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燃起照亮國民精神前途的燈火

2016-12-05 10:16:54|來源:光明日報|編輯:王瑞芳

  魯迅先生指出,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出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燈火。11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講話站在民族復興和時代進步的歷史高度,指出了新形勢下我國文藝發展的正確方向,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講話文風樸實、文采斐然,視野開闊、內涵豐富,思想深刻,具有極強的現實性、理論性、學術性和藝術感染力,是新形勢下指導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獻。講話運用文藝工作者熟悉的視角、通過文藝工作者熟稔的口吻、運用文藝工作者熟知的話語,揭示了當代中國文藝發展的基本規律,指明瞭築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文藝高峰的方向和路徑,是一篇吹響民族文明發展號角、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宏文,又是一篇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文,給廣大文藝創作者、文藝評論家和理論工作者以深深的啟迪。

  耕耘生活的田野。生活是文藝的土壤和源泉,文藝是人類生活長出的禾苗,結出的碩果,在生活的田野裏辛勤耕耘是文藝創作的根本路徑。藝術可以放飛想像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文藝創作的源泉來自哪?來自於我們腳下這片生於斯長于斯的熱土,來自於人民砥礪前行的腳步,來自於大千世界中活色生香的生活。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態度。深入生活,藝術才能植入最深刻的現實;紮根人民,作品才能流動最真摯的情感。依靠蒼白的虛構杜撰,最終會被讀者無情拋棄。僅用表面的藝術手法和技巧追求形式上的華麗,難以掩蓋思想的貧乏,最終也一定會被時代無情拋棄。只有在火熱的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與現實碰撞,與人心激蕩,才能生發最動人的力量。也正是這種藝術的力量,才能讓人得以面對外在的強大力量挑戰時作出自覺的回應,得以在美的享受中克服並消除現實生活中的無力感、疲軟感、卑微感和恐懼感。也只有這種藝術的力量才能使當代人類得以在寂寥空曠、危機四伏的宇宙中獲得存活的勇氣和底氣。

  文藝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不是被動地反映生活,不是機械地複製生活,不是把雞毛蒜皮、家長裏短作為作品的主要內容,更不能把吸引眼球、刺激感官、嘩眾取寵作為文藝作品的賣點。藝術源於生活而又必須高於生活,藝術家不但要練就感受體悟生活的本領,還要練就提煉生活、昇華生活的能力。面對生活原野,藝術家既要像小鳥一樣在每個枝丫上跳躍鳴叫,又要像雄鷹一樣從高空翱翔俯視。這就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深入生活的基礎上,重建現實主義精神,通過文藝創作觀照現實、挖掘價值、守望理想,創作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時代、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國家、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作品。

  守望文化的家園。如果説生活是文藝的土壤,那麼文化就是藝術的家園。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綿延發展,曆盡磨難又不斷浴火重生,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有力支撐。中華文明5000多年悠久輝煌的歷史,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也滋養孕育著中華藝術和中華美學的生機活力。古雅清新是其精神氣質,自由自然是其精神價值,和而不同是其精神結構,必將對未來人類文明的發展、危機的克服和價值體系的構建發揮獨特作用。中國傳統文化主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乾父坤母,萬物一體,人和自然是“亦師亦友亦愛亦一”的關係。中國人的最高生命理想是通過融入自然萬物而實現偉大、自由、永恒和超越。這種對自然的體認在藝術領域得到生動活潑、淋漓盡致的表現和發揮,積澱生成獨具特色、光輝燦爛的中華美學精神。正是這些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奠定了中國藝術堅定的自信、自立和自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更是當代中國文藝發展必須牢牢堅守的精神家園。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善於從先賢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財富中萃取精華、汲取能量,保持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造力的高度自覺,使優秀的文藝作品成為照亮中華民族不斷前進道路上的火炬和燈塔。

  注目人類精神的天空。人類的精神天空是像宇宙一樣無限深遠、無限複雜、無限神秘的世界。面對全球化文化發展格局和嶄新的生態環境,我們的目光應該再廣大一些、再深遠一些,向著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向著人類精神世界的最深處探尋,不斷開創新境界、拓展新領域、構建新話語、建立新生態,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全過程,在提高原創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題材、內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動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相輝映,讓作品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縱觀人類文化思想史,當代人類飛速發展的社會實踐和轉型正從根基上深深觸動著自軸心時代以來形成的人類思維基本框架和基本價值體系。各種學説、觀念、思潮異彩紛呈,融合激蕩,沉浮積澱,澄之不清,擾之不濁,給人們提供了如此宏闊、如此複雜、如此深刻的人生實踐和生命體驗。展望未來,人們將生存于重疊交融的自然物理時空、主體精神時空、文化符號空間、虛擬空間這四個世界之中。這種多維世界的生存形態為當代文藝發展增添了更加豐富、複雜、神秘、無限的可能性,也蘊含著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新契機。

  直面現實,擁抱時代,面向未來,我們的胸襟應該無比寬廣,視野應該無比開闊,目光應該無比深遠,思維應該無比深刻,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作為追求,在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召喚下,洞察人類共同體的命運前途,創新文藝創作手段、平臺和機制,優化文藝創作的環境與生態,用專注的態度、敬業的精神、踏實的努力創作出更多高品質、高品位的作品,努力攀登民族復興時代的文藝高峰。

  振起理論的翅膀。優秀的文藝作品是人類精神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然而沒有一雙堅強的理論翅膀,小鳥便飛不起,飛不高,也飛不遠。哲學家説,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説服人,只要説服人,就能掌握群眾進而變成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文藝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理論支撐和評論的引導。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提出了很多重要理論論斷和思想觀點,不但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而且極具理論價值和學術價值,值得理論工作者深入研究。比如,明確將“文藝評論”與文學、音樂、美術等並列為文藝門類之一,並強調要加強和改進文藝理論和評論工作,褒優貶劣,激濁揚清,更加有效地引導創作、推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還提出要重視和加強藝術教育,提高人民群眾藝術素養。這對於發展藝術教育和營造健康的藝術生態具有很強的指導和推進作用。當今中國,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社會體制深刻轉型、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中外文化交流激蕩,文藝也發生重大變革,文藝理論體系、文藝價值觀念和文藝實踐深刻變化,新的文藝類型、文藝群體和文藝組織不斷涌現,文藝評論面臨許多嶄新的課題。推動文藝評論繁榮發展,既需要從戰略上做好“頂層設計”,又需要從理論、組織、陣地、人才等各方面紮實推進工作。特別是從學術體制角度,推動“文藝評論學”學科建設,更是當務之急。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給人們提供了如此宏闊、如此複雜、如此深刻的人生實踐和生命體驗;也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對人類未來命運所提出的挑戰如此尖銳、如此根本、如此緊迫。我們只有以開放的胸襟,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人類文化前行的方向,才能找準中國藝術的定位,創造出豐富多樣的中國故事、中國形象、中國旋律,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展現特殊的詩情和意境,以文藝的燈火照亮中華民族前進的精神道路。(龐井君)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