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繼續下好結構性改革這盤大棋

2016-12-17 16:54:11|來源:光明網|編輯:韓基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光明論】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研究員 張德勇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昨日閉幕。這次會議,是總結“十三五”開局之年經濟工作和部署2017年經濟工作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指出,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繼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本次會議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再次強調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客觀要求。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和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當今的中國經濟體量龐大,這種情形下,經濟增速已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保持高速增長,而且,高速增長所帶來的後遺症也不利於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如果説經濟增速的變化是經濟運行規律的使然,那麼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和發展動力的轉換,則需要我們從供給側一面加大改革力度。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這意味著,在2016年著力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的基礎上,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在2017年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內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惟有如此,才能讓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和發展動力轉換得以儘快地實現,並滿足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客觀要求。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切入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大水漫灌”式刺激經濟的做法,雖然表面上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並沒有因此而緩解,導致經濟運行品質不高、效益不佳。其根源,很大程度上就是供需錯配,既表現為供給品質不能滿足需求,也表現為供給結構不能滿足需求。

  找準“病症”,才能對症下藥。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通過提高供給品質,改善供給結構,使供需相適應,其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目的在於釋放活力。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塑造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的制度環境,以良好的制度供給帶動整個經濟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的提升,進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實現經濟運行提質增效。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主要途徑。多年來的高速經濟增長,與我們是後發國家的身份有很大關係。在追趕先進國家的過程中,後發國家通常會在短時期內憑藉後發優勢快速縮小與先進國家的差距。當我們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中國經濟已走到了一個新的臨界點。此時,如果還是沿用以往偏重需求管理的宏觀經濟政策,其效果無疑是遞減的。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而外部環境的變化又增添了新的變數。2016年以來,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正在滋生蔓延,而且全球範圍內的“黑天鵝”時不時出現,使得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從而突顯了中國經濟更需要練好內功的必要性。在這方面,無論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並使之發展壯大,還是促進傳統動能煥發生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可有用武之地。互聯網+經濟的興起、“雙創”的蓬勃發展、中國製造2025以及“一帶一路”等,都可視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部分,藉此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正在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源也將因此而擴充。

  需要指出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出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的同時,也提出適度擴大總需求。不過,適度擴大總需求,應主要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或引發新的需求,宏觀經濟政策必須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原標題:繼續下好結構性改革這盤大棋)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