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北京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受益人口超過1100萬

2016-12-30 15:38:2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魏宇晨):中國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自2014年底正式通水以來,北京累計收水19.4億立方米,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100萬。記者近期從相關部門了解到,下一步,北京市將加快配套工程建設,提高供水保障系數,推進城鄉供水條件均等化。

  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為此,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應運而生。兩年前,丹江口水庫的水歷經1276公里的跋涉奔涌進入北京,旨在解決中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兩年後,據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孫國升透露,北京兩年來累計收水19.4億立方米,水質始終穩定在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二類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100萬。可以説,南水北調工程效益得到了全面的發揮,不僅緩解水資源嚴重短缺,對城市承載力、水生態環境改善、老百姓獲得感方面都有突出的貢獻。

  下一步,孫國升表示,要加快配套工程的建設,推進城鄉供水條件均等化:“目前中心城區供水保障系數達到了1.2,但與國際特大城市供水1.3-1.5的保障系數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需繼續推進配套水廠建設,完善中心城供水體系。二是我市大部分郊區新城和鄉鎮的居民供水存在風險,這是北京自然稟賦決定的。下一步城鄉供水不平衡情況要加大改善,要繼續加快建設服務新城的供水工程和配套水廠,推進城鄉供水條件均等化。”

  儘管南水北調工程讓不少群眾喝上了口感好、透明度高的好水,但據2014年數據顯示,北京市總人口就超過2100萬人,其餘的人什麼時候能喝上長江的水?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何鳳慈透露,預計2017年底前,良鄉水廠、黃村水廠、第十水廠所覆蓋居民能喝到水。未來,還將建設環形輸水工程,屆時,北京居民將都能喝到長江水。何鳳慈説:“我們還要圍繞著六環建設新的環形輸水工程,一個環線的供水網絡,將輻射到除去延慶以外所有的區域地區,通過六環環線,和除去延慶所有的地下管網連通。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的管網和這些區域的水廠連通以及水廠的改造和更新,這個工程完成以後,屆時可以説北京的所有居民都能喝到南水北調的來水。”

  水從南方來,歷經1200多公里,水質安全如何保障?孫國升告訴我們,為了確保來之不易的南水水質安全,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在關鍵部位設置了水污染突發事故防治“三道防線”,確保問題水“不入京、不入城、不入廠”。此外,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也表示,除了2011年建立的水處理實驗基地外,目前城區的七座水廠也在工藝上保證水質的安全:“這七座水廠從治水工藝上都具備國際上最先進的水處理工藝,這七座水廠針對南水北調水質的特點,加強了在基礎處理工藝之前的前端預處理,另外在基礎處理工藝基礎之上,還進行了水質的深度處理,比如説活性炭、紫外線、超濾膜等,在我們水廠都具備。” 

  所謂“飲水思源”,從2014年起,北京為了回饋水源區人民情誼,也做了不少工作。據悉,北京每年投入5億元,支持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河南、湖北兩省對16個對口縣市的發展建設以感恩水源區。北京市對口支援和經濟合作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梁義介紹:“一個是根據這次要求協作縣市比較多,另外動員全市的力量開展這項工作,為我們提供寶貴的水源,這是北京資源的短板,我們應該做好這項工作。工作方法市級統籌,區縣結對協作。另外一個內容確定每年5個億的財政資金助力水源地工作。另外已經實施510個項目,這些項目主要是按照保水質、強民生、促轉型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自南水北調進京以來,70%水用量使用在城市居民飲用上,人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左右增加到約150立方米。同時,調來的水也使用在改善環境上。然而,北京市水務局水資源處處長胡波表示,現在北京人均水資源量的150立方米遠低於國際標準,因此北京仍處於缺水狀態中,不可掉以輕心。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