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春節旅遊季將至 多國瞄準中國遊客商機

2016-01-25 11:23:02|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顏觀潮

  外媒:春節旅遊季將至 多國瞄準中國遊客商機

  資料圖片:莫斯科紅場旁朱可夫將軍塑像下的中國遊客。(美國之音白樺拍攝)

  原標題:外媒:春節旅遊季將至 多國瞄準中國遊客商機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讓全世界為之擔憂。不過預計新西蘭的旅遊業並不會看到因經濟困難而影響來新西蘭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的情況。事實上,當地商家正加緊準備下月即將到來的最繁忙的中國春節旅遊旺季。與此同時,其他不少國家也同樣看好中國遊客商機。

  新:忙著制定“春節遊”計劃

  據《新西蘭先驅報》網站1月23日報道,新西蘭旅遊局執行總裁凱文·鮑勒説,在去年春節前後的四週時間內,約有5.5萬名中國遊客到新西蘭旅遊。他説,從發放的簽證數量來看,預計今年春節期間中國遊客的數量會增長近30%,達到7萬人左右。

  報道稱,今年中國春節期間,前往新西蘭的中國遊客數量預計會延續2015年的增長趨勢。在中國中産階層隊伍不斷壯大的刺激下,在截至去年11月的一年中,有近34.5萬中國遊客赴新西蘭旅遊,同比增長34%。

  中國是新西蘭第二大旅遊市場,僅次於澳大利亞。儘管人民幣貶值讓出國旅遊的花費增加,不過到新西蘭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仍然保持著增長勢頭。

  新西蘭旅遊出口委員會負責人萊斯莉·伊明克説:“不管中國國內是什麼情況,能夠負擔得起出國旅遊費用的人還是會出來玩的。”

  伊明克説,商家已經在加緊為今年中國遊客的大量涌入做準備,與遊客直接接觸的崗位也安排了更多會説普通話的員工。她説:“就在幾年前,中國的春節還會讓我們手忙腳亂,現在我們已經制定了更主動的策略。”

  鮑勒説,中國經濟減速並未導致遊客數量下滑這一事實令他感到驚訝。

  他表示,中國遊客數量的大幅增加,正在給新西蘭的酒店等旅遊業基礎設施帶來壓力。在春節期間來新西蘭旅遊的遊客如果不提前預訂酒店,很可能難以找到住處。

  鮑勒説:“我們正在下大力氣增加投資,並且正看到資金流向這一領域。”

  俄:加大“紅色旅遊”吸引力

  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1月22日報道稱,2015年6月,湖南韶山迎來一些貴賓。這些人是有備而來:他們在隆重的儀式上簽署了紅色旅遊合作協議。

  報道稱,在儀式上,中國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和俄羅斯聯邦旅遊署署長奧列格·薩福諾夫就兩國再開闢10條紅色旅遊線路的計劃(其中一些是俄羅斯人的中國遊線路,另外一些則是中國人的俄羅斯遊線路)簽署了相關文件。中俄兩國的20家旅行社也在儀式上簽署了合作協議。

  事實上,這並不是紅色旅遊首次走出國門。在李金早局長和薩福諾夫署長簽署相關文件時,一批中國遊客已經開始沿著當年列寧的足跡展開為期七日的遊覽。這條旅遊線路包括列寧的出生地烏裏揚諾夫斯克、列寧的求學之地喀山、列寧墓所在地莫斯科和俄國革命的發源地聖彼得堡。

  報道稱,2015年,全球出境遊人數達12億人次,中國公民約佔其中的九分之一。

  其他國家也在效倣俄羅斯,努力吸引喜歡紅色旅遊的中國遊客。德國也考慮開發紅色旅遊,馬克思的出生地特裏爾和恩格斯的出生地伍珀塔爾都在該國。

  此外,由於大英博物館是馬克思撰寫《資本論》的地方,馬克思墓又位於海格特公墓,倫敦無疑會加入上述城市的行列。曼徹斯特、布魯塞爾、蘇黎世和巴黎等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周恩來和鄧小平等人有關聯的地方也是如此。

  報道稱,就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而言,歐洲顯然是最重要的目的地。但未來幾年,西半球的古巴和美國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現在紅色旅遊線路上的可能性也相當大。以芝加哥為例,這座城市就曾發生過催生“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大罷工和暴亂。

  報道還稱,所以,請做好準備迎接中國遊客參觀你所在的社區,他們是在追尋你未曾了解的一些革命事件和名人足跡。

  埃:開通直飛開羅“包機線”

  另據法新社1月24日報道,阿拉伯地區的旅遊部長説,阿拉伯國家希望中國遊客能來重振這些國家備受安全顧慮打擊的旅遊業,同時這些國家也需要發展本土旅遊業作為經濟生命線。

  報道稱,自“阿拉伯之春”的動蕩後,北非和中東地區一些國家的酒店預訂情況緩慢恢復,但在去年突尼斯和埃及等地發生了數起致人死亡的襲擊事件後,預訂數量又開始下降。

  伊斯蘭極端分子聲稱這些襲擊事件是他們製造的。由於這些襲擊事件,很多外國遊客不再前往這一地區的海灘和歷史景點遊玩。

  埃及旅遊部長希沙姆·扎祖説,由於埃及政府開通了中國直飛開羅的包機航線,儘管該國關鍵的旅遊業在2015年受到了一系列安全事件的打擊,到埃及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仍然大幅增加。

  扎祖在馬德里國際旅遊博覽會阿拉伯國家旅遊政策分會上説,“在我們損失很大的2015年裏”,有13.5萬人次的中國遊客到埃及旅遊,是2014年6萬人次的兩倍多。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