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困局:版權紛爭不斷 作品品質參差不齊
光明日報12月1日消息,歷經了BBS連載、VIP付費制度、PC閱讀、移動閱讀、IP浪潮之後,網絡文學已經逐漸成為“世界級文化現象”。最新調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網絡作者數以百萬計,年更新字數超過600億漢字,年長篇小説超過10萬部,網絡文學網民用戶規模達到3.08億;同時,大批量的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遊戲、動漫,網絡文學對人們的閱讀方式、思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影響越來越大。
繁榮文藝的有生力量
從1998年蔡智恒的網絡小説《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爆紅算起,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18個春秋。尤其近十年來,網絡文學發展勢頭迅猛,每年上線作品超過100萬種,國內各文學網站簽約作者超過250萬人。
此外,隨著“IP(知識産權)熱”的興起,網絡文學逐漸變成了影視、遊戲、動漫等行業的“香餑餑”。截至2015年底,由網絡文學作品轉化出版的圖書5000余部,改編電影515部、電視劇568部、遊戲201部、動漫130部。
“網絡文學正以巨大的體量和廣泛的影響力走進公眾視野,改變我國文學發展的總體面貌。”全國網絡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歐陽友權表示,目前,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品質有了較大提高,關注現實的創作題材明顯增多,接地氣的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由網絡文學産業鏈帶動的泛娛樂市場已經成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
“網絡文學將成為未來文學的主流。伴隨著更多年齡層、文化層的讀者介入,該領域將日趨形成 多極化 格局。”作為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的副主席,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夏烈對網絡文學的發展態勢感觸頗深。
在夏烈看來,中國網絡文學正成為與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演藝並駕齊驅的“世界級文化産業現象”,“當下,網絡文學産業與資本潮融合度越來越高,在其 市場化 的過程中,不少外國讀者正是由此了解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當代生活”。
破版權困局:協調各方力量共同出擊
大量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接地氣、樹正氣、有情趣,在彰顯時代性的同時,不斷豐富人們生活、滋養和啟迪人們心靈,但也有一部分題材趨近、內容趨同的作品“扎堆”充斥網絡空間,引發的版權等紛爭不斷。
近日,電視劇《錦繡未央》被指抄襲多部網絡小説一事風波不斷。有媒體甚至曝出,現在部分作者借助“寫作軟體”,根據題材、章節、語段選擇模板,輸入主配角姓名、地名、性格等信息,軟體就會自動生成數十種內容,用於拼湊和組合整篇文章。
“在商業利益的裹挾下,侵權成本低、舉證維權難,再加上模倣、借鑒、拼湊等隱性抄襲難以界定,成為網絡文學 抄襲之風 盛行的主要原因。”夏烈説。
在晉江文學城資深編輯、總裁辦經理胡慧娟看來,作為網絡文學網站,應該組織協調各方力量,針對盜版侵權現象積極打擊,鼓勵並幫助作者維權,以此來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必須引導作者知道 什麼能寫、什麼不能寫 ,如果一部作品不能保證合法合規,後續的市場化更無從談起。”
更多專家則在採訪中表示,版權困局損害了行業的長遠前景,而靠作者或者網絡平臺的力量“單打獨鬥”,已經難以應對當下盜版猖獗的局面。就在今年11月14日,國家版權局下發《關於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再度對網絡文學的侵權行為揮出一記重拳。“從國家法律法規層面制定規則,將對維護網絡文學版權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夏烈説。
破品質困局:作者要重視作品思想性藝術性
“商業資本對於網絡文學的影響是一柄 雙刃劍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網副主編馬季認為,當寫作門檻降低,作者一窩蜂地迎合商業利益,除了引發版權紛爭,隨之而來的還有作品品質的參差不齊、泥沙俱下。
那麼,網絡文學創作應該如何加強原創性,提高作品的整體思想和藝術水準?
胡慧娟喜歡將網絡文學稱之為“草根文學”。“網絡文學作者要努力研究讀者的口味,並加入自己的 新腦洞 、新創意,形成自我風格的作品,並在內容多元化方面多做嘗試;而作為網站編輯,不能輕易抹殺小題材、冷題材,更不能因為短期的商業利益影響作者的創作自由。”
夏烈則認為,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首先應該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性強;其次,應該具備一定的現實話題性,比如小説《杜拉拉升職記》涉及白領職場,《小別離》聚焦升學問題等;最後,具備思想性、藝術性應該成為優質網絡文學的共同特質,也是決定其能否順利走向市場的關鍵。
此外,在他看來,網絡文學IP資本化浪潮中,“改編的技術與藝術不容忽視”。“尊重網絡文學原著及粉絲感受,準確地將網絡文學的影視改編、製作視為富有專業性的 二度創作 和影視語言再創造,才能避開 票房毒藥 審美疲勞 ,收穫市場和美譽度。”他舉例,比如《甄嬛傳》《瑯琊榜》等網絡小説,通過影視藝術再創造,增加了原來作品中不具備的新元素和美學特質,受到觀眾認可。
(原標題:光明日報調查網絡文學困局:版權紛爭不斷,作品品質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