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職人員吸毒,幹部管理新課題
今年以來,湖南省部分市、縣紀委通報的涉毒公職人員至少有92人。記者梳理髮現,湖南涉毒公職人員中有市、縣級機關的黨員幹部,也有鎮政府工作人員。從通報情況看,湖南公職人員涉毒案件,多現“聚眾吸毒”“夥同他人吸毒”等情況,一檢察院檢察官還進入專供吸毒取樂的“嗨吧”吸食毒品。
2015年4月,時任湖南臨湘市市長龔衛國因涉嫌吸毒被調查,轟動一時。湖南省今年以來通報涉毒公職人員至少有92人,令人錯愕。市長、檢察長、局長等公職人員吸毒,甚至“聚眾吸毒”,顛覆了公眾對吸毒群體、吸毒行為的傳統認知。專業研究人員運用大數據分析得出的一個普適性結論——吸毒群體普遍存在“三低”:年齡偏低、文化程度偏低、就業能力偏底。公職人員沒沾一條,以身試毒為何因?
吸毒行為分析認為,挫折應對是重要推因。一些人遇到挫折與煩惱,又找不到合適的排解渠道,負面情緒越積越多,導致心靈空虛、精神萎靡,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在合適的條件下(如商人用毒品行賄),毒品便趁虛而入。據報道,龔衛國之所以成為“毒吏”,一個重要背景是“升遷無望”。對於未嘗試毒品者,快樂體驗是致命誘因。這類人,吸毒不是一種難以抗拒的生理需要,嘗試或拒絕可以主動選擇,嘗試衝動更多出於對快樂體驗的追求。當美酒、美食、美女、金錢等無法滿足一個人的原始慾望時,毒品就成了他們追求巔峰體驗的介質。公職人員吸毒,這兩種原因佔比較大。
防範公職人員吸毒,一個慣常思路是,對黨員幹部8小時之外的生活軌跡予以監督。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24小時被監督,何愁吸毒發現不了,實際卻是困難的、辦不到的。有時候,孩子吸毒父母都發現不了,遑論組織?還有一種説法是,關注公職人員心理健康,適時進行心理干預,紓緩他們的精神壓力。這個建議同樣知易行難,缺乏可行性。
公職人員吸毒,要與反腐敗合併治理。與一般人員相比,公職人員吸毒往往與腐敗勾連。毒品昂貴,吸毒就是一個燒錢行為,癮君子都面臨一個問題:毒資何來?就公職人員合法收入,不足以支付這筆費用,出路只有兩條,要麼由有求於己的商人免費提供,要麼受賄之後購買。可以説,公職人員吸毒必然伴隨腐敗行為。因此,防範公職人員吸毒,根本出路還是回到腐敗治理上來,重構公權力運行機制,讓公權力無法變現。
公職人員吸毒,還要把法紀挺在前面。在過往的同類案件處理中,我們不難發現,老百姓吸毒要坐牢,公職人員吸毒往往止步于紀律或行政處分。把目光放遠一些,這種做法不是在保護公職人員,而是在害他們。身正為范,對公職人員吸毒處罰不説從嚴,至少也應該保障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一原則。(連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