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被槍殺 留學應怎樣防範安全風險

2016-01-23 09:14:14|來源:法制日報|編輯:聶崢

  原標題: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被槍殺 留學應怎樣防範安全風險

  1月16日,年僅19歲的中國女留學生江玥在美國街頭遭遇車輛追尾後被肇事女司機槍殺。事發當時,兇手戴維斯在車輛追尾後手持手槍下車並來到江玥所在駕駛位一側向車內開槍。目前,戴維斯被控一級謀殺。製圖/李曉軍

  編者按:1月16日,一名年僅19歲的中國女留學生江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車輛被追尾後遭肇事女司機槍殺,美國警方20日晚表示,這並非一起偶然的“路怒”事件,而是一起謀殺。這起不幸事件令國人心痛,也令留學生的海外安全問題愈加引起大家的關注。近些年來,中國赴海外留學人數不斷增加且呈現出低齡化趨勢,留學生在海外應遵規守法,也要重視自身安全,更要不斷提高應對突發變故、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本版今天刊登本報駐外記者站的一組報道,為中國留學生在海外學習生活應怎樣規避安全風險支招兒

  兇手戴維斯

  留學美國遭遇“路怒”族怎麼辦

  留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大多年齡較小,遠離親人,生活在異國他鄉,要獨自面對各類事情乃至風險。針對江玥事件,在美的留學生和留學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在海外求學應注意增強安全及法律意識,不斷提高避險及應對突發事態的能力。就拿此次江玥事件來説,現在雖有初步的證據顯示,江玥遇害並非因為女兇手“路怒”,但實際上,在美國路上行車,“路怒”一族還真不少見。

  留心安全警報提升應變能力

  在美國留學,首先要對自身安全足夠重視,比如留心所處環境的安全隱患。許多美國的大學為了營造安全環境,經常會發出“警報”,告誡學生哪些地方不安全,或者貼出警方正在搜捕一些危險分子等的信息。如果留學生們對此毫不留心,往往會身處險境而不知。

  專家們認為,出國留學必須要重視安全問題,但也並不是説要搞得“杯弓蛇影”,甚至成為心理負擔,而是要真正把安全問題“當回事兒”。本報記者在對住美中國留學生的採訪中,有的留學生就對記者表示,由於平時沒有遇到什麼安全問題,因此常常對所在環境中的安全隱患缺乏關注。然而實際上,美國的社會問題並不少,與種族歧視、槍支問題、吸毒、“路怒”等相關的各種犯罪案件頻發。

  因此,在美留學生要提高應對突發安全事件的能力。就拿此次中國女留學生江玥遇害一事來説,一名當地社會安全專家在談到此案時表示,如果當時受害人“冷靜應對”,或許可避免不幸的發生。據報道,受害者的男朋友事後表示,江玥本是“有可能走掉的”,但由於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在慌亂中挂上了N檔,等再換成D檔時,嫌犯就已經開槍了。

  美國是一個車輪上的國家,超過一半的人曾爆發過“路怒”,輕者飆髒話,嚴重者則會突然加速或剎車,恐嚇對方,甚至進行暴力攻擊。在美留學生開車也很普遍,因此專家建議,遭遇“路怒”族首先要注意觀察,迅速判斷對方有無不正常的精神情況,有無安全風險,然後冷靜應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平和合理解決問題,避免激化矛盾,切忌任性而為、得理不饒人。如果對方一味糾纏,可以報警處理。通常狀況下,不要輕易下車,要關好車窗;如果下車,也要與對方保持一定距離;事後不要直接開車回家,避免被對方跟蹤甚至報復。

  在美國遭遇“路怒”更需多一份小心。“美式路怒”常常與槍支、吸毒、酗酒等問題糾纏在一起,增大了安全風險。美國是一個“擁槍”國家,社會上的槍支比美國人口數量還多,許多州許可“隱蔽帶槍”,有的甚至已允許公開攜槍上街。有關數字顯示,美國11%的司機在車裏常備槍支,攻擊性駕駛行為導致的車禍中,有37%都涉及槍支。一旦發現對方有槍,應隨時注意觀察對方動向,並及時採取應急措施,如開車迅速離開等;如果已經下車,最好站到隔車與對方相對的地方,先借車身掩護自己,爭取妥善處理的時間。

  知法守法學會同警察打交道

  此外,在美留學生應增強法律意識。留學生法律意識薄弱也容易導致安全問題。專家們説,在美國,留學生學法、懂法、守法是非常重要的,並且也要注意美國的風俗人情以及警察執法方式與中國有所不同。

  留學生在美國留學難免會遭遇警察,比如開車違規等。留學問題專家表示,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按有關警察的要求去做,以免發生誤解引發本可避免的安全悲劇。比如,在開車中被警察叫停,應儘快安全地靠邊停車,坐在車中等待警察過來查檢,手要放在方向盤上,以便讓警察看到;警察沒讓你下車,最好不要自己下車;在警察沒有讓你出示駕照或車輛登記材料時不要擅做主張,去摸口袋或在車上翻找,警察會懷疑你是在掏槍或兇器,可以隨時向你開槍。在這種情況下,警察幾乎是完全沒有責任的。

  留學問題專家表示,無論何時遭遇警察,都用不著驚慌。在美國,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大事小事都找警察。比如在學校違反了“校紀”,有的也會打報警電話,招來警察處理等。但與警察“打交道”,有一條需要切記,即不要讓警察懷疑你有任何攻擊性的言詞、行為甚至是跡象,否則警察就能以他的安全受到威脅為由,隨即對你採取強力手段,包括直接開槍等。警察“過度執法”、“過度使用武力”等問題,在美國是經常發生的,也造成了不少悲劇。這個問題短期內不太可能會得到改善。□駐美國記者 陳小方

  留學烏克蘭需關注安全形勢 訪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領事官員

  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國公民赴烏克蘭經商、留學。據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統計,目前在烏克蘭的華僑華人及中資機構工作人員數量約為1萬名,另外有中國留學生近5000名。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該國經歷了社會動蕩、經濟滑坡,時至今日東部地區仍處在戰火之中,然而這些困難並沒有阻擋中國人在烏打拼、求學的腳步。奮鬥在烏克蘭的廣大同胞應當如何規避安全風險,保障自身合法權益?針對這個問題,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的領事官員。

  使館領事官員建議在烏中國公民應知曉常見的安全隱患,提高自我防範意識。近年來發生過一些案例,比如有陌生人與中國公民接觸,在其放鬆警惕後,提供含有迷藥的咖啡、麵包等,導致中國公民昏迷,財物丟失;再有,中國公民在乘坐國際航班時在飛機上遭到小偷竊取財物;有的犯罪分子偽裝成鄰居或者物業人員對中國公民進行入室搶劫;有的中國公民將財物放在車內,被盜賊砸碎玻璃搶劫等。這些案件對中國公民的財産安全乃至人身安全都造成了損害,因此要提醒廣大中國在烏公民,一是警惕陌生人主動搭訕,切不可提供個人信息,也不要外露財物,拒絕陌生人提供的食物、飲料等;二是乘坐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時,不要讓隨身財物、行李離開視線範圍;三是妥善保管貴重物品,不輕易給陌生人開門,外出時鎖好門窗。儘量避免夜間外出,必要時結伴而行。四是外出時隨身攜帶護照、居留證,不宜隨身攜帶大量現金,切勿將貴重物品放在車中。

  此外,受東部局勢影響,烏克蘭社會治安狀況曾一度惡化,多個城市發生過爆炸、謀殺等刑事案件。在烏中國公民應關注所在區域安全形勢,遠離不安全區域,減少不必要外出,提高自我防範意識,採取必要安全防範措施。

  使館領事官員表示,在知曉安全隱患的同時,還應了解並嚴格遵守烏克蘭法律法規。例如,烏法律規定非法買賣外匯一經查獲,所有款項將被沒收,還將處以罰款,建議中國公民選擇去銀行和有資質的兌換點進行外幣兌換,必要時留存換匯憑證。出入烏克蘭境隨身攜帶超過1萬歐元的現金、琥珀等珠寶需填寫海關申報單,向烏海關提出申報,否則將全額沒收。攜帶琥珀等貴重物品出關,需出示相關購買憑證和出關證明。烏法律禁止攜帶琥珀原石出境。

  此外,使館領事官員還建議在烏華僑華人、留學生和中資機構人員要熟記報警電話102,並關注中國駐烏克蘭使館發佈的安全提示。據介紹,中國駐烏使館密切跟蹤關注烏克蘭東部局勢和社會局勢變化,2015年利用使館網站、中國領事服務網、微信公眾號領事直通車等平臺及時發佈安全提醒10余份,同時借助當地僑團力量提醒中國公民注意規避安全風險,增強安防意識,做好安防工作。□駐烏克蘭記者 史天昊

  留學日本切莫非法打工違法代購

  日本因為與中國地理緊鄰、文化相似,一直是中國人海外留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據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的統計,目前中國留學生人數佔在日外國留學生總數的一半還多,中國已成為日本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

  日本是一個社會治安較好的國家,留學生在人身安全方面遇到的問題較少,不過也需注意以下幾方面:首先,需了解日本交通法律知識,注重交通安全;其次,相對於美國可能出現的校園槍擊事件,日本的校園相對安全,但留學生也需注意遵規守紀,避免涉入糾紛;再次,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且木板房較多,容易發生火災,因此留學日本必須了解和掌握一些應對突發事件的知識,保護自身安全;遇到緊急情況需保持冷靜,平時可攜帶急救、急援報警及學校聯繫電話,特別是中國使領館的電話。如果遇到比較嚴重的事故,除與相應急救、急援組織聯繫外,還應當與中國大使館電話聯繫。

  目前,從日本警察廳和法務省入國管理局公佈的一些涉留學生案件看,幾年來中國留學生在日非法打工和非法代購的問題開始呈逐年上升趨勢。

  近年來,隨著到日留學生數量的快速增加及日本勞動人口的不足,大量日本企業都喜歡雇用外國留學生短期打工,而留學生出於賺取學費、生活費及了解日本社會、學習日本企業文化、練習日語等目的,也願意在學習之餘從事打工活動。目前,隨著中國遊客大量涌入日本,日本商家對會中文的員工需求增加,中國留學生普遍比較受歡迎,但觸犯日本入國管理和勞動相關法律的留學生也時有出現。

  首先在打工資格上,因日本《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規定的留學生在日本居留資格為“留學”,按規定只能從事與居留資格相符的活動,既在研究生院、大學、專業學校學習,而不得從事獲取勞動報酬的活動。留學生如要打工,必須向入國管理局提出申請並獲取打工的資格,也就是獲取所謂的“資格外活動許可”。

  其次在打工時間和場所方面日本法律也作出了明確規定。為避免因長時間打工影響留學生學業,日本規定留學生不管打多少份工,一週合計打工時間不得超過28小時。例外情況是在夏假等放假期間,留學生一週打工時間可以延長至40小時,但每天打工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

  此外,日本法律對打工場所也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禁止留學生在彈子機店、麻將店、遊戲中心、酒吧等涉賭博、色情的場所打工。

  如果留學生在未獲得打工許可的情況下打工或超時打工(不管故意與否),一旦被警察機關發現將被認定為非法就勞,除依法追究個人非法就勞責任外,警方還將向入國管理局通報。這樣,留學生可能會被取消留學資格,或者在更新、更換居留資格時被拒絕而被迫回國。

  除此之外,代購在留學生中間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如果僅是給家人、朋友購買一般不會出現問題,但如果從代購中獲得報酬就可能涉嫌違反日本《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和《(個人)所得稅法》。

  在日本代購本身並不違法,但留學生在日本的居留資格為“留學”,代購屬於居留資格範圍以外的活動,因此留學生代購違反了《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的規定,屬於違法行為。此外,日本對個人所得稅的徵收非常嚴格,如果出現漏繳、少繳的情況,處罰將非常嚴厲。留學生一般簡單認為代購只是掙點零花錢,沒有必要申報,但這實際上已經觸犯了日本的法律。

  在留學生代購問題上,因為法律界定比較困難,加之執法成本較高,此前日本政府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但隨著留學生代購現象越來越普遍,日本政府也開始重視這一問題,並正在逐漸加大管束力度。□駐日本記者 冀勇

  留學俄羅斯安全法律“紅線”不能碰

  根據中國駐俄羅斯使館統計數據,目前約有兩萬名中國留學生在俄羅斯學習、生活,其中的60%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兩大城市。而根據2012年12月簽署的《中俄人文合作行動計劃》,到2020年,中俄兩國互派留學生總人數將達到10萬人次。

  違法打工學生代購存在風險

  對於在俄羅斯的中國留學生來説,“違法打工”時有發生。根據俄羅斯《移民法》規定,在校學習的學生只能利用假期勤工儉學或參加畢業前的社會實踐,但有部分中國留學生利用學生身份及學習時間直接為來自國內的旅遊團從事導遊、導購工作,這一現象在莫斯科、聖彼得堡較為常見。近年來,俄警方根據《移民法》相關規定,多次以“違法打工”為由逮捕中國留學生。經了解,在這些人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校的留學生,而其餘大部分都是以學生身份為幌子的“黑導遊”。

  此外,“學生代購”這一現象近兩年在俄羅斯也愈演愈烈。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一時間俄羅斯成為奢侈品在歐洲的價格洼地,這給中國留學生從事代購生意提供了機會。以2014年12月16日為例,盧布一天內出現了17%的大幅貶值,在俄羅斯國內市場價格還沒做出反應的短短幾天時間裏,很多中國留學生不顧學期末的考試壓力,在俄羅斯的各大購物中心,尤其是奢侈品櫃檯前瘋狂搶購,曾一度引發俄羅斯民眾的不滿情緒。

  牽涉“違法打工”、“學生代購”的留學生,在俄較易引發糾紛或成為安全事件中的受害者。

  切莫文憑造假防範租房糾紛

  此外,相比較留學歐美動輒一年二三十萬的費用,留學俄羅斯因“入學門檻低、學雜費用少、學歷被認可”等優勢對大多數中國家庭極具吸引力。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雖然俄羅斯大學入學門檻低,但對於完全沒有俄語基礎的中國留學生而言,要想修完學校規定的學分、完成課外實踐並通過每個學期的論文及最終的畢業論文,著實不易,於是在這種壓力下,催生出了個別大學師生勾結甚至是中國留學生內部代寫論文、代考甚至明碼買賣畢業文憑的現象。

  此外,目前俄羅斯實行落地簽制度,根據俄羅斯《移民法》規定,留學生抵達所在地後需要到當地移民部門辦理移民登記,即落地簽。如果留學生出國或赴第三地旅遊,返回居住地後需要到移民局辦理新的落地簽。很多中國留學生由於不熟悉相關法規,在假期回國或赴外地旅遊歸來後沒有及時辦理新的落地簽,在移民部門查驗證件時曾因此發生多起糾紛。

  目前,中國留學生在俄租房産生的糾紛也比較多。由於很多俄羅斯大學給留學生提供的宿舍條件簡陋,部分中國留學生選擇租住俄羅斯民宅,但由於同仲介或房東發生糾紛,有的導致經濟上受損,有的甚至曾受到人身威脅。

  “光頭黨”重現安全威脅增加

  俄羅斯“光頭黨”崇尚極端民族主義、納粹主義,極端排外,通過暴力手段襲擊有色人種,以光頭為標誌,多集中在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兩地。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後,因遭遇經濟困境,很多俄羅斯青年認為是外來人口“搶了自己的飯碗”,將仇恨發泄在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外國人和外族人身上,中國留學生在地鐵甚至宿舍被襲擊的事件時有發生。

  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光頭黨”在俄羅斯曾一度銷聲匿跡。然而烏克蘭危機以來,隨著俄羅斯經濟形勢的惡化,“光頭黨”們對包括中國留學生在內的非本民族人員襲擊事件有所增多。對此,中國留學生也應給予足夠重視和關注。□駐俄羅斯記者 張春友

  在韓留學應了解法律確保自身安全

  隨著中韓兩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韓國求學、投資和生活。雖然韓國是中國的近鄰,但由於韓國的風俗文化、法律制度與我國有所不同,不少中國留學生初來韓國,一時難以“入鄉隨俗”。如何儘快適應韓國社會、規避法律及安全風險,已成為來韓訪問、留學、投資的中國人的必修課。為此,本報記者專訪了曾在韓國留學並在韓國就業的錦聲律師事務所中國律師金毅,請其談談在韓中國公民、包括留學生應如何預防法律風險,確保自身安全。

  金毅律師表示,據他所知,在韓國,中國人常碰到的法律問題主要包括:犯罪違法或成為犯罪的受害者,以及出入境違法、勞務糾紛和民事糾紛等。大部分法律問題之所以困擾在韓中國人,主要因為對韓國的法律制度不太了解,有些法律規定與中國的情況有明顯不同,特別是某些行為的定性跟國內有較大區別。

  如果來到韓國,卻以國內法律思維或行為常識去進行某項活動的話,可能就會違反了韓國的法律。例如,最常見的打架鬥毆等暴力行為,在我國暴力行為致人輕傷才算是犯罪,但在韓國只要實施暴力行為就構成了犯罪。甚至用紙杯盛滿水潑在別人臉上也可能構成犯罪,雖然這看起來有點誇張,但韓國法律中卻有明文規定。所以,中國人到韓國來留學、經商,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韓國的社會文化,了解韓國的法律知識。

  金律師還談到,雖然來韓工作或留學的中國人都能認識到韓國國情特別是一些法律規章制度與中國有所不同,但在現實生活中,若想在短時間內補上法律知識這堂課卻並非易事。

  針對“普法難”的現實,金律師建議,中國駐韓國大使館也經常開展一些普法宣傳活動,特別是針對在韓6.5萬名留學生進行的安全講座,就有一定預防風險的作用。

  本報記者了解到,在韓中國留學生應注重保障自身安全的一些措施,如妥善管理財物,儘量避免將錢物等暴露給他人;學費、生活費等大額現金應存入銀行賬戶,不要把人民幣及美金等現金留在宿舍或出租房記憶體放以免丟失;租房時要注重周邊環境和房間安全條件等;注意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如遇到危險、意外事故或被侵害時,應及時報案,請警察出面處理……

  金律師最後向記者表示,為確保中國人能夠平安順利地在韓國學習、工作、生活,在韓工作的中國律師應該承擔起普法重任。在韓律師既有語言優勢,又有專業的法律邏輯,對韓國法律也有系統的了解,中國律師應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去承擔主動向大眾普及韓國法律的工作。□駐韓國記者 單士磊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