一句狠話:“你這個面怎麼是這種味道,誰會吃你的?在蘇州,最多撐不過3個月。”張順説,當時這位大媽出於好奇點了碗重慶小面,吃了幾口就大發其火。

  堅守 追求小面本味 原料幾乎來自重慶

  張順沒有放棄,並將顧客的目標人群瞄準當地的年輕人、外地人,特別是重慶人。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張順的小麵館生意越來越火爆,在這個面積不足110平方米,能容納六七十人的店裏,客人經常從二樓排到了馬路上。“我猜到有生意火爆的那一天,但沒想到會火爆得如此誇張。”

  張順説,每天,不少顧客為碗小面要苦等1小時,也因此引來一些顧客抱怨,“生意最好的時候,我們曾給近100位顧客退了單。”如今,每天的顧客仍然絡繹不絕,每到飯點高峰期,店裏總有食客在拿號排隊。

  生意為什麼會這麼火爆?張順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對重慶小面味道的固執堅守。“我的原則是絕不改良!”張順認為,如果要改良,那就不能算是正宗的重慶小面,也必定失去它最核心的競爭優勢。因此,不論是麵條、調料,張順通通要求要有足夠的重慶味道。

  “重慶小面用鹼面,我找了一位雲陽人專門訂做,選用了四五種最適合重慶小面的辣椒。”張順告訴記者,甚至連每天製作油辣子的工具,他都是用最原始的石臼手工製作,力求將麻辣發揮到極致。

  拓展 “重口味”征服“小清新” 小麵館開起連鎖店

  見生意火爆,今年9月,張順又開了一家新店。不過他力排眾議,更改了已經打響的店名。“自從我這家重慶小面開業後,蘇州城就陸續開了好多家重慶小面。”張順説,眼看重慶小面日益受到歡迎,不少商人也欲來分一杯羹,但味道和品質卻參差不齊。

  “這樣下去,大家吃了不正宗的重慶小面,就會下意識的認為‘不過如此’,那麼,我的重慶小面也勢必會被淹沒在其中。”張順的這一想法,最終得到大家的認同,他的新店以眾籌的方式,於今年9月正式開業,很快就步入了正軌。

  如今,張順的新店除了重慶小面外,還引進了不少重慶的地道美食,火鍋、糍粑、冰粉、醪糟湯圓、香腸……“二樓都是火鍋,底料全是重慶的師傅炒好後運到蘇州來。”

  劉婷婷是張順的合夥人,此前是一名營養師,去年底辭職與張順一同開小麵館。劉婷婷表示,她與張順的許多想法都很契合。張婷婷説,新店除了主打重慶小面外,也引進了更多的重慶美食。“我們希望找到一些既有重慶特色,又能符合蘇州人口味的美食。”劉婷婷説,重慶也有不少特色甜食,這些甜食清新不膩,在吃完一碗小面之後品嘗,格外爽口。

  食客評價

  @瑩羽:麵條不像我們平時吃的蘇式拉麵,有嚼勁,特別香,聽説還有很多特色重慶美食,要一個個吃過來呢。

  @angel1921:看到朋友圈的圖片,饞得不要不要的,第二天就來了,微辣還是有點辣,但值了。

  @daisymuran:好吃,辣得很過癮。

  @烏克麗膩:誤打誤撞進了這家店,進門一股濃濃的辣椒香,簡直是蘇州的重慶風味。

  專家點評

  “不改良”是重慶小面熱賣根本

  重慶小面協會秘書長李傑平表示,近幾年,“重慶小面”幾乎成了全國各地飲食街店熱詞。這個地域性極強的地方美食,之所以正在快速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麵食之中,重慶小面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的。”李傑平説,全國各地的麵食,大多堅持原味,調料極少,而一碗重慶小面卻能動用十多種調料,口感極為豐富,這是一大特色。“另外,前兩年‘嗨小面’、央視‘舌尖上的中國’對重慶小面的報道,也很大程度推動了它的推廣。”

  李傑平説,張順的重慶小面能成功,對“不改良”的堅守,是最大因素。“最近,我也走過很多地方,調研過各地的重慶小面,目前來看,沒改良的重慶小面,一般都能賣得很好。”不過李傑平也建議,“重慶小面”開在外地,一方面要堅守本色,同時也需要開發一兩樣能讓當地人接受的口味,以供選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