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圖為:2016年11月30日,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英雄者,國之幹。”中華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燦爛不熄,是因為民族英雄們奮不顧身的接續守候;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巍然屹立,是因為民族英雄們用血肉之軀不斷加固堅不可摧的民族脊梁;祖國江山之所以如此多嬌,是因為英雄兒女用多彩人生連續裝點;人民事業之所以銳不可當,是因為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始終引領。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指出:“祖國是人民最堅實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英雄者,乃膽識過人、聰明智慧、無私忘我、不辭艱險、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國家和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之士。英雄者,有淩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無不敬畏;英雄者,深明大義,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懸。然而,無論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其本旨都離不開“國”“民”兩字,頭頂正義、肩扛民族、手托國家是英雄永恒的擔當。英雄是時代的輝煌、歷史的記憶,英雄是國家榮耀、民族的偶像。
“天地英雄氣,韆鞦尚凜然。”中華民族敬英雄、愛英雄,炎黃子孫英雄輩出;中華大地育英雄、造英雄,華夏兒女英雄接續。英雄的故事始終在民族的腦海中縈繞、在祖國的山川中回蕩;英雄的精神始終在我們血液中流淌、在征程中傳遞。從風波亭點點殘陽裏的“精忠報國”,到伶仃洋瑟瑟秋風中的“一片丹心”;從義烏水塘村茅屋中的“燈火”,到上饒集中營裏敵人砍下頭顱也不能動搖的“信仰”;從民族危難時的挺身而出,到革命時期的捨身赴難,再到建設年代的篳路藍縷,英雄們用自己的傳奇履歷不斷續寫中華民族的奮進華章。習近平指出:“近代以來,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鬥爭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建立的不朽功勳!”
英雄是引領國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燈塔,也是國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最佳載體;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英雄。習近平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衝刺階段,正處在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點上,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雖然和平建設時期沒有刀光劍影、戰火紛飛,但是我們所面臨困難一點也不亞於硝煙瀰漫、生死相搏的戰爭年代。習近平強調:“特別是要看到,新的歷史條件下,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和執政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值此關鍵時期,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更需要英雄引領、英雄擔當、英雄奉獻甚至犧牲。
英雄兒女各韆鞦,一寸丹心惟報國。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主題,不同的主題造就不同的英雄。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以堅定的信仰和自身無私無畏的言行引領大眾、影響社會並産生過超越自我的重要作用,在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園中閃爍。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任何時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在今天的和平年代、特別是市場經濟大潮中,我們同樣需要英雄。但是,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英雄觀。我們不能以權力大小、財産多少論英雄,也不能以粉絲多少、影響大小論英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漢。”我們需要德高望重、明見萬里的學界英雄,我們需要超越小我、引領國家發展、帶領人民共同富裕的商界英雄,我們需要忠於職守、盡心盡力工友英雄,我們需要寧願收成少也要産出無害農産品的農友英雄,我們需要焦裕祿式的公僕英雄,我們需要張超式的軍人英雄,我們還需要很多很多這樣那樣的英雄;凡是為中國繁榮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傑出貢獻的人都是我們的英雄。我們不需要娛樂致死的“英雄”,不需要金錢萬能的“英雄”,不需要“外國月亮圓”的“英雄”,不需要野心勃勃往上爬的“英雄”,不需要不尊科學敬鬼神的“英雄”。
沒有崇敬就沒有英雄。國家需要英雄,英雄需要崇敬,崇敬造就英雄,英雄引領社會。英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載體,也是一個國家的精神象徵。英雄是激發民族精神力量的富礦,社會的價值取向是建築在英雄崇拜基礎上的。習近平指出:“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在英雄身上,不僅濃縮著人們共同的美好記憶,也體現著時代的價值追求和精神渴望。仰望英雄、崇敬英雄,代表著共同的價值認同,表達著追求卓越的向上力量,崇尚英雄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崛起必須擁有的價值取向與自強情懷。惡搞英雄、詆毀英雄,則會消解英雄所承載的精神追求,使整個社會陷入不思進取的消極墮落。十分遺憾的是,一段時間以來,少數人卻以污衊民族英雄、革命領袖、醜化英雄人物的言論取寵、甚至被一些人視為“時髦”。不管他們出於什麼目的,黨和人民都不能漠視,必鬚根除此歪風,肅清其流毒,讓英雄的歷史和精神永遠不受污染。龔自珍在《古史鉤沉論》曾説“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振聾發聵;蘇聯解體,殷鑒不遠。“去其史”,先去其精神坐標,是最為陰毒的手段,也是和平演變最有效的手段。從個體的否定到整體的否定,從具體的否定再到抽象、終極的否定,如此延續,再光輝的歷史也會在懷疑和扭曲中走向虛無。抗日烈士、愛國主義作家鬱達夫説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今天,我們不僅要不忘初心回望來路,敬仰昨天的英雄;還要不忘初心高瞻遠矚,崇敬今天的英雄,孕育明天的英雄。
大國崛起,始終於哪?始終於文明;大國富強,始終於哪?始終於文化!習近平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如果沒有文明的燦爛、文化的強盛,只有物質或軍事上的強大,那這種強大只能是暫時的、脆弱的。十九世紀中葉的清王朝在物質上不可謂不豐、軍事上也不可謂不強。但是,泱泱大國、浩浩大軍,面對兩三萬、甚至幾千外敵卻不堪一擊。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擁有近800萬的武裝力量,且很大一部分擁有美式裝備;但在只有百萬小米加步槍的共産黨軍隊面前,短短的3年時間就灰飛煙滅。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信仰缺失、文明衰落、文化枯萎、精神不振。
人類社會中最強大的力量、最不可戰勝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政治力量的本質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力量之源、精神之本,而文化是信仰生長的土壤。文化崛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崛起的原動力。先有文化崛起、特別是思想理論的崛起,然後才能有真正的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先有思想巨人、理論巨人和文化巨人,然後才能有軍事巨人、政治巨人和産業巨人。文化自信不是憑空而來的,它必須有文化巨人、特別是思想巨人的巨大成果作為支撐。我們要真正做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愛黨、愛國、愛人民、講道德的大前提下少設“禁忌”、少設“雷區”;我們要讓思想家、理論家、文化大家、科學家的束縛越來越少,激勵、特別是精神激勵越來越多;我們要營造崇敬思想家、理論家、文化大家、科學家的社會氛圍,讓他們首先成為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他們不需要最多的金錢,但是他們需要最多的粉絲。習近平指出:“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只有立身於人類文明的制高點,才敢言崛起;只有愛英雄惜英雄的國度,才能英雄輩出;只有英雄輩出的民族,才能真正崛起。“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中國已經進入需要英雄引領和擔當的時代!習近平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力前進。這是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來源:學習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