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國際合作成果豐碩 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第四屆航天國際化發展論壇12月9日在北京舉行,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中國在載人航天、深空探測、衛星導航、重型運載、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航天國際合作成果豐碩。目前,“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也在積極推進。
2016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週年。這一年,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7號和長征5號、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飛船載人飛行、北斗導航全球組網,以及微重力通信衛星、量子通信衛星、暗物質探測衛星和脈衝導航衛星等發射任務相繼成功,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正在快速發展。
在當天舉行的第四屆航天國際化發展論壇上,中國航天工業科技諮詢公司總經理王莉介紹説,中國的航天國際化合作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白俄羅斯通信衛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整星在軌交付業務首次打開歐洲市場;我國首次出口東盟國家的通信衛星老撾1號完成了在軌交付,又與泰國簽署了寬頻通信衛星合同。在今年第11屆珠海航展長城公司與香港亞太衛星寬頻有限公司、盧森堡等單位簽署了亞太全球高通量寬頻衛星採購系統意向書和亞太六地寬頻衛星在軌交付合同,LST衛星在軌交付合同,長征火箭和遙感衛星地面接收處理系統批量採購框架協議,以及鴻雁衛星合作開發框架協議,簽約金額突破200億。”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中國已完成了55次國際商業發射,包括13次國際搭載服務。中國商業航天也從單純提供發射服務,發展到提供包括衛星研製、發射服務、地面系統、衛星應用、保險、融資與培訓等一攬子解決方案。
太空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重要部分,在論壇期間也引發了熱烈討論。中國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余琦透露説,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推進“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建設:“依託區域已有規劃的通訊衛星、遙感衛星、導航衛星等空間基礎設施,為沿線國家提供空天一體化,高效互聯的空間信息通道,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提供空間信息支撐。在“一帶一路”的區域框架內,中國已經為巴基斯坦、白俄羅斯、老撾建造併發射商業衛星,國家航天局也與埃及簽署了遙感衛星領域的合作。”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副秘書長艾格曼表示,亞太地區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有很多地區容易遭受自然災害,空間信息化技術將有助於亞太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這需要各國加強合作。艾格曼説:“各國對衛星服務的要求越來越多,而太空的開發利用是一種高科技、高風險、高投資,而且投資回報率週期比較長的活動。因此,這需要各國群策群力,讓我們的資源、技術實力和人力資源共享,才能更好開發航天科技,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經濟社會。”
與會嘉賓還表示,未來區域間航天國際化合作潛力巨大。在G20峰會後,中國作為全球性大國,在航天領域應全面參與世界航天交流與合作,積極推動相關國際規則制定,推進與G20、上合組織、金磚國家、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等多邊的國際合作,為世界提供更多的航天“公共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