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年間 中國經濟發生什麼變化

2016-12-13 10:59:59|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新華社記者安蓓、林暉、陳煒偉

  2015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圍繞經濟發展新常態“怎麼看”和“怎麼辦”作出戰略部署,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中國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改革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今後將如何推進?

  開啟深刻變革 積極變化顯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3.3%,自9月份打破連續54個月下降走勢以來,連續第三個月正增長。

  積極變化正在發生。今年前10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8.6%,呈現工業生産增速緩中趨穩企業利潤提速增長的良好勢頭。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1.7%,延續9月份以來的上行走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振了市場預期和信心,生産領域通縮明顯緩解,工業企業利潤持續改善,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穩,經濟增速持續保持在合理區間,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徵更加明顯,由降轉穩的條件逐步積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説。

  這是一場深刻變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一年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抓住關鍵點,提出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五大任務,個個指向多年經濟發展“沉疴”,項項關涉利益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

  山西,中國煤海。望著進出40多年的井口,老礦工杜金明哽咽了:“捨不得這個礦。礦井關閉了,就像一家人散了一樣……”

  位於太行山區的石圪節煤礦,已有90多年曆史。歷經多年開採,剩下都是高灰、高硫、低熱值的“臭煤”,在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産能過程中,於今年10月正式封井關閉。

  煤礦關閉了,2000多名職工怎麼辦?在各項政策支持下,向其他煤礦分流、轉型辦醋廠、發展油用牡丹産業……近百年的石圪節煤礦,重新踏上創業之路。

  一年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正式提出,到思路逐漸清晰、方案相繼出臺,到各部門各地區強化認識、加快推進,取得初步成效:

  ——去産能:全年4500萬噸鋼鐵去産能任務、2.5億噸煤炭去産能任務將提前超額完成;

  ——去庫存:到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8個月減少;

  ——去杠桿:10月末,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業與金融機構簽署市場化債轉股協議,總金額達1600億元;

  ——降成本: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成本85.73元,同比下降0.13元。全年預計降低企業成本超1萬億元;

  ——補短板:到10月底,46萬易地扶貧搬遷貧困人口遷入新居,今年計劃新開工的20項重大水利工程全面開工,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提速。

  數字背後,中國經濟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脈絡日益清晰。

  面對中國強烈的結構性改革信號,世界給予肯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提高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併為全球經濟注入活力。”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魏尚進説。

  實現長遠發展 還需久久為功

  靜水深流。潛移默化間,更為深刻的變化正在發生。

  新能源汽車熱潮下,重慶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籌劃投資鋰電芯項目。營改增帶來了“資金福利”,僅廠房建設就可抵扣進項稅額5650萬元。

  “改革紅利讓我們有底氣有能力再投資、謀創新。”力帆集團總會計師葉長春説,未來兩年,公司還將投資建設25個新能源站,估算可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7400多萬元。

  中部大省安徽,有近60年曆史的淮北礦業集團年初一度因資金緊張緩發職工住房公積金。隨著去産能推進,煤炭行業效益好轉,不僅補上了公積金欠賬,11月開始職工工資收入回升至正常水準。

  “職工心氣兒足了,企業也有了更大的轉型動力。”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岳增光感慨地説,經歷過難熬的陣痛期,越來越明白,只有加快轉型,才是出路所在。

  去産能使産品價格回升,企業效益好轉,有了再投資和轉型升級的能力,高杠桿風險也隨之降低;降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在轉型升級和創新之路上長袖善舞;補短板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發力,為轉型升級營造良好軟硬體環境,百姓也有了更多獲得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明確了在經濟轉型階段實現長期健康發展的正確路徑,對中國經濟長遠發展意義深遠。”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説。

  改革是一場自我革命。五大任務涉及面廣、影響大、情況複雜,推進過程中不僅面臨各方認識不足的阻礙,更有複雜利益掣肘。

  近日,河北省召開全省領導幹部會議,通報河北安豐鋼鐵有限公司頂風違法違規建設鋼鐵項目問題查處情況,涉及多名廳級、處級幹部和企業負責人。

  鋼鐵煤炭價格明顯上漲,部分地區和企業去産能決心有所動搖;去庫存兩極分化,三四線城市高庫存未有效解決;降成本成效明顯,但高成本仍是制約企業發展難題之一;補短板推進同時民間投資卻增長乏力……

  “改革絕非一日之功,正因其推進難度大,更需要久久為功的韌勁和定力。”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説。

  步入深化之年 改革持續發力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2017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從“攻堅”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向縱深。

  深化之年,要保持戰略定力,著眼長遠、穩中求進。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産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的矛盾突出,一些領域金融風險顯現,部分地區困難較大,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

  “著眼‘十三五’長遠發展,必須牢牢把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根本途徑,與適度擴大總需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揮五大重點任務的關聯互補作用有機結合,著力建立長效機制,堅定不移地把各項任務紮實向前推進。”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説。

  深化之年,要抓住關鍵領域,重點突破、協同推進。

  政治局會議要求,明年要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

  “五大任務推進,要避免一些行政化、部門化、碎片化傾向,堅持依靠市場,依靠創新和競爭的力量。”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説。

  王一鳴認為,五大任務推進要與相關領域改革相結合,增強系統性和協同性。“去産能要與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去庫存要以化解三四線城市房地産庫存為重點,去杠桿要分階段有序推進,降成本要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補短板重在補‘軟體’短板。”

  深化之年,要著眼全面深化改革大局,發揮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牽引作用。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最大的問題正是制度供給不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是改革,核心是機制、體制創新。”彭森説,“三去一降一補”是按照問題導向原則提出的近期目標,遠期應按照目標導向原則,在市場化改革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參與采寫記者:張紫赟、梁曉飛、張翅)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