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抓好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2016-12-22 11:58:32|來源:南方日報|編輯:徐藝源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這是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中央召開的又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勢,部署2017年農業農村工作,強調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做好明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三農”工作一直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今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農業結構調整邁出重要步伐,農村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農村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農村民生持續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年1000萬人的脫貧任務有望超額完成。這些成果的取得,是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三農”工作重要戰略部署的結果,為“十三五”規劃奠定了良好開局,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做好“三農”工作,既要始終保持高度重視,持續強化重農強農信號,又要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三農”工作方向。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農業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迫切要求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一方面,必須守住“確保糧食生産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三條底線,在方向性問題上不出偏差;另一方面,要抓住主線,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變化,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以提高農業供給品質為主攻方向,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優化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提高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從供給側分析,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農産品供給大路貨多,農業生産面臨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雙向擠壓,農業資源長期透支和過度開發,等等。因此,不能簡單地在現有生産水準上作“量”的增減,而是要著眼“質”的提升。要適應市場需求,把提高農産品品質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把促進規模經營與脫貧攻堅和帶動一般農戶增收結合起來;立足比較優勢,重點建設好糧食生産功能區、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同時,還要加快科技創新,增強農業發展動能,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促進融合發展,優化産業結構,著眼提高農業全産業鏈收益,努力做強一産、做優二産、做活三産;推行綠色生産方式,把農業節水作為方向性、戰略性大事來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完善體制、創新機制。供給側結構性問題,深層原因是體制機制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改革既要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方向前進,也要往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向前進,注重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會議要求,要加快深化農村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要推進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深化農村産權制度改革,改革財政支農投入使用機制,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健全農村創業創新機制;要把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相適應,使強農惠農政策照顧到大多數普通農戶;要尊重基層創造,營造改革良好氛圍。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係農業的長遠發展。明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廣東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以優化供給、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綠色發展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廣東農業轉型升級和現代化建設,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南方日報評論員)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