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國的“全球治理元年”
2016年正值中國作為G20的輪值主席國,中國在杭州成功的舉辦了一場G20盛會。中國舉辦G20峰會達成一系列成果,標誌著中國真正邁向了“全球治理時代”。
全球治理進入新格局
自2008年以來,全球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歐美國家受金融危機打擊,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都相對有所下降。而與此同時,以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五個“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正在崛起,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成為世界經濟政治事務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隨著發展中國家實力的增強,他們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試圖打破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明顯上升,全球治理主體正在朝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方向傾斜。
2016年,無論對全球治理還是G20,都是關鍵的一年。雖然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了8年,但全球經濟仍然面臨著經濟復蘇嚴重乏力、債務空前高漲、貿易“火車頭”“熄火”、保護主義抬頭、資源錯配等一系列困難。同時,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的經濟治理機制的缺陷逐漸顯現。作為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臺,G20也面臨著從危機應對機制轉為長效治理機制的新要求。
在此背景下,需要一個新的引領者,為全球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的建設經驗,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表現出的強大抵禦風險能力,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領域的經驗,將為其他國家應對和走出危機提供可資借鑒的思路。因此,中國成為2016年G20輪值主席國,是世界對中國的認可,也是中國的機遇,將引領全球治理進入一個新的格局。
中國為什麼參與全球治理?
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十多年的發展驗證並強化了一個事實:全球化塑造了中國,中國也塑造了全球化。當前,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的提升,進入“全球治理時代”是時代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全球治理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闡明瞭推動全球治理體制變革的歷史依據、目的、任務、原則、方向等,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全球治理思想,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的戰略指導。就在杭州峰會結束後,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隨著國際力量對比消長變化和全球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全球治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是大勢所趨,必須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致力於提供更多的公共産品、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推動國際機制的變革,將為我國和世界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2008年以來,在全球經濟“大通縮”的背景下,中國仍然保持了平穩增長的態勢,為動蕩的世界經濟環境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當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率的貢獻連續多年居各國之首。可以説,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然而,中國經濟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問題。發展不平衡、産業結構落後,創新能力偏低、環境問題突出等,已經成為了進一步發展的障礙。這種情況下,一些人難免質疑,中國為什麼不把精力全部放在國內問題上,而是要參與全球事務?這些人的邏輯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然而,筆者對此的回答是:“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獲得全球性資源的支持,可以給中國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當前的世界形勢,已經不再是可以“獨善其身”的時代。為此,中國必須、也不得不在時代的推動下,主動參與、最終塑造全球治理進程。
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面臨著諸多限制,其中的一大限制,就是世界經濟規則從根本上仍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改變國際競爭中的不利地位,使得全球秩序更加公正合理,根本途徑是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提升自身的話語權。因此,參與全球治理不僅要著眼于全球性現實目標的解決,還要致力於建立新的更合理的規則,使得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能得到體現。
因此,邁入全球治理時代,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內在要求。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中國的“全球治理元年”
2016年G20杭州峰會的成功舉辦,標誌著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次峰會以及G20中國主席年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從行動、制度和理念三個層面都對全球治理産生了深遠影響:
——在行動層面,中國發起了《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支持連通性增長項目,加強地區之間的貿易聯繫。這尤其對推動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的工業化進程意義重大。2016年還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首個年份;為了推動落實SDG,G20中國主席年聚焦發展,將G20議題與SDG議程銜接,推進基礎設施、非洲工業化、完善就業、發展農業、打擊非法資金流動等一系列工作,推動全球包容聯動發展。中國還推動成立了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引導私人資本用於綠色投資,推動全球經濟向綠色轉型。
——在制度層面,中國克服了阻力,重啟了G20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繼續進行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改革,應對全球經濟中出現的風險和弱點。G20在今年首次舉行了貿易部長會議,首次制定了《全球貿易增長戰略》,以協調貿易投資政策,降低貿易成本,抵制貿易保護主義。G20還在今年通過了《全球投資指導原則》,這是全球首個多邊投資框架,將有助於解決導致各個自貿投資協定之間相互掣肘的“意大利麵條碗”現象。中國提出推動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都是在制度設計方面的重要貢獻,並都在G20杭州峰會中得以體現,使中國進一步走向全球治理。
——在理念層面,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內涵越來越多地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在G20杭州峰會的主導思想中也有很明顯的體現。杭州峰會將創新、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功能,充分體現了創新理念,還在清潔能源、支持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討論,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的原則。此外,中國還推動社會包容性發展,針對就業、勞動技能提升、工資增長等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
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正在發生轉變,G20杭州峰會標誌著中國已經從國際制度和規則的“接受者”向“制定者”轉變——儘管這一過程也極為艱難,需要克服重重阻力。所以,2016年可以説是中國嘗試主導全球經濟治理的“元年”。中國積極主導全球治理的議題設置,推動治理體制變革,更加關注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維護髮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符合全球治理的新趨勢。利用G20杭州峰會的契機,中國將自身的發展方式與全世界的需求相結合,不僅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中國國內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中國的發展理念也進一步滲透到全球治理理念中。例如,中國強調多方參與,追求更加公正合理,使各個國家都能受益的國際秩序。這意味著全球治理機制要更加具有多元性、包容性,發達國家要接納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治理,在更加廣泛的層面上開展對話、協商與合作。從物質層面到理念層面的推進,體現出中國正在全方位地邁向“全球治理時代”。
2016年歲末,G20中國主席年已經落幕,但中國的“全球治理時代”才剛剛開始。(成書婧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實習研究員、人大重陽研究報告《全球治理新格局》首席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