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項規定到六中全會 ——習近平這樣把制度籠子越扎越緊
六中全會系列解讀之六:
從八項規定到六中全會
——習近平這樣把制度籠子越扎越緊
新華網記者黃玥
〔學習進行時〕11月的最後一天,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規範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待遇等文件、《中國共産黨工作機關條例(試行)》、《關於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的若干規定》。這是在最高決策層面對六中全會精神的有力貫徹。
習近平説,有紀可依是嚴明紀律的前提。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制度的籠子越扎越緊。回溯4年來走過的路,八項規定這個黨內法規“切入口”和“動員令”意義非凡。12月4日,八項規定出臺四年,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推出六中全會系列解讀之六《從八項規定到六中全會——習近平這樣把制度籠子越扎越緊》,帶您探究4年來制度的籠子是如何越扎越緊的。
這是一個很有説服力的數據: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陸續訂立或修訂了50余部黨內法規,超過現行黨內法規總數的三分之一。
4年50余部黨內法規出臺,表明制度治黨在大步向前邁進。
而八項規定的實施是第一步,關鍵的第一步。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八項規定有多重要
2012年12月4日,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不到20天,習近平總書記就召開政治局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
短短600多字的八項規定,對調研、會議、簡報、出訪、警衛、報道、文稿發表、勤儉節約等提出具體要求,很多都是從小事抓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由此起步,推動“制度治黨”。
習近平強調,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要定規矩,“八項規定”是很重要的規矩。
這個規矩有多“重要”?請看習近平的表述: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説,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中央八項規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
“切入口”就是突破口。廓清政治生態需要突破,治理軟懶散需要突破。而突破,則必須從作風抓起,從制度入手。
“動員令”就是集結令。不集結無以成陣形,無號令難以聚力量。“動員令”是決心的宣示,也是吹響衝鋒號的前奏。
習近平還説,中央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産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
守紀律講規矩是中國共産黨的優良傳統和獨特優勢。自一大通過第一個黨綱開始,不同形勢下的各種“規矩”應運而生,不絕如縷,伴隨著、保證著黨從弱小走向強大。
新的時代催生新的“規矩”,八項規定是十八大後的“驚蟄第一聲”,“基本要求”和“第一步”起到的是制度治黨“排頭兵”作用。
4年之後回頭看,而今制度籠子的“四梁八柱”犖犖大端,八項規定可稱第一根“支柱”;全面從嚴治黨的主旋律激越高亢,八項規定就是第一個音符。
中國共産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這是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等在主席臺上。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剛性立規“徙木立信”
習近平對八項規定的態度異常堅決。他説,規定就是規定,不加“試行”兩字,就是要表明一個堅決的態度,表明這個規定是剛性的。
如何體現其“剛性”?關鍵在執行。
而中央領導人的率先垂范嚴格執行又是關鍵中的關鍵。用習近平在參加2014年兩會上海代表團討論時的話説,就是起“徙木立信”作用。
八項規定的全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規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這兩個詞語非常重要。
改進工作作風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説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習近平説。
八項規定出臺3天后,習近平離京赴廣東考察率先垂范:不封路、不清場、不鋪地毯,沒有安排群眾迎送、沒有出現歡迎標語和橫幅,開會不要求提交發言稿……
同年12月,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第二次離京考察選在河北阜平,對河北方面的要求非常明確:要確保在考察中見群眾、聽真話、摸實情,絕不允許弄虛作假,不能搞“培訓”,更不能“導演”,不要為這次考察活動添置哪怕一個新板凳。
阜平考察期間,習近平住宿的房間只有16平方米,工作餐嚴格按照“四菜一湯”標準配備,都是家常菜,還特別交代不上酒水。
在習近平的治黨佈局中,高級幹部是關鍵。八項規定就是從中央政治局著手,把黨聯繫群眾、為民務實的優良傳統以規定的形式固化下來。而習近平在六中全會上也特別提到,準則稿、條例稿都強調以高級幹部為重點,主要考慮是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抓好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而抓好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人員是關鍵。
“徏木立信”成果顯著:截至2016年10月31日,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4.6萬起,處理19.7萬人。從2012年至2015年,中央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三公”經費總額從74.25億元降至53.73億元,降幅達27.6%。黨風的變化有目共睹。
“一小步”引領大跨越
從規矩破題,以制度創新,是習近平從嚴治黨的新思維、新選擇。
八項規定一小步,邁出制度治黨一大步,引領出黨紀黨規建設的密集期:
2013年5月27日,《中國共産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和《中國共産黨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文件備案規定》發佈;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
2016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中國共産黨問責條例》;
2016年10月27日,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産黨黨內監督條例》
……
十八大以來陸續出臺或修訂的50多部黨內法規,不僅在數量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既保證了立規品質也兼顧了體系建設,進一步夯實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基石。
黨內法規制定條例是第一部正式公開的黨內“立法法”;廉潔自律準則突出以德治黨,為黨員幹部樹立起一條看得見、夠得著的道德“高線”;紀律處分條例開列“負面清單”,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行為底線”;問責條例將黨章規則細化、具體化,為我黨問責制度作出完善和創新;若干準則明確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標、原則、任務、舉措,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供基本遵循;監督條例聚焦黨內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橫掃監督盲區,解決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失、管黨治黨寬鬆軟的根本問題。
一系列黨內規範和制度固化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落實,實現了對黨內政治生活的全規範、全覆蓋,為8800多萬黨員確立了行為規範。
不斷完善的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體系,進一步架起制度籠子的“鋼筋鐵柱”,使制度籠子越扎越緊、越扎越密。鐵規發力生威,為的是要幹部“拎著烏紗帽幹事”,而不是“捂著烏紗帽做官”;為的是“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讓人民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