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扶貧故事"助力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2016-12-29 15:13:1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段秀傑):日前,由中國頂級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負責扶貧工作的最高政府機構國務院扶貧辦公室聯合發佈了《中國扶貧開發報告2016》(扶貧藍皮書)。這個首次發佈的藍皮書概括了過去三十年中國減貧的巨大成就以及成功經驗,在發佈會同時舉行的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機構的代表一致認為,中國到2020年消除現行標準下全部極端貧困人口的目標與去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到2030年消除極端貧困、讓所有人的生活達到基本標準”的發展目標高度一致,中國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的減貧目標。中國的扶貧事業不僅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成功經驗可以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智慧。

  出席研討會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在介紹編撰藍皮書的初衷時表示,“中國扶貧故事”需要與世界分享。他説,“當前我國正處在扶貧攻堅的重要時期,迫切需要從理論上概括和解釋中國的扶貧實踐,迫切需要分析和認清我國扶貧面臨的形勢、任務和挑戰,迫切需要及時地總結和分享各地的扶貧經驗和做法。為了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扶貧道路,《扶貧藍皮書》一開始就設計成中英文版,將通過世界著名出版社出版藍皮書的英文版。”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已經有7億多貧困人口脫貧。國家制訂的“十三五”規劃確定了到2020消除貧困的目標,打響了“精準扶貧”的攻堅戰。2016年是攻堅戰的第一年,前不久公佈的數據表明,全國已超額完成1000萬人脫貧的年度目標。中國目前最低扶貧標準為(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855元人民幣,按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相當於每天2.2美元,略高於1.9美元的國際極端貧困標準。在收入量化指標外,扶貧標準還輔以“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安全住房)的綜合標準,確保中國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時,社會上的所有成員都能享受到發展的成果。

  《扶貧藍皮書》總結了五點中國的扶貧經驗,其中第一條是“堅持通過發展減貧”。據統計,從1990年至2012年,中國國民收入每增加1萬美元(2011年購買力平價)平均可減少4.8個貧困人口,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平均只能減少1.5人。中國憑藉在長時間內比其他發展中國家更高的經濟增速和更高的減貧效率,實現貧困人口的大幅減少。

  在2016年涌現出一批行之有效的地方扶貧成功案例,其中四川巴中市的“金融+”助力精準脫貧就是其中之一。位於四川東北部的巴中市所轄地區均是國家級貧困縣和省定貧困區。重大疾病、重大災害、缺少資金、缺少技術是致貧的主要原因。近幾年,巴中探索出通過金融扶持、依託區域發展的扶貧思路,取得顯著成效。預計到2017年年底,兩個縣將摘掉貧困縣的帽子。巴中市扶貧移民局副局長米麗向記者介紹了當地的做法。她説,“我們的項目是‘長短結合’。短期的是‘五小’經營項目,小家禽、小魚池、小藥園等等,長期的我們有三個工程:核桃、巴葉、茶葉,還有鄉村旅遊,這些是規模化經營,採用長短結合方式帶動産業發展。對沒有經營能力的這部分人我們採取委託方式發展增收,在自願的前提下同一些新興主體(企業)簽訂協議,委託經營發展,按照約定保利分紅。通過不同渠道致富,這就是我們所説的因地制宜、多种經營、用小貸款來促進大産業的做法。”

  中國的扶貧成果一直受到聯合國的高度評價。出席研討會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的官員谷青表示,當前國際局勢不穩定給減貧帶來嚴峻挑戰。據聯合國統計,到2014年年底,全球因戰亂逃離家園的人高達6000萬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值。谷青説,聯合國在實施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中高度重視中國的成果和經驗,促進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她舉了一個最新的事例:“我們通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網絡讓(中國雲南)彝族的刺繡項目與尼泊爾的一個手工藝扶貧項目做了一個跨界融合,尼泊爾那邊是做羊絨製品,彝族社區是做刺繡。我們主辦了一場刺繡在尼泊爾羊絨上呈現的時裝秀。兩個社區很好地融合,同時也讓中國的扶貧經驗惠及到像尼泊爾這樣的發展中國家。”

  在中國哲學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一直是美好的願景。中國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一直致力於與其他國家分享發展成果。相信“中國的扶貧故事”未來將會在世界其他地方譜寫出新的篇章。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