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短板,有力支撐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2016-12-17 10:48:0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瑞芳

  2016歲末,中國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企穩態勢。儘管貿易疲態依舊,但進出口全球比重和雙向投資持續上升,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發展迅速,經濟發展正在積聚力量、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2017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央領導核心的確定為全面推動改革深化發展提供了更為明晰的方向指引和更為高效的推進改革。與“三去”和“一降”相比,有效彌補短板、適應新需求,為充分迎接全球經濟復蘇創造的新市場,更是未來一年中國經濟的重要任務。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從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改革開放充分激發了市場積極性,各類企業主動參與。企業活力上升,規模經濟和完整工業體系創造強大的市場活力。但邊際效應遞減規模開始發生作用,原有模式下繼續擴大資金、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投入的效益下降,經濟危機更通過需求的大幅萎縮進一步打壓原有産業發展模式。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除了努力推動需求復蘇外,探尋新的增長模式和路徑也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選項。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而言,維護經濟新常態重要領域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要尋找繼續發揮中國製造等傳統優勢的路徑,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解決産業重新佈局困境;二是要探尋符合中國國情且能在未來一段時期提供穩定發展支撐動力的領域,有效解決城市化發展困境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領域的突破,需要彌補軟、硬短板,解決四個關鍵環節的問題。第一個環節是理念的轉變與發展。應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要求,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與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相結合,既要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管理上給企業松束縛、減包袱,又要在實際操作中切實執行,營造良好寬鬆的轉型升級發展環境。第二個環節是市場信號的有序和權威性。應努力強化政策信號的引導效果,改善預期管理,治理虛假信息,促進社會誠信。第三個環節是資金的融通與撬動。中小企業是創新的重要力量,也是融資最難且成本最高的主體,往往最有活力,也需要更多融資。應進行鼓勵和系統創新,切實增強發展穩定性。第四個環節是人力資源的擴充與針對性,需要建立起多層次的人才供應保障,幫助“調結構”中的專業人員合理進入新産業,降低經濟轉型中的社會成本。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指出,“要更有力、更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環節,把功夫用到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實際問題上,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完成“十三五”期末全面脫貧的硬任務,而彌補短板則與脫貧攻堅方向一致。在經濟總量中高速增長的同時,中國國內區域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更為凸顯,對社會經濟的制約更為明顯,單一發展模式無法有效促進各個區域的發展,尋找並彌補貧困地區的制約短板刻不容緩。

  擴大外部市場支撐是脫貧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倡議正得到域內各國的廣泛關注和積極支持,向西開放的巨大市場空間有利於中西部地區減少因與出海口距離遙遠而形成的發展劣勢。在包括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絲路基金、新發展銀行等新的金融機制和傳統的區內開發性金融的相互配合與支持下,跨境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包括交通、通信、能源運送和電力網絡等在內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將大幅增強中西部地區的出口能力,有助於將其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動力。中美、中歐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等大國間經貿協定影響廣泛而深遠,不僅能夠給中國商品和投資者帶來進入目前全球最大市場提供支持,而且有助於中國在國際經貿規則中擁有更大話語權。自由貿易區(FTA)戰略的穩步推進將建立起中國與周邊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由貿易區網絡,大幅降低商品流動的關稅成本,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縮短企業開展商貿合作的週期,從而有利於各類資源配置的優化,促進社會福利的提升。

  促進國內區域協同發展將為脫貧提供更好的環境。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已經成為中國區域協同發展的典範,也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引領。相比而言,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等涉及經濟水準欠發達地區的區域發展戰略將獲得更多的關注與支持。各區域都擁有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但也面臨著不同的問題和挑戰。即將推動的第三批自貿試驗區(FTZ)集中于中西部地區,其成功實踐不僅有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通過開放有效整合國內外資源,而且可以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幫助包括貧困區域的各方探尋脫貧道路。以“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為引導,區域內加強政策協調、鼓勵創新實驗、降低區域內地區間行政壁壘和要素流動障礙,在保護環境的基本要求下促進産業鏈有效分工和配合。(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週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