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三週年:習近平指引方向 培基固本立柱架梁

2016-12-30 15:13:47|來源:央視網|編輯:韓宇辰

  央視網消息:2016年12月30日是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三年前的這天,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會議召開,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任組長。一場關乎中國前途命運的全面深化改革由此正式拉開帷幕。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描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的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主要職責是研究確定各領域改革的重大原則、方針政策、總體方案;統一部署全國性重大改革;統籌協調處理全局性、長遠性、跨地區跨部門的重大改革問題;指導、推動、督促中央有關重大改革政策措施的組織落實。

  近年來,西方多個國家失去“方向”。反觀中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清晰,道路明確,碩果纍纍。

  巨輪揚帆遠航,方向至為關鍵。2012年12月7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視察,這是習近平擔任總書記後離京考察的第一站。他在此次的考察中強調,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思想夯基 理論引領

  理論興則黨興,思想強則黨強,黨強則國富。

  新時期我們能夠很快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得益於我們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2015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原則。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將承包經營權從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中分離的“一權變兩權”,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新一輪改革,實現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分置”;從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改革的沃土滋養著絢爛的理論之花,而改革理論又成為改革實踐的指路明燈。

  改革開放以來,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理論;關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理論;關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關於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的理論;關於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理論,關於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理論;關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論等先後形成。

  “這些理論成果是適應當代中國國情和時代特點的政治經濟學,不僅有力地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2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説:從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勾畫出改革的時代路徑,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改革的頂層設計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指引。

  頂層設計 科學規劃

  “全面深化改革頭三年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三年,今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2016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頭三年進行了深刻定位。

  從2014年1月至今,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了30次會議,共審議198份文件。會議先後審議通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5-2020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有關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6-2020年)》,明確規制出事關改革、法治與發展的“總施工圖”。財稅體制、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考試招生制度等多年想改而未改的“硬骨頭”終於破題,司法體制、公車制度、央企負責人薪酬制度等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的改革得以有力推進。

  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加強對各領域改革的全面評估,堅持問題導向,把各領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明確標注出來,排出優先順序,重點推進,發揮好支撐作用。特別是要把國有企業、財稅金融、科技創新、土地制度、對外開放、文化教育、司法公正、環境保護、養老就業、醫藥衛生、黨建紀檢等領域具有牽引作用的改革牢牢抓在手上”。

  今年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正在架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去産能方面,鋼鐵已提前完成4500萬噸全年去産能目標任務,煤炭去産能2.5億噸的全年目標任務也提前完成;去庫存方面,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9095萬平方米,比10月末減少427萬平方米;去杠桿方面,10月末,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1%,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降成本方面,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73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3元;補短板方面,農業農村、水利、脫貧攻堅、生態環保等投入明顯加大。

  國資國企改革、央企重組步伐不斷加快,102家的央企數量離年內減少至100家的目標僅一步之遙;財稅體制改革“營改增”為企業減負約5000億元;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順利實施,更多農村孩子能念上好大學;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理順醫藥比價,推進分級診療,更多病人不再“小病靠忍,大病靠拖”;全面放開二孩,優化人口結構。

  協同配合 重點突破

  2016年進入改革的攻堅期。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上,習近平深刻指出:要總結經驗、完善思路、突出重點,提高改革整體效能,擴大改革受益面,發揮好改革先導性作用,多推有利於增添經濟發展動力的改革;多推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改革;多推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於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積極性的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有利於”為中國改革開放在新階段新形勢下指明瞭前進方向。

  經濟結構方面,“穩”是基礎,“進”是方向。2016年前三季度服務業的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上升至52.8%,單位能耗同比下降5.2%,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産總值增長貢獻率達到71%;新動能新業態不斷涌現,前三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1.46萬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保持10%以上的增速;新增城鎮就業1067萬人,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民生方面,土地、戶籍、居住證、全面二孩等成為改革的抓手,扶貧攻堅、“醫”“養”對接、教育公平等則成為民生亮點。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同比實際增長6.3%,跑贏CPI,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在前三季度就達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目標,就業好于預期;國家再次提高了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準,這也是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首次同步調整,總體上升6.5%左右,1億多人受益;9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7省份上調失業保險金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年人均提高40元;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等相互銜接的機制逐步形成,醫保全國聯網年底基本實現,人們看病更方便、更省錢。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社會政策托底,鎖定重點人群、重點領域。扶貧政策靶向明確,力度增大。今年,我國第三次提出年度千萬減貧計劃:428個縣開展電商扶貧試點;去産能中的人員安置穩妥推進,中央財政已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用於去産能過程中的職工安置;給特殊群體送上更多的溫暖,從2016年10月1日起,傷殘人員殘疾撫恤金、城鎮“三屬”定期撫恤金標準在現行基礎上提高10%。

  2016年8月30日,習近平主持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對深改組作出這樣的中期評估:全面深化改革實施進展順利,各領域標誌性、支柱性改革任務基本上已經推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主體框架正在逐步確立。

  “柱立則墻固,梁橫則屋成”。隨著中國深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未來可期。(文/林孔仕)

  (原標題:深改三週年:習近平指引方向 培基固本立柱架梁)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