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家:全球化的未來取決於中國的領導作用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呂曉紅)2016年12月11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週年的紀念日。美國專家認為,中國入世15年來自身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並帶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而全球化的未來取決於中國的領導作用。
美國保爾森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戴博拉•利亞(女)曾是克林頓政府的貿易副代表,負責美國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工作。她回憶説,跟中國的談判是她所經歷過的談判當中 共同意向最集中的一次:“整體來説,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讓中國進入到世界貿易組織裏面比留在外面要好,現在回頭看,正如任何談判一樣,都會有輸贏,但總體來説,我們兩個國家都受益了。”
入世15年,中國的發展令世界震驚。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鮑恩説,中國經濟在過去的15年間得到迅猛發展,中國的強大也成為國際貿易體系的定海神針,這是中國入世時誰也沒有想到的。他説:“中國國內經濟的轉變非常驚人,尤其是中間還經歷了一場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承受住了,國際貿易體系也經受了考驗,這都得歸功於中國。”
與此同時,利亞和鮑恩都指出,中國經濟的騰飛已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給世界帶來了發展的機遇。鮑恩説:“對於那些依賴於商品出口的國家,比如拉美、甚至非洲一些國家,得以享受中國經濟騰飛和上升的紅利,他們利用這一優勢將商品出口到中國去。”
發達經濟體,包括美國在內,對華的貿易出口也在上升。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過去10年間,儘管全球貿易增速放緩,但美國對華出口的增速遠超對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除了傳統的農産品、機械、汽車等出口外,服務性行業的出口額也在大幅上升,2006至2014年間,美對華服務型出口增幅超過300%,而對其它地區的增長僅為91%。
然而,發達經濟體受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至今仍未復蘇,不少民眾將自身經濟狀況不良的原因歸罪于全球貿易,反全球化的呼聲日益高漲。美國國會拒絕討論奧巴馬政府聯合11個亞太國家簽署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而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談判亦未能在奧巴馬任期內完成。萊爾對此表示可惜:“因為這個協定對兩國都有益,對美國經濟增長、就業都有好處,對中國也是一樣,可以通過擴大市場創造就業,同時提供在美國持續、透明的投資機會。”
與此同時,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在競選中指責中國奪走了美國工人的就業機會,並叫囂要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對此,鮑恩指出,國際貿易並非是美國製造業就業崗位流失的唯一原因,科技的進步提升了産業的自動化程度,這在很大程度上衝擊了製造業的就業。而特朗普向中國徵收高額關稅的想法更是天方夜譚,因為,這種做法完全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中國完全可以依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對美國進行報復,他相信雙方都不會選擇這種兩敗俱傷的做法。
不過,鮑恩認為,作為全球化的受益者,面對日益高漲的反全球化呼聲,中國應當深思,未來該發揮怎樣的領導作用:“我想,中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應當退後一步,捫心自問要發揮怎樣的領導作用來維護現行國際貿易體系的開放程度。我看中國今年在匯率問題上的做法就發揮了這樣的領導作用,希望未來能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