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6省份公務員漲工資 17省份公佈企業工資指導線

2016-12-05 15:01:47|來源:南方網|編輯:趙妍

  2016年進入最後一個月。這一年, 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一系列涉及民生領域的政策相繼出臺。從養老金12年連漲,到城鄉醫保整合;從765萬大學生就業,到最低工資標準上調。不論是就業、收入,還是社保、就醫,每一項政策都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新京報推出“民生六問”,分六期聚焦民生政策的制定和改革,對這一年的民生政策進行梳理,對2017年的經濟民生進行展望。

  回望這一年,民生政策的調整和推進,和眼下我國的經濟下行壓力密切相關。同時,很多改革牽涉體制機制的變革,仍在努力推進中。

  對於未來,多位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有關民生利好的政策將會更多地出現。

  昨日,北京市海淀區某街道科員小張向新京報記者展示了他11月的工資條,他的固定工資從10月份的6184元漲到了11月的6755元。這也是繼去年時隔九年後國家首次調整公務員工資以來,今年再次對公務員工資進行調整。過去的一年,工資上漲不局限在“公務員”,企業員工工資也在上漲,公佈工資指導線的17個省份中,有16個最低線均為上漲。而也有9個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可以看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居民收入仍在“上行”的通道中。

  最低工資

  調整最低工資省份減少 北京小時最低工資居首

  經濟下行,企業的壓力和勞動者利益的保護,讓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出現了分歧。

  新京報記者梳理已公開的政策發現,今年以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河北、山東、江蘇、遼寧和海南9個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與往年情況相比,今年調整最低工資的省份個數和增長的幅度都下降了。且廣東省還明確,為企業減負,凍結最低工資標準。

  從最低工資金額看,2016年4月1日起,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020元調整到2190元。調整後,成為全國月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省份。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最高的是北京,為21元。

  2016年1月1日起,重慶第一檔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250元調整為1500元;遼寧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由1300元增加至1530元;江蘇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漲至1770元。

  此外,山東第一檔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016年6月1日起提高到1710元;海南省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自2016年5月1日起調整為1430元。天津自2016年7月1日起,將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950元。河北于7月1日起將最高檔月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650元。

  從調整省份數量看, 2015年達到24個,2014年有19個。今年,只有9個。

  根據國家《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標準每兩年至少調整一次。但黑龍江、吉林兩省已經超過3年未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而今年,廣東省也在《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行動計劃(2016-2018年)》中明確規定,建立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2016年、2017年最低工資標準暫按2015年5月發佈的標準執行,並適當降低最低工資標準增幅,原則上不超過當地同期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增長幅度。

  有專家表示,最低工資標準對於勞動者收入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同時也會直接增加企業成本。

  人社部原副部長信長星今年曾就最低工資標準表示,人工成本上升,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不像過去那麼明顯。如果要企業保持一定的競爭優勢,可以適度放緩工資調整的頻率和漲幅,因此未來最低工資標準的上漲應趨於“保守”。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越是經濟下行越要考慮勞動者利益。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認為,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保障勞動者利益。在經濟下行過程中,既要考慮資方的利益,也要考慮勞動者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則表示,“物價在上漲,消費水準在上升,最低工資標準如果長期不調整就會出現勞動力流失,將進一步影響發展。”

  企業工資

  17省份公佈指導線 多地標準出現下滑

  除了最低工資標準,與勞動者收入有關的標準還有一條“企業工資指導線”。

  公務員工資

  6省份公務員漲工資基本工資最高漲近3000

  “11月工資已不同,而且人事部門告訴我們,工資調整從7月起實施,現在也會按調整後的水準補發從7月之後的工資。”北京市一副科級公務員小吳昨日告訴記者,他的工資已從10月的6900多元漲至了11月的8600多元,整體漲了1600多元。

  不過,小吳告訴記者,11月份有補發7月來上調而未發的工資1200元,因此前後上漲的額度在1000元以內。此外,小吳也告訴記者,實際拿到手的工資並不是8600元,還要扣除近900元的醫保和養老保險。

  記者從北京市海淀區某街道辦事處人事部門了解到,該單位包括科員到處級領導幹部在內,此次工資調整的平均漲幅在600元到800元左右。

  公務員工資調整一直受到關注。去年,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和工資調整,這也是我國公務員工資9年未漲後,首次調整公務員工資。記者日前了解到,至少有北京、湖南、內蒙古、福建、河北、山西6個省份已經完成了公務員工資調整。

  這6個省份的調整方案都已明確:公務員職務工資標準由現行的每月510元至5250元分別提高到每月585元至7835元;級別工資,各級別標準由現行的每月810元至6135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020元至6496元。

  人社部相關司室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這一標準是全國統一規定的。人社部和財政部下發了《關於調整機關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方案》的文件,各地根據實際情況按照方案的要求落實。

  人社部相關專家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這些年對全國各地公務員工資的調查,縣級以下公務員的工資水準確實比較低;而在大城市,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水準也有較大提升的空間。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國調整公務員工資的基本原則一方面要提高基本工資佔比,另一方面要凍結津貼補貼工資增長。

  生活性補貼和工作性津貼是我國公務員工資福利制度中明確的兩類津貼補貼。

  小張是北京市海淀區某街道辦的科員,從畢業到工作已經6年了。去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上調了工資100元左右。這一次,他的基本工資(級別工資和職務工資)從10月的1066元和600元漲到了1315元和715元,上漲了364元,不過扣除生活性補貼和工作性津貼下調的165元,他的工資上漲了199元。

  “這一次北京市一項調幅比較大的補貼是通訊工具補貼,從原來的30元漲到了300元。”小張告訴記者,實際到手的工資從10月的4200多塊漲到了11月的將近5000元,上漲了約700元。

  在談到公務員工資調整問題時,人社部原副部長何憲在今年兩會時就表示,由於長期以來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在相當多的年份,工資增長靠的是津貼補貼。這很不合理。“我們認為基本工資應該佔到60%至70%比較合適。”

  事業單位工資

  中小學老師基本工資漲10%

  除了公務員外,這次工資調整也涉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湖南省明確從2016年7月1日起,調整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同時將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包括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調整的多省份明確,部分績效工資納入基本工資後,績效工資水準相應減少。

  湖南省、河北省明確的調整方案顯示: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工資由現行的每月1150元至3810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390元至4850元,薪級工資由現行的每月170元至5795元分別提高到每月215元至6355元;工人的崗位工資由現行的每月1130元至1640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360元至2010元,薪級工資由現行的每月150元至1855元分別提高到每月185元至2047元。

  湖南省還明確,適當提高直接從畢業生中錄用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見習期和初期工資標準。其中,大學專科畢業生每月1500元,大學本科畢業生每月1610元,獲得雙學士學位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含學制為6年以上的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班畢業和未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755元,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1960元,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每月2165元。

  湖南省、山西省都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護士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標準提高10%。

  農民工工資

  農民工工資或保持10%增速

  回顧“十二五”,我們見證了農民工工資上漲,而很多農民工仍在經歷討薪的艱難。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2016年發佈的農民工薪酬課題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農民工月平均收入年均增長了12.7%,從2010年的1690元漲至2015年的3359元。

  報告顯示,2011年農民工月均收入2049元,同比增長21.2%,如此高的增幅格外引人關注。此後幾年,趨於平穩。2012年至2015年漲幅分別為11.8%、13.9%、9.8%和7.2%。

  月平均收入年均增速12.7%,遠超“十二五”期間GDP的增幅。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認為,2008年前,我國農民工工資在一直低位徘徊,珠三角等地曾出現過10年間月均工資只漲了68元的狀況。因此,過去幾年工資快速上漲,其實一定程度上是“補漲”。

  “我國勞動力工資成本仍顯著低於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農民工工資仍有望保持10%的年均增幅。”

  農民工發工資問題也不能忽視。尤其是在工程建設領域,工資最容易被拖欠。

  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在工程建設領域,實行人工費用與其他工程款分賬管理制度。

  在12月1日人社部召開的2017年春節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視頻會上,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要求,加大對欠薪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工資報酬權益。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