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國內外版權專家熱議數字化時代的版權創新和發展

2016-12-06 10:35:4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賈雪靜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惠婷 林維):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互聯網的發展給版權制度帶來巨大衝擊,究竟版權制度的發展之路在何方,各國應如何合作推進版權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通?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期間召開的中國國際版權論壇上,來自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和英國、俄羅斯、韓國、肯尼亞等20多個地區和國家的版權專家熱議數字化時代的版權創新和發展。

  英國是世界公認的最早實行現代專利制度的國家,早在1624年制定《壟斷法案》,該法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現代含義的專利法,其中許多原則和定義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創意行業在英國非常龐大。軟體、音樂、電影、電視和遊戲産業佔英國GDP的5%,18份就業中有一份是由創意産業提供,出版業收入的40%來自於出口。

  然而,英國知識産權局局長肖恩·丹內利先生表示,創意産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有風險。他説,“英國也意識到有一個平衡的知識産權框架的重要性。一個有效的知識産權體系既要能促進經濟發展,同時也要促進對於作品傳播、對創作者帶來合理的回報,從而讓他們的作品達到合理商業化。而且,非常重要的是要能夠提供恰當的保護,從而能夠給這些創造者和那些對他們産品投資的人帶來足夠的動力。隨著全球市場越來越連成一體,至關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對於創作者的權利框架也最好在不同的國家內越來越一致化。”

  有關版權的核心挑戰就是如何讓版權體系既靈活又高效。儘管英國在版權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2011年經過深度反思之後,英國對於版權法進行大量修訂以應對數字時代的變化。

  同樣需要在數字化時代做出政策決斷的還有中國版權管理部門。中國國家版權局副局長閻曉宏先生認為,中國版權在理論和實踐層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也還存在著很大的挑戰。他表示,數字技術、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的發展,對我們已有的版權制度帶來了一些衝擊。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的授權問題,傳統的授權方式已經不適應了。包括著作權的集體管理。著作權作為一種財産權,我們需要有效界定它的財富、評估它的價值,然後通過貿易方式進行有效傳播。在這些方面,傳統的方式和新的方式在中國並行,但是需要有很大的改進和推進。因此,需要大家討論我們選擇什麼樣的制度是最恰當的,也需要討論我們通過什麼樣的國際合作來推進版權在全球範圍內的流通。

  互聯網技術對版權産業衝擊有多大?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副總幹事西爾維·福爾班女士舉了個例子。1995年,消費者買一個CD花30美元只能放15支音樂,可是自從可以在電腦上錄製音樂,消費者就可以不用購買CD。而現在,消費者只需在網上一個月花15到20美元就可以訪問上百萬首樂曲的音樂庫。

  版權産品數字化不僅更加便捷,還打破了邊界。由於數字市場跨國境的需求,國際社會必須面對這一前所未有的版權規範和合作挑戰。西爾維·福爾班女士認為,20年前世界知識産權組織在國際版權體系中做了一些國際條約的規定,從而適應國際環境下的數字革命。但是,這些還不夠。他説,“我們必須承認‘沒有一個簡單的萬能藥’。事實上,除了法律之外,一個有效的政策、策略也需要地區有基礎設施、創意方法、機構合作、更好的商業模式,還有文化的改變。”

  今年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參與發佈的全球創新指數中,中國第一次成為全世界前25大最具有創新力的經濟體之一。與此同時,數據顯示,中國專利局去年受理了國內外申請者逾110萬件專利申請,佔全球總量近40%,超過美日韓三國的總和。中國版權産業發展成績世界矚目。

  中國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于慈珂先生透露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他表示,今年我們針對網絡文學版權秩序下重拳,下一步我們要針對網絡文學版權秩序發佈‘黑白名單’的制度。這樣,針對互聯網侵權盜版,我們每年懲治一個重點。相信經過幾年的努力就會使互聯網版權秩序得到較好改善,建立一個比較好的互聯網版權生態。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