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潘基文出馬,能否實現韓國民眾對新政治的期待?

2016-12-27 16:36:2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梁生文

  在26日的一次民調中,潘基文時隔八周再次壓倒文在寅排名第一,這預示著潘基文在即將到來的2017年將是韓國大選中最為耀眼的候選人之一。潘基文出馬,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韓國民眾對新政治藍圖的期待。

  “閨蜜門”事件讓很多韓國民眾陷入一種極大的失望之中,李明博和樸槿惠兩屆保守政府非但沒有給韓國民眾帶來他們期望的國家安全和經濟快速發展,透過朝核危機和政府財閥企業之間的相互勾結也讓韓國民眾認識到保守路線的危險性、虛偽性和重新進行政策調整的必要性。縱觀韓國政壇,除了曾經風光一時的安哲秀是政治新人以外,作為新面孔,只有潘基文能夠滿足民眾對改革的強烈期盼。

  在“閨蜜門”事件的衝擊下,韓國民眾已經受夠了樸槿惠保守政府的欺騙政策,迄今已開展了九次大規模的街頭遊行示威活動。這一事件持續發酵所帶來的影響已經開始衝擊2017年韓國大選格局,也引起了保守執政勢力的焦慮,加速了保守政黨的分裂,包括金武星、劉承旼和羅卿瑗在內的29名成員宣佈退出新世界黨,試圖組建新的保守改革政黨,以和樸槿惠的假保守政治進行徹底切割。

  隨著彈劾案的推進,進步政黨也很快轉入大選競爭模式,在受到民眾矚目的人選中,主要包括前共同民主黨代表文在寅、城南市長李在明和國民之黨黨首安哲秀三人。與這幾位競爭者相比,無論是形象還是路線,潘基文則是一位比較非常溫和的技術官僚,在盧武鉉政府時期,潘基文不僅成為韓國外交的掌門人,而且還成功當選聯合國秘書長,由於這一淵源,    潘基文的政治路線似乎偏進步。但潘基文本人非常排斥陣營觀念和路線分野。

  此前,潘基文曾與保守派元老、前國務總理金鐘泌等政治人士進行了互動,在進步勢力快速集結和保守集團分崩離析的局面下,潘基文並不容易找到自己的政治歸宿,當前的派系政治讓他既不可能作為成為保守陣營的候選人,實際上更不可能代表進步派系參加大選,因此,留給潘基文的只能是走第三條政治道路,對國內政治根基薄弱的前聯合國秘書長而言不失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這也符合潘基文一貫的中庸政治風格。

  作為下屆總統的熱門人選,在最近的訪談中,潘基文委婉表達了對國內時局的看法,他明顯“對國家的未來感到憂慮”,願“以身報國”,這暗示其參加下屆總統選舉的強烈意願。接下來,潘基文需要面對一些困難和艱巨挑戰:第一,打造包容性的領導人形象;第二制定中間政策綱領;第三,構建以其為核心的政治班底。這些挑戰事關潘基文能否脫穎而出,甚至最終贏得總統大選。

  在領導人形象塑造方面,潘基文擁有非常明顯的政治優勢和資源優勢。無論是潘基文的個人從政風格,還是其從事的外交領域,乃至於潘基文的地域出身和學緣關係,都容易讓潘基文在韓國殘酷的政治競爭中脫穎而出。多次民調也顯示,潘基文已經成為韓國民眾期盼的改革式人物,一如2012年大選颳起的安哲秀旋風一樣,潘基文溫和的政治性格和豐富的國際事務經驗有助於其形成獨特的領袖魅力。

  由於長期遠離本國政治,潘基文也面對一些解決國內問題經驗不足的指責。在政策路線上,韓國社會長期以來呈現出保守和進步二元競爭格局,這不僅給韓國社會和諧發展帶來傷害,還導致對外政策路線的搖擺不定。對潘基文來説,如何克服韓國財閥經濟結構帶來的長期保守化趨勢和克服盲目統一帶來的民族主義過剩傾向是其重大挑戰。為此,潘基文需要克服過度保守化內政外交政策,協調好國內經濟發展、民生改善和安保統一諸多重要課題之間的關係。

  最重要的是,潘基文能否組建強大高效的競選動員班底。當前國內政治棋盤對潘基文還是比較有利的,進步勢力群雄並起,文李安三人之間的競爭和打鬥會極大消耗進步勢力的力量,而保守政治勢力正出現青黃不接,信用破産和分崩離析的局面。因此,潘基文如果能夠整合進步和保守陣營中的分化勢力,再加上自身的支持勢力,那麼,就容易在短期內形成有力的政治支持基礎,鞏固其大選候選人的地位,在大選中獲勝的幾率就會大增。

  2018年,韓國的潘基文時代能否來臨,不僅取決於潘基文駕馭韓國大選的能力,更取決於其政策綱領能否真正滿足韓國廣大民眾對新政治的期待,大刀闊斧調整財閥經濟結構、進行憲政體制改革和保障民生福利。(梁立昌 高麗大學朝鮮學博士)

標簽:管窺天下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