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人民觀

2016-12-26 09:47:0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谷士欣

  “民者,萬世之本也。”民本思想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治理理念,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區別於“主義”的根本標誌,中國共産黨將民族的優秀理念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相結合,制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與人民在一起,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産黨始終不渝的初心。習近平日理萬機、夙夜在公,只為心中人民。在他的系列重要講話中,“人民”一詞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僅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一千多字的講話中,他就19次提到了人民。12月21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再次強調強調“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人民始終是他心中“更重要的”和“最重要的”,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是他治國理政的亮麗主線、也是唯一主線。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習近平的人民觀

  圖為: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雲南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魯甸地震災區幹部群眾,深入企業、工地、鄉村考察,就災後恢復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

  “人民目標觀”。2012年11月15,剛剛當選黨的總書記首次會見記者,習近平就向世界莊嚴宣告了他的“人民目標觀”,他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認為,改善人民生活,人民得到真正實惠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終極尺度。不斷改善民生,讓人民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始終是我們發展的根本目的,為了人民的好日子,我們不斷踏上新征程。習近平指出:“面對浩浩蕩蕩的時代潮流,面對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們不能有絲毫自滿,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再接再厲、一往無前。”

  “人民導向觀”。“因民之利而導之,順民之意而能之。”習近平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表現出滿滿的為民情懷,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他要求全黨嚴格貫徹落實這一導向,時刻把人民裝在心中,遵循人民的方向、順應人民的意願去幹事創業。他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始終把好前進的“方向盤”,帶領黨和人民逐漸靠近既定的奮鬥目標。

  “人民位置觀”。“即民以見天”、 “民事不可緩也”。習近平始終把人民置於心中最高位置、最重位置、最佳位置,且是任何人和物都不能取代的位置。2015年11月25日,埃博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會在京舉行,他作出重要指示:“要始終把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切實做好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民為國基,谷為民命。”2013年12月,他在慶豐包子鋪詢問店舖經理:“食品原料是從哪進來的?安全有沒有保障?”經理用手機向習近平展示了一組慶豐包子在順義原料加工廠的照片,稱店裏的原料從農田到餐桌,都是有安全保障的。看到照片後,他説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眾要吃得放心,這是我最關心的。”

  “人民立場觀”。習近平以人民立場為立場,始終站在人民中間,與人民親如一家。他説:“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産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黨性説到底就是立場問題。我們共産黨人特別是領導幹部都應該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繫黨、心繫人民、心繫國家,自覺堅持黨性原則。”他要求全黨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務必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他強調密切聯繫群眾是黨的優良傳統,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産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方法,是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他指出:“群眾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必須做到教育和實踐兩手抓,使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他認為在一些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作風問題,其共同點都是脫離人民群眾。他説:“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根本是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人民利益觀”。“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習近平認為人心問題,首先是民眾在民生體驗中是否得到實惠、是否得到尊重的問題。“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他要求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他説:“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我們要不斷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民生得到高度重視和厚重闡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工作的顯著標誌。從“權為民所賦”到“讓人民群眾參與、讓人民群眾做主、讓人民群眾受益、讓人民群眾滿意,真正使群眾成為利益的主體”,民生問題,不再是一個油鹽醬醋菜的瑣碎問題,而是一個政治授權和政治履責的嚴肅問題。習近平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他強調發展成果要由全體人民共享,他指出:“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人民主體觀”。“民者,國之根也。”人民在社會中主體地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唯物主義群眾史觀的基本觀點。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根基,更是國家的主人。毛澤東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多次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歷史的主體”。他説:“我們必須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支持和保證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國家權力。”“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貫穿了習近平人民主體地位的思想,充分體現了其作為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場。習近平指出,“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人民群眾作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力量。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人民中心發展觀”。以人民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鮮明邏輯。他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他指出:“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他還指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是實踐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正確路徑,這一思想也是五大發展理念的靈魂之所在。

  “父母觀”“主仆觀”“師生觀”。“舉天而屬之民”。在習近平心中,人民是父母、是主人、是老師,他始終將人民舉在頭頂。他説:“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黨員幹部與人民群眾的關係就是公僕與主人的關係”,“必須從思想和感情深處把人民群眾當主人、當先生”,“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他要求全黨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要求黨員“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

  “人民檢驗觀”。“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在習近平心中,“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他要求在決策和推動改革中“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這不僅是我們黨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動標準,也是在新的歷史階段開展一切工作的評價尺度。習近平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他強調:“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

  “人民監督觀”。在習近平心中,人民是最好的監督員,接受群眾監督是黨員和幹部的義務和光榮。他始終強調黨員幹部“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督。”他説:“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智慧和力量,從嚴治黨必須依靠人民,要織密群眾監督之網,開啟全天候探照燈,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表現都要交給群眾評判。”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國者,以民為基”。習近平的人民觀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繼承和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繼承和發展,是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新探索新實踐。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是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中成長、發展、壯大起來的。人民是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沒有人民的支持,黨就不可能生存和發展,就一事無成。因此,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優勢。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和丟掉這個優勢,否則黨的一切工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招致挫折和失敗。”

  來源:學習中國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