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穿越時空:從古漢畫裏覓真理的巔峰藝術家

2016-12-19 17:39:43|來源:中工網|編輯:靳松

  穿越時空:從古漢畫裏覓真理的巔峰藝術家

  ——訪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新漢畫創始人王闊海

  

  王闊海近照

  在繼承中創新

  “藝術之品質在於繼承,藝術之生命在於創新。沒有繼承的創新等於胡亂塗鴉,而沒有創新的繼承等於浪費生命。”王闊海開篇談藝便如此説。 我們継承傳統到底要継承什麼?不是非要象某家的一招一式或什麼字形,而是要繼承其品格、品質、品位。

  比如我們練書法通過常期的努力,達到了古文人的品質、品格、品位後,就可琢磨自已的風格了,因為藝術只承認第一不承認第二,這是鐵律亙古不移。所以寫一輩子顏真卿畫一輩子黃賓虹確實等於浪費了自已的生命。而境界不夠,連法度還不到位就去創新,顯然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來路和依據肯定是糊亂塗鴉。

  自然萬物的創新始於宇宙大爆炸,在一個密度無限,體質等於零的原點開始了象老子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模式爆發著,而萬法卻又歸到一的道。而人是自然的産物,其藝術的創造力也源扵宇宙大爆中所産生的信息中。有的人在藝朮上反對創新,有的講只有好沒有新,我是很難茍同。我的藝朮標準是既好又新!把新做到了極致的高品位就是好,把好做到了前所未有也叫新。而且昔日之新是今日之舊,今日之新是未來之舊,舊舊新新、新新舊舊,人類藝朮史就是這樣新舊交替前進的。

  有人説創新難難於上青天。我説難也不難。其中有好多路可走。對於中國畫的材料語素有的人是綜合運用而編織,有的人卻只放大一種而求單沌。有的人則匯百家于一爐而出個性,有的是以洋求新中西合壁,我則是以古求新,汲取了一千八百年前的古漢畫石刻之精華,再加之剪紙、皮影、唐三彩,浮雕壁畫之精要,並結合中國畫文人筆墨,特別是沒骨畫法而整合成既有古典美,而又具現代審美特徵,打著王氏印記的筆墨樣式.......新漢畫。

  

  王闊海作品鑒賞

  

  王闊海作品鑒賞

  新漢畫:源於古代石雕藝術

  從西漢到東漢直到南北朝時期,畫像石刻藝術盛行,常用於祠堂、石棺、摩崖石刻之上,以石為底,以刀代筆;古人先將輪廓畫在石頭上,再用鋼釬錘鑿將畫刻出來,將雕刻與繪畫融入一體。其線條流暢,造型生動傳神且浪漫誇張,是漢代最為精華的物質和精神産品,更是我國藝朮寶庫中的珍貴遺産。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而彪炳史冊,立於世界藝術之林。 漢畫的內容則是無所不包,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人文百科應有盡有;有遠古的神話、歷史故事、車馬出行、軍事交戰、舞樂百戲、宴飲包廚,生産場景.......可謂包羅萬象不勝??舉。 古漢畫藝術又是斷代的藝術,漢時已經有了脫離石刻而在絹上作畫了,只是沒有留下來。到了唐在絹上作畫盛行,自宋以來畫家又研究在宣紙上作畫一直到如今。漢畫像石刻隨著新工具、新載體、新藝術形式的出現慢慢終斷了藝朮鏈條而塵封于史。而中國畫藝術到了當代如何繼承傳統,將偉大的古漢畫石刻藝術發揚光大?是擺在中國當代畫家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而王闊海先生不辱史命,用自己幾十年來打造的新漢畫藝術滇補了歷史上這一空白! 所以在釆訪中王闊海自信地説”我自創的新漢畫對中國藝術事業的貢獻一如中國工筆畫協會原會長林范所評:”王闊海的新漢畫取得舉世欽敬的成就,不能不説是中國藝術創作園地中一件大事,他在開創一條全新的道路,應在中國美術史上大書一筆!”

  為了獨創新漢畫藝朮,幾十年來王闊海跑遍了全國所有的古漢畫像石刻集結地,如山東嘉祥武梁祠、山東滕州漢館、江蘇徐州漢畫館、河南南陽漢畫館、陜西、四川等地去畫、去拍、去蒐集資料,去貼近那段歷史,去讀懂那一時期的故事...... 王闊海曾向筆者説:能讀懂古漢畫,就等於讀懂了中華文明的文化起源。也是不容易的。這裡面是遼解先秦文化歷史國學的百科全書,比如什麼叫西王母、東王公?為什麼宋以後玉皇大帝排前,而王母娘娘排後?什麼是伏羲女媧?他們為什麼是人頭蛇身?為什麼交尾纏繞?什麼叫風師河伯?什麼叫九尾狐?什麼是九頭人面曽?周公輔成王、二桃殺三仕、孔子見老子、聶政自屠、管仲射小白......這些歷史典故都是什麼意思?這些都是歷史文化的深淵,我只能作小螞蟻去啃這些硬骨頭??

  創作:窖變,推陳出新

  要吸取古漢畫藝術精華,將其吸收到中國畫筆墨中決非易事!因為前者是石刻形態其載體是石頭、工具是鋼釬斧鑿。而後者是筆墨形態,載體是宣紙,工具是毛筆。其藝術效果則大相徑庭,一個是雋永典雅的石刻,一個是水墨?致的筆墨,二者相合確實難度非常之大!因為沒有直接的筆墨可以借鑒,這常使探索者”雪擁蘭關馬不前”。就以古求新而言,畫花鳥的可追明清至宋,畫人物的可追至唐,而跨過漢界的絕無僅有,成功者唯王闊海一人耳。 為跨過漢界,王闊海一如一個過河的卒子一路猛進;他先是將古漢畫石刻的平面構成及誇張浪漫的造形在宣紙上進行了筆墨轉換,將刻意變寫意,以筆帶刀,並結合剪紙、皮影、唐三彩、浮雕壁畫等優長,又遠追南宋梁楷潑墨仙 人圖、中接八大山人,近融張大仟潑墨潑彩長江萬里圖等,又融入傳統文人畫的人文品質品格,經過廿多年的筆墨試驗,終於研製成功了自己的新漢畫語言符號和技法特色。可謂二十多年磨一劍。

  王闊海還重點解密了他的新漢畫水墨滲化的玄妙性:”我反復地研究吸收了古漢畫的平面性與剪影性,並使之在中國畫技法方面進行轉換。強化了平面性在中國畫沒骨畫法的神奇作用,色墨在平面性的格局裏更可自由遊走。而且要做到平而不平,在平面裏有結構,在平面裏有型體,在平面裏有型體的逆光效果和裝飾效果,在平面的色墨相衝撞中産生了近乎窖變的色墨變化。一如老子所言道的狀態時所描述的那樣:‘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兮惚兮其中有精。’玄之又玄入眾妙之門。但這一切玄妙神秘的墨色變化又在一個提前設定的一個淡墨色的近乎平面剪影的、有型的局裏來進行。”王闊海先生用形象地打槍的比喻叫做”指到那裏打到那裏。”如畫漢馬,先將一淡墨色的馬的剪影平面鋪排于宣紙上,爾後用墨色或勾、或擦、或濃淡墨色相衝而進行相互碰撞滲化交融,待幹後形成了非常神秘、非常耐人尋味、非常讓人捉摸不定的新奇的墨色效果。這成為”王氏窯變式的新漢畫墨法”。

  如此渙然一新,在中國畫壇確實罕見!

  書畫修行中悟道

  如何將自己的新漢畫推到一個能夠傳世的高度?王闊海深知沒有文化,沒有書法的滋養,是無法將新漢畫推向一個高品位,高品質的。

  為了取得新漢畫的高品位,王闊海先生不斷在藝術踐行中悟道。王闊海先生對書法的體驗有兩點:一是匯百家于一爐。王先生近四十年來對傳統書法認真研習,做到行、草、隸、篆、甲骨均涉獵精研,得其法度與精要,通過幾十年的厚積而到57歲那年而得薄發,各種信息量一股腦的湧來,形成了將鐘繇、二王、王鐸、何紹基、于右仁、舒同、林散之等諸大家融為一氣,形成了自己獨特個性的王氏行書體和將章草與今草、行草相合的大草書法樣式。做到了在傳統中有自我、在自我中又有傳統,筆力遒勁、法度森嚴、鐵畫銀鉤、如錐畫沙、力透紙背。縱橫開張、收放有度而大開大闔。有詩序的節奏與歌律的?致。其高品質、高品味得到書法界專家的好評。一如書法美學評論家付景生評價的那樣:”王闊海書法有先秦英氣、漢魏風骨、晉唐氣象、宋元格調、明清趣味。”

  二是自由精神。要達到書法的自由王國除了他幾十年的法度訓練外,還得益於其本人的人文學養和心性的修練。正如他所倡導的當代書家要能夠修煉到:”拿起毛筆能脫俗,放下毛筆可入俗,但要知道什麼麼叫俗,什麼叫不俗,以致如何脫俗。”長此以往,王闊海先生拿起毛筆自能將老子莊子的無為而為的澹泊精神融入筆端,心無旁騖,了無渣滓;將平淡、乾淨、無私、無欲、無虛榮的超脫的禪意的高境界融入心底,下筆無拘無束,了無挂礙直抒胸襟,一任情感的自由揮灑,法度的相應而控。再加之王闊海先生執筆一曰“松。”他稱之為“手松才得心松,心松則自甴精神出。”執筆松到以掉不下來為原則。而且自然下垂的韌性力度大,人力與天力相合自能夠如何紹基,林散之大家輩直執筆之管頭,懸腕懸肘,所視範圍大,迴旋餘地寬而力透紙背如錐畫沙,?灑自如形神兼備而筆底有自乾坤了。

  而時下許多書法家執筆于筆頭根部,以寫小楷的姿態寫行草,大草,所寫出來的線條都是片狀感覺,不能力透紙背,又怎能大氣文氣存焉?

  王闊海先生除了用書法提高自已新漢畫的藝術高品位外,再就是特別注重自己的學識詩文學養。因為他深知古文人畫之個中“三味,”深知之所以稱之為“文人畫”是因為古文人是先成為文人而後再作畫才叫“文人畫。”故古人云”畫者文之極也”,過去那些通過科舉考試而走向仕途的達官顯貴,在考試前其書法都達到了書法家水準、而詩文都達到了文學家水準,其中亦不乏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之士,一如蘇東坡、趙孟俯、鄭板橋者諸大家輩,他們當官閒暇之餘畫了幾筆蘭草、松竹梅圖,再賦詩一首,再用極高品位的書法題其上,再蓋以極具金石之氣的印章,通稱之為集詩、書、畫、印四者合一之“文人畫,”其文化品位之高確令當代書畫家高山仰之,也為當代畫家樹立了一個難以企及的文化品位之高度!

  而當代畫家藝朮之修行程式則完全相反。美院學生通常是先學畫,再練書法、再學詩文。這還是自覺治學的一派,也是有可能得到上帝眷顧的畫家,我通稱之為“畫文人。”王闊海直言不諱。

  “故我對中國畫古今而觀之則斷言:若論寫實造型是古不如今,若論文化品位是今不如古。故當代畫家要補書法課和文化課!這是因為當代畫家受上世紀文化大革命之文化大斷代影響而造成的先天營養不足使然。”這使得大部份畫家字題不好,題字後反而使畫面降低了格調而只能題窮款。所以當代畫匠多畫家少,而大家則少之又少。 由於整體的文化失落現象也造成了大眾對中國畫審美水準的降低,大都以照片或油畫的象不象來評判中國畫的高低,而很少以筆墨品位來做評判標準。現在的官員也不再是古代那些精通筆墨的文豪官員,機打文字代替了鋼筆字和毛筆書,他們除了忙於政務和文山會海外,不再是書法和國畫的踐行者和創造者,其評判書畫藝術的標準亦出現了偏差;指鹿為馬的現象亦是常有的事。

  這就需要當代畫家更要有歷史文化的責任擔當和進行百倍的努力才能不辱時代。

  王闊海先生在這一點上可謂有先見之明;能夠正視現實和分析自己存在的不足,早在幾十年前便深入古文化國學領域深刻研討各類經典:老子的《道德經》、孔子的巜論語》、劉勰之巜文心雕龍》、屈原之巜離騷》、司馬遷之巜史記》、巜詩詞通典》……標讀音、加注腳、寫心得,一如螞蟻啃骨頭,可謂博聞強記式的精讀了。其所作的四言詩長篇巜古漢畫禮讚》十章六百多句,從盤古開天人文肇始至古漢畫始末,藝朮形式與成就一一展開成洋洋之大觀。新近將要付梓出刊的《王闊海格律詩集一百首》更是集王闊海先生近二十多年來詩詞創作的成果展示。其詩格律工整,意韻悠長。

  當下中國畫壇能詩者不多,能寫工整之格律詩者更為稀缺。而王闊海先生正是通過幾十年的精修苦讀日積月累而使其學養基高臺厚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他的“新漢”高品位,使之作品能夠以書為骨、以詩為魂、以哲學為境界、以繼承為根本,以創新為開拓,以新古典主義的風姿,以文人畫的高品位引領了當代中國畫藝朮之高標。

  名家眼裏的“新漢畫”

  長期地探索、不斷地創新、明顯的風格。可謂鎔古鑄今、鑒往知來。--劉大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王闊海的新漢畫,是借漢代之杯斝,滿斟個性化的美酒,以澆自己胸中之塊壘,鬥酒十千姿歡謔,故當代畫壇之豪傑也。--范曾(奢名書畫家、學者、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學博士研究生導師、終身教授)

  王闊海的新漢畫是借鑒古漢畫的美學法則,創造新時代的新畫種。--楊力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原館長)

  王闊海先生把自已的藝術想像和古代藝術形式溶為一體,使之天人合一今古同輝。獲得了舉世矚目,舉世欽敬的成就,不能不説是藝術創作園地中一件大事。他在開創一條全新道路,應該在美術史大書一筆。 林凡、原中國工筆畫學會會長 畫家成功的重要標誌之一是成功的建樹起個人獨特的藝術面貌和全新的筆墨語言,闊海先生中西繪畫功力深厚,特別是極其聰明。極其巧妙的挖掘了漢畫的藝術礦藏,成功的轉接成國畫語言、取得巨大成功,令人欽佩!嘆讚之中也給我們深刻的啟發!----劉宗漢(清華美院導師)(記者 王獲羽)

  [王闊海簡介]

  王闊海,1952年出生於山東招遠市,1970年入伍,1989年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國畫係。現為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國家機關書協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七屆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創作室專職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全軍高級職稱評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書畫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二炮分院副院長,北京國韻漢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幾十年來,他潛心於中國畫美學理論及傳統筆墨技法地研究,並主張全面繼承中國的繪畫傳統,更為崇尚漢代博大雄渾的文化精神,並汲取了漢磚、漢瓦、漢畫像石刻藝術的精華,溝通了漢畫像石與中國畫筆墨之間的靈魂,間收並蓄了浮雕、壁畫、唐三彩、剪紙、皮影等民間藝術的精髓,將古漢畫之石刻形態轉換成新漢畫之筆墨形態,將刻意變寫意,以筆代刀,整合成為現代的水墨圖式,被美術界譽為“王闊海的新漢畫藝術”。其作品古樸典雅,狂放而不失精微,灑脫而有力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