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留學生在伊朗的“明星”傳奇

2016-01-21 15:28:07|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通訊:一個中國留學生在伊朗的“明星”傳奇

  新華社德黑蘭1月21日電(記者付航穆東)伊朗人最熟知的中國人是誰?是李小龍?還是成龍?過去或許是,但近來一名中國女留學生成功地顛覆了伊朗人對中國人的印象,成為在伊朗家喻戶曉的中國“明星”。

  “到現在還沒反應過來,我怎麼就出名了,報紙上雜誌上都是我的照片,我好像還沒從夢中醒過來,”在引發收視狂潮的伊朗電視劇《首都》中扮演“春常”一角的張夢晗,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2014年春天,張夢晗正在伊朗德黑蘭大學攻讀博士,被老師推介給正需要一名中國女演員的《首都》劇組。

  試鏡時,考官要求張夢晗和陌生男子搭演對手戲,即興表演在情人節和戀人吵架,平時就對表演感興趣的張夢晗順利過關。

  張夢晗隨後進入《首都》劇組。這是伊朗影視界的一支“夢之隊”——導演莫哈丹、男主演塔納班德,在伊朗都是家喻戶曉的名字。而此前毫無影視表演經驗的張夢晗,成為伊朗影視史上難得一見的用波斯語表演的外國主演。

  《首都》主要講述了伊朗青年阿拉圖在土耳其旅行時結識中國姑娘春常,兩人相愛並約定終身。在伊朗新年之際,春常決定拜訪遠在伊朗首都德黑蘭的親人,上演了一場充滿悲歡離合的家庭劇。

  開拍初期,因為經驗不足,張夢晗對自己在鏡頭中的表現感到沮喪。幸好《首都》劇組採取了靈活的拍攝手法,編劇只提供故事框架,給演員留下充分發揮的空間。這時,張夢晗的本色出演反而成了優勢,她帶有中國口音的波斯語也被導演巧加利用,給全劇增添了不少笑點。

  “一天24小時待命,有時候要拍通宵。”拍攝的辛苦,張夢晗體會頗深。有個場景是在沒有水的游泳池中搭一個臺子,她站在那裏,周圍還有6個大風扇用來吹動樹葉。初春的伊朗非常寒冷,但一旁專業演員的敬業表現給了張夢晗極大鼓勵。

  伊朗與中國文化在劇裏時有交流和碰撞:孔明燈引發伊朗人對“東方天燈”的熱愛;一位老爺爺笨拙的夾筷子手法,也間接地傳播了“筷子文化”。

  《首都》于2014年3月21日伊歷新年當晚黃金時段首播,立即引起轟動,成為伊朗觀眾熱議的“現象級”電視劇。張夢晗也很快成為伊朗人眼中的大明星。

  “走在德黑蘭大街上,十個人中有六七個人能認出我來,其中會有三四個人要求跟我合影,搞得我都沒法去超市買東西,”張夢晗多了一番“成名”的苦惱。“只要我一開口,他們就説你就是春常,從口音一下就認出來了。”

  由於《首都》非常成功,在眾多伊朗觀眾的呼聲中,劇組在2015年4月到北京拍攝續集。張夢晗憑藉在《首都》中的表演,獲得伊朗全國電視劇金獎,上了6家伊朗知名雜誌的封面,並多次接受報紙、電視臺採訪。

  “劇中的伊朗老公天天對我説‘我的中國布娃娃’。現在伊朗男人娶了中國女孩,都叫她們‘中國布娃娃’,”張夢晗笑著説。

  從一名普通中國留學生,突然變成公眾人物,張夢晗也在艱難地適應角色的巨大轉變。“有時候很疲憊,但必須表現得很熱情。而且還不能做壞事,要不然就要上報紙了。”

  受益於《首都》這部電視劇,張夢晗拓寬了自己在伊朗的人脈。伊朗“國寶級”導演阿巴斯近期前往中國洽談拍攝《杭州之戀》,邀請她擔任陪同翻譯。

  如今,張夢晗憑藉對伊朗的了解和經歷,不斷找到新的合作機會,她的伊朗緣仍在延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