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穩中求進 共享繁榮——中國最新改革方略光耀發展通途

2016-12-17 09:55:52|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述評:穩中求進 共享繁榮——中國最新改革方略光耀發展通途

  新華社記者傅雲威

  帶來意外和波動的“黑天鵝”事件頻繁造成利空衝擊之際,建設性的信號和力量格外為市場所渴望。剛剛在北京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傳遞了這種稀缺的正能量。

  本次會議上,中國決策層釋放出“堅定推進改革,妥善應對風險挑戰”等諸多重要信號,讓外界看到了中國清晰的改革路徑、穩健的施政風格和與世界共贏的開放胸懷。聯繫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逆勢上行的良好發展態勢,這次會議彰顯出中國改革方略日趨純熟,改革前景和發展紅利分外引人矚目。

  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明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

  在全球經濟低迷背景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風險強化,卻仍舊實現企穩回升、逆勢上行,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既得益於中國政府以適當的財金政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駕護航,也有賴於決策者精準把握改革力度和節奏,採取審慎的防風險措施,妥善處理“穩”與“進”的關係。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國經濟政策研究室主任馬吉特·莫爾納告訴新華社記者,穩定是改革的前提,中國開始重視資産泡沫、地方債等風險點,這有利於防患于未然,避免系統性風險,從而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理想條件。

  談到支撐中國經濟企穩的因素,渣打銀行的報告指出,除經濟結構優化外,中國政府適度的調控政策也將為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力保障,預計今後幾年中國官方的財政、貨幣政策工具依然十分充足,足以支撐經濟穩定增長。

  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雖然有週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結構性失衡,導致經濟循環不暢,必須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均衡。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美國羅格斯大學商學院教授趙耀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目前效果已初步顯現,將有助於實現“穩中求進”。

  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産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

  圍繞相關話題,澳大利亞創新金融研究院院長郭生祥指出,為抑制房地産泡沫建立“長效化機制”的思路具有前瞻性。讓房子回歸使用價值,避免過度金融化,不僅能穩定市場,造福民生,長期看來也利好實體經濟發展。

  匯豐銀行認為,中國採取為房地産降溫的措施,不會阻礙經濟復蘇,在沒有實行全面貨幣緊縮措施的情況下,政府採取的調控措施影響可通過財政支持的基建投資加以抵消。

  會議強調,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

  而今,中國經濟新動能成長超出預期,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中國經濟結構逐步趨於優化,這構成外界看好中國經濟光明前景的充分依據。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首席經濟師歐思濂表示,中國新型産業發展勢頭格外迅猛,有效對衝了某些傳統産業動力不足,並逐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會議指出,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抓手,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部分行業供求關係、政府和企業理念行為發生積極變化。會議強調,要有重點地推動對外開放,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發揮好政策性、開發性、商業性金融作用。

  如果説,大政方針、國家戰略旨在打通中國改革開放、中外互利共贏的主動脈,那麼具體行業的發展動態就好比深入肌體的“毛細血管”,二者互為依傍不可分割。

  對此,中國最大的鋼結構産業集團中建鋼構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宏頗有感觸。他説,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中建鋼構近年來獲得強大融資支持,加速升級關鍵技術,參與國際競爭,承建了沿線國家的眾多項目,顯著改善沿線城鄉面貌的同時,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

  王宏説,在走出去過程中,企業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不斷輸出國內改革新理念帶來的新紅利,努力發掘新商機。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最新的改革方略具有顯著的外溢效應。透過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人們看到,新的一年,中國經濟將加速結構性變革,有效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顯著增益世界經濟再平衡,為全球改革藍圖點染分外耀目的亮色。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